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讨通腑祛痰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2 13:36: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的实际治疗方案中,通腑祛痰汤的实际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2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进行分析,将入组对象随机均匀分作对照组与分析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分析组对象则同时接受通腑祛痰汤治疗,对双方对象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主要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分析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且接受治疗后的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进行分析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治疗中,针对痰热腑实证患者选择通腑祛痰汤的效果较好,该药物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中风;通腑祛痰汤;痰热腑实证;治疗效果;指标

本文引用格式:赵旭红,李强军.探讨通腑祛痰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260-261.

0引言

急性缺血性中风是目前临床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脑栓塞、脑梗死等类型[1]。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目前急性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有较为显著的升高,甚至一些年轻人也会患上该病[2]。这类患者在患病之后,其神经系统会出现不同程度损伤,患者多会出现失语、不同程度身体瘫痪等情况,这会给患者的神经功能、身体功能带来严重影响,也会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3-4]。针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治疗,药物治疗是常用方案。我院针对此类患者的临床药物治疗,分别选择不同的给药方案,现作如下报道。

\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资料。在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时间段内所收治的脑部疾病对象内抽取72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此次实验通过了伦理委员会的审批要求,且患者家属预先签署同意书。患者的纳入条件如下:符合临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内容、中医检查后确诊痰热腑实证、个人资料完整。我院将如下对象排除:精神功能障碍、其它类型脑血管疾病患者、恶性肿瘤对象、合并肝肾功能疾病、认知功能缺失、意识丧失、无家属监管、中途退出实验。按照随机均匀分组方式,将入组对象均分成对照组及分析组,分别有36例患者。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47-78岁;分析组男17例,女19例;年龄48-79岁,双方对象的性别、年龄等情况进行比较后无差异体现(P>0.05),存在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双方对象度需先接受临床基础方案治疗,包括降压、降脂、抗凝与脑循环改善等治疗。分析组患者则需同时接受通腑祛痰汤治疗,方剂组成为炙甘草10 g、竹茹10 g、陈皮10 g、炒麦芽10 g、大黄15 g、茯苓15 g、芒硝15 g、枳实15 g、黄芩15 g、红花20 g、桃仁20 g、白术25 g、薏苡仁30 g、党参30 g。患者每日需要服用1剂,早晚各服用1次,每次服药量为150 mL,连续服用2周。

1.3具体研究指标。分析双方对象在接受不同类型给药方案干预后的实际疗效情况,按照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恢复情况将治疗效果分成无效、控制及显效,总有效为控制+显效。无效:患者接受相应治疗后主要症状无任何恢复迹象,临床指标无明显改善,部分患者情况更为严重;控制:患者接受治疗后主要症状未见进展,相关指标得到了一定程度控制;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相关症状消失,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体征基本正常。对双方对象接受不同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包括其神经功能与肢体活动功能,患者神经功能选择NIHSS评分观察,患者得分越高,其神经功能越差。患者肢体活动功能选择FMA量表评价,量表总分值100分,患者分值越高,其肢体功能越好。

1.4统计学分析。我院将主要数据代入SPSS 19.0软件包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n(%)选择χ2处理,计量资料(
±s)接受t值处理。若P<0.05,即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治疗效果。从表1当中反映的数据可看出,分析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实际效果要远比对照组患者好,数据分析差异明显。

\
 

2.2患者相关指标。从表2中显示内容可看出,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的指标对比后无差异,但分析组对象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后有意义存在。

\

3讨论

急性缺血性中风在临床中十分常见,该病为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疾病,患者患病后很容易出现不同类型的并发症,比如身体不同程度偏瘫、失语等,患者神经功能会出现损伤,且生活质量也会出现明显下降[5-6]。如果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未能得到有效的临床治疗,患者生命安全也会受到威胁。在此背景下,针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十分关键。

在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依达拉奉等常规药物治疗方案较为常见,虽然患者接受治疗后脑部循环功能等会得到相应改善,但是患者仅接受常规类型药物治疗,效果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目标,部分患者甚至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等。在临床中医学治疗当中,中风患者的发病机制主要有风、火、痰、瘀、续五大因素,它们又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最终造成气血功能絮乱,引发中风。中医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强调辨证论治,痰热腑实证是这类患者的常见中医证型,我院针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的治疗,选择应用通腑祛痰汤,可以切中患者病机。方剂当中的党参可以益肺健脾、益气补中,薏苡仁可以补肺健脾、利湿清热;茯苓与白术可以利水燥湿、益气健脾;红花与桃仁可以祛瘀活血。方剂中的黄芩有解毒泻火、燥湿清热的功效,大黄与芒硝则可以利湿润燥、泻热清火,陈皮则可以顺气健脾、化痰通络,竹茹则有化痰清热的效果,此外,炒麦芽则可以行气健脾。方剂当中诸药共用,可以起到通络化痰、通腑泻热的治疗功效。在现代药理学的相关研究当中,认为通腑祛痰汤中的药物有抗脑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患者服用药物之后,脑部氧自由基的损伤会出现减轻,且继发性脑部组织损伤也会得到较为有效的抑制,患者神经细胞会得到较好的保护,且脑部组织的血流供应也会得到明显的改善,这样可以发挥治疗方案中脑部神经细胞与组织的保护效果。此外,方剂当中的部分药物在实际应用当中也会起到抑制脑部血栓生成的效果,带有较强的溶栓功能,且患者脑部血管平滑肌也会得到有效的改善,方剂中的大黄等也有止血活血的效果,这在患者的实际治疗当中较为关键。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通腑祛痰汤干预后,治疗效果会得到明显增强,且可以弥补单一用药的不足之处。

在本次实验分析中,我院给予双方对象不同的治疗模式,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方面数据可知,同时接受通腑祛痰汤与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一用药患者,且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得到较好改善。从这一研究结果可知,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让患者接受通腑祛痰汤治疗存在明显的应用优势。

4结论

针对临床中急性缺血性中风且确诊为痰热腑实证患者的治疗药物选择而言,让其接受通腑祛痰汤的疗效更好,患者的各项指标也会得到显著改善,该方剂可在此类患者治疗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石峰玮,曹子成.通腑祛痰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70例疗效观察[J].江西中医药,2019,50(07):25-26.
[2]陈沛,耿花蕾,江澜,等.急性缺血性中风病患者痰热腑实证证候的预测[J].中医杂志,2018,59(22):1937-1942.
[3]王旭.星蒌通腑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5):148.
[4]赵杰,乔丽.加服通腑祛痰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72例[J].广西中医药,2018,41(04):13-14.
[5]尹书会,刘爽,牛焕敏,等.星蒌承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11):1487-1489.
[6]徐月华,徐建华.自拟通腑祛痰方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02):300-30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61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