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土茯苓萆薢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贵州省六盘水市中医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42例痛风性关节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口服秋水仙碱,并予非甾体抗炎药静滴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土茯苓萆薢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对照组66.7%;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土茯苓萆薢汤联合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更好,值得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土茯苓萆薢汤;痛风性关节炎;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涂裕鼎,王燕.土茯苓萆薢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0):354+356.
0引言
痛风性关节炎高发于40岁以上男性,是因嘌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关节炎,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中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而导致[1]。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关节红、肿、热、痛,多在夜间突然发病,受累关节剧痛,首发关节常累及第1跖趾关节,其次为踝、膝关节,可累及手、腕、肩等全身多关节,并可继发肾脏损害,增加糖尿病、脑卒中、心梗等风险,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人体健康。临床中痛风性关节炎以湿热痹阻型多见。笔者采用土茯苓萆薢汤联合西药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贵州省六盘水市中医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42例痛风性关节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痛风性关节炎诊断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2],排除合并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消化性溃疡等患者。病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年龄36-65岁,平均(47.10+10.02)岁;病程3.5-5.5年,平均(3.65+1.90)年。对照组21例,年龄37-65岁,平均(46.51+9.23)岁;病程3.4-5.6年,平均(3.63+1.67)年。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统计学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秋水仙碱1mg,tid,口服;并予非甾体抗炎药静滴对症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饮食控制治疗,在饮食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患者应该养成正确的进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拒绝食用油炸食品以及烧烤类食品。确保所食用的食物能够快速消化。要加大饮水量,促进尿酸排出在治疗期间要禁止食用海鲜类和动物肝脏食物,禁止饮用浓茶,浓咖啡以及酒类饮料。总之,要注意不可进食高脂肪、高嘌呤、高热量食物。
1.2.2观察组:观察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予土茯苓萆薢汤随症加减治疗,拟方如下:土茯苓45 g、萆薢20 g、苡仁30 g、黄柏10 g、威灵仙15 g、徐长卿15 g、甘草6 g上方每天1剂,水煎后分3次服用,每次服用200 mL。
1.3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疗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显效:患者关节的肿痛明显消失,且局部无明显异常疼痛问题,没有反复发作的情况。血尿酸和血沉降等相关指标均符合正常要求。有效:关节红肿热痛减轻,血尿酸和血沉降等指标均明显下降,但是并没有完全恢复正常。无效:关节红肿等问题,改善效果不明显,患者的行动依然受限。血尿酸、血沉值未下降。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2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66.7%,观察组总有效率95.2%,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较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导致膳食结构改变以及生活节奏加快,从而出现了代谢性疾病的快速增长。其中因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高尿酸血症发病隐匿,初期可无临床症状,故容易被忽视。很多患者直至出现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甚至出现尿酸性尿路结石才来医院就诊。而痛风性关节炎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表现。西医治疗急性期以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抗炎止痛对症治疗为主。但在临床中采用上述西药治疗,很多患者会出现胃肠道反应,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故笔者寻求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求提高疗效,起到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的疗效。
在祖国医学中,痛风性关节炎属“痹证”范畴,因其走注关节,痛势剧烈如虎咬,故又名“白虎历节”[4]。李杲、朱丹溪提出了“痛风”的病名。张璐《张氏医通》曰“痛风一证,《灵枢》谓之贼风,《素问》谓之痹,《金匮》名曰历节,后世更名白虎历节”,可见历史上对“痹证”命名的纷繁。有鉴于此,明清的医家主张统一病名,故现代的痛风性关节炎统一归属“痹证”范畴。在中医理论中,痛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因为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嗜食膏粱厚味等问题引起的。随着年纪的增长,患者的脾胃损伤严重,肾脏的调理功能明显下降,导致太多的物体在体内堆积,而引发大量的毒素。对于大多数痛风患者来说,由于高尿酸是体内毒素残留的主要原因导致患者脾失健运,肾脏功能严重不足,这样就很容易在患者的体内堆积,引发高尿酸血症。清•林佩琴《类症治裁》:“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初因风寒湿郁痹日久则化热致痛,至夜更剧。”对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有了系统的认识。故治当祛湿通络、清热解毒为法,自拟土茯苓萆薢汤内服。其中土茯苓甘淡性平,主入脾胃二经,功可解毒,除湿利关节。以土茯苓为主药,取其健胃、袪风湿之功。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利。萆薢味苦性平,入肝、胃、膀胱经,《本草纲目》云:“长于去风湿,所以能治缓弱顽痹、遗泄、恶疮诸病之属风湿者……”阐明了萆薢能袪风湿的主要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土茯苓、萆薢能促进尿酸排泄[5]。威灵仙辛散宣导,走而不守,《本草正义》认为其“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对改善关节肿痛确有奇效。徐长卿味辛,性温,归肝、胃经,有袪风止痛、止痒之功效。薏苡仁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有利水渗湿,健脾除痹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薏苡仁具有消炎作用,此外,黄柏、薏苡仁均能通过增强血流量以促进尿酸排泄。诸药配伍共凑祛湿通络、清热解毒之效。
采用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可以利用西药非甾体抗炎药止痛效果迅速的优势,通过运用口服秋水仙碱可以快速减少关节炎,局部吞噬尿酸盐的白细胞和滑膜细胞的问题,而且也能够有效抑制化学因子的分泌,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6]。但秋水仙碱不良反应多,如腹泻、恶心呕吐等,患者服用依从性较差,难以维系治疗的连续性。目前最常用的镇痛药物主要以非肢体抗炎药为主,其主要的阵痛机里是在外周作用,通过快速抑制局部的前列腺素合成以及阻止血小板聚集等功能,也是控制痛风性关节炎的关键。
联合使用土茯苓萆薢汤后,具有更好的止痛作用,并加快尿酸的排泄。通过中西药联用,发挥了中西医的优势,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而言之,在临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对患者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方法,这样才能够标本兼治,有效根除高尿酸炎症。
参考文献
[1]张丽伟,荆庆.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1):44.
[2]曾宪勇,王振伟.四妙散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89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7):101-101.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1.
[4]徐龙,曹岐新.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8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6,51(3):210.
[5]徐西林,杨珺,张晓峰.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8):17-18.
[6]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