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急性荨麻疹患者的短期疗效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7 14:15:4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急性荨麻疹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荨麻疹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对比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在对急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能够取得非常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不良反应较少、短期预后复发率低,建议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急性荨麻疹;短期疗效探讨

本文引用格式:苏霞.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急性荨麻疹患者的短期疗效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155,157.

0引言

荨麻疹一般是由各种因素所导致的皮肤、黏膜、血管等发生暂时性炎症充血以及组织内水肿的疾病[1]。常见的发病原因主要有药物、饮食以及感染因素等引起。疾病于短期内痊愈者,称为急性荨麻疹。临床表现常可见风疹块出现以及局部皮肤有麻刺感或瘙痒感,以及头痛与发热等全身不适症状[2]。临床对于急性荨麻疹的诊断通常会结合病理检查结果与病史、临床表现等判定[3]。本文将针对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急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荨麻疹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0例,其中男32例,女性8例,年龄19~24岁,平均(21.5±1.68)岁,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40例,其中男27例,女性13例,年龄19~24岁,平均(21.4±1.24)岁,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荨麻疹。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盐酸苯海拉明(洛阳伊龙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0845),饭后口服,25~50 mg/次,2~3次/d;扑尔敏片(河北永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0839)口服,1片/次,3次/d;观察组患者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143)口服,1片/次,1次/d。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经2周规范治疗,停药2个月,期间记录观察随访。

1.3疗效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按四级评分方法记录,分别对瘙痒、风团数量、风团大小进行比较。总分值均为10分,分值越高,相应症状越明显。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无复发迹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明显复发迹象;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风团数量、风团大小,治疗前两组患者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详见于表1。


\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对比(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详见于表2。


\

 

3讨论

荨麻疹的病因较为复杂,一般依据来源不同分为外源性因素与内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多为一过性刺激,例如物理、食物、食品添加剂、药物、植物等。内源性多为持续性刺激,包括一些慢性隐匿性感染或是机体过度劳累以及精神紧张、维生素D缺乏等,还包括一些慢性疾病例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疾病、淋巴瘤、白血病、炎症性肠病等。通常急性荨麻疹常可找到原因,而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多难以明确,且很少由变应原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所致。常可见患者不定时地在躯干、面部或四肢发生风团和斑块。风疹块出现之前皮肤会有麻刺等异样感受,而出现的风疹块常会在数小时或数天内自然消失之后,又在其他部位出现新的皮疹表现[4-5]。

大部分患者通常经由抗组胺类药物治疗之后均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常见的组胺受体拮抗剂一般有H1和H2两种类型,由于H1受体拮抗剂有较强的抗组胺以及其他炎症的作用,因此能够取代机体中的组胺竞争性拮抗作用。此外还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类型的H1受体拮抗剂合用,或是与H2受体拮抗剂联合使用,常见的H2受体拮抗剂药物有雷尼替丁以及西咪替丁等药物,均可以对各种类型荨麻疹的过敏反应症状有效缓解[6]。

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的主要成分为盐酸左西替利嗪,是一种选择性组胺H1受体拮抗剂,西替利嗪能有效减少抗原激发部位的嗜酸粒细胞浸润,在临床主要用作于对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过敏症状进行缓解,在人体内的吸收迅速且完全,是能够应用于急性荨麻疹以及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常年性过敏性鼻炎治疗的药物。同时该药的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较为轻微,可见一些嗜睡、口干、头晕、乏力的表现,但多可自愈。

而对照组所采用的苯海拉明也是一种抗组胺类药物,具有抗组织胺H1受体的作用,尤其对中枢神经具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能够对一些皮肤黏膜处的过敏性疾病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作用时间相对较短,同时苯海拉明本身也能够引起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因此在用药期间若果出现过敏性皮疹,就需要立即停止用药[7-8]。扑尔敏又称作氯苯吡胺,同属于抗组胺类药物,具有一定的镇静、抗胆碱作用,但中枢抑制作用较弱,临床的不良反应也可见一些中枢神经抑制表现,例如乏力、困倦、胃肠道紊乱、光敏性皮炎的表现。

结合本次实验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使用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用以对急性荨麻疹的治疗,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同时该药的副作用较小,安全性高,患者经治疗后瘙痒、风团数量、风团大小等症状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对急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能够在短期内取得非常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安全、短期预后复发率低,建议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胡晗峰,郑红芳,张美玲,等.补脾益肠丸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56例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7):1072-1075.
[2]王九妹,刘丽英.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1):63-64.
[3]魏辉.盐酸奥洛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海峡药学,2017,29(2):142-143.
[4]李金荣,吴娅梅.西替利嗪与复方甘草酸苷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系统医学,2018,3(7):98-100.
[5]王菁,肖鹏.孟鲁司特联合西替利嗪治疗难治性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13):102-103,131.
[6]李英.西替利嗪与复方甘草酸苷应用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0):1931.
[7]赵以会.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评价[J].当代医学,2018,25(1):128-129.
[8]周小强,薛重重.盐酸左西替利嗪与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9):107-10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99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