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牙体预备对口腔修复临床效果的影响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7 09:56: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牙体预备对口腔修复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进行口腔修复的存在牙齿缺陷的患者140例,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的修复工作,观察组则选择使用起源非包饶型-I型以及邻近切绕型-U型对患者进行牙体预备工作,对比两组患者的口腔修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修复后,其修复成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较之对照组要更高,而并发症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较之对照组则要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口腔修复之中,实行有效的牙体制备工作能够很好地提高临床中患者的牙体修复率,并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牙体制备;口腔修复;并发症

本文引用格式:孙朝辉.牙体预备对口腔修复临床效果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3):142-143.

0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较之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外貌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开始寻求医疗手段的帮助以改善自身五官上的缺陷[1]。在这一背景下,口腔美容逐渐成为了人们所青睐的一种美容方式,牙体预备就是口腔修复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技术,医生通过一定的技术对患者的缺陷牙齿进行修复,而在修复的同时为修复留取一定的空间,以便进行修复固位,实现修复功能的完善和患者五官的标致[2]。本次研究就对临床中牙体预备对口腔修复临床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进行口腔修复的存在牙齿缺陷的患者140例,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70例,男48例,女22例,年龄15~29岁,平均(22.45±2.14)岁;对照组患者70例,男43例,女27例,年龄16~30岁,平均(23.55±1.88)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的修复,在进行牙体预备前先将患者牙内坏死组织去除并对其轴壁道凹陷处的杂物进行清理;一切清理干净后,医生要对患者牙齿的情况进行探查和了解,掌握需要进行修复的方位以及位置,如果存在病牙则需提前进行治疗,以免病牙影响周围牙体,同时加强患者的扩张预防工作,避免龋齿、牙齿松动等情况的出现[3]。

1.2.2观察组

观察组则选择使用起源非包饶型-I型以及邻近切绕型-U型对患者进行牙体预备工作,均选择对患者进行局部调整;采用纵向定位沟和Freehand0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操作,保证预备的纵深可达0.12~0.17 mm,使牙体的颈缘线四周呈现出现明显的凹陷状,这一操作过程较容易使患者出现疼痛,因此在必要的情况下可进行局部麻醉工作,降低患者的痛苦。在进行详细操作前,同样要先对患者进行相关情况的检查,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尽量降低患者的痛苦[4]。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修复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内容包括修复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疾病复发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对两组患者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修复后,其修复成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较之对照组要更高,而并发症发生率和疾病复发率较之对照组则要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
 

3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和口腔美容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中进行口腔修复的方式越来越多,愿意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也越来越多,而患者对于临床中治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患者不仅要求要对其口腔进行有效的修复,也要求修复之后能够具有较高的美观度,不影响其日常生活[5]。因此临床口腔研究中,寻找美观有效的口腔修复方式成为了研究的重要内容[6]。

牙体预备工作是临床口腔修复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口腔美容技术不断进步而出现的一种较为先进、美观的口腔修复方式[7],其在有效地对患者进行口腔修复的同时,保证了患者的牙齿美观性,保留患者的大部分牙体,在临床之中对于患者的影响较小[8]。在本次实验之中,进行了有效的牙体预备的观察组患者无论是修复成功率还是治疗满意度都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疾病复发率也要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临床口腔修复之中,实行有效的牙体制备工作能够很好地提高临床中患者的牙体修复率,并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钱晓麟.二氧化锆全瓷冠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分析[J].北京医学,2017,39(7):734-735.
[2]马杰.两种不同口腔修复膜材料对牙种植引导骨再生的作用及效果分析[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6,44(1):87-90.
[3]曹桂珍,吕文芳,李亚芹,等.改良铸瓷高嵌体用于后牙根管治疗后牙体修复的临床研究[J].口腔医学,2017,37(8):712-716.
[4]曾宪涛,姚馨蕙,李红文,等.预备体形态设计对数字化制作高嵌体边缘密合度的影响[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7,18(4):219-223.
[5]侯永福,边华琴,张磊,等.超声预备牙体表面的三维形貌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6,25(3):288-291.
[6]孙冠阳,王嘉,韩宁宁,等.人下颌第一磨牙全瓷修复体预备量与粘接面积的初步研究[J].口腔医学,2017,37(10):875-879.
[7]林捷,林珍香,郑志强,等.纤维桩长度和预备体高度对桩核修复应力分布的影响[J].口腔医学,2018,38(3):202-205.
[8]代丽,李雅瑾,黄知.显微镜下全瓷冠修复牙体预备的护理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5):1413-14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94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