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应用微性状鉴定法对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分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9-01-04 15:53: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目的 针对易混淆中药饮片采用微性状鉴定法进行鉴别,研究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近五年的易混淆中药饮片进行统计和分类,选出 5 组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传统性状鉴别法和微性状鉴定法进行鉴别,对易混淆中药饮片的性状特征进行观察,最终比较两种鉴别方式的鉴别结果。结果 10 种中药饮片中,采取传统性状鉴别法鉴别准确率为 80.00%;采取微性状鉴定法后鉴别准确率为 100.00%。结论 针对易混淆中药饮片采用微性状鉴定法进行鉴别的鉴别准确率更高。

关键词: 易混淆;中药饮片;微性状鉴定法;应用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夏蕾芳. 应用微性状鉴定法对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分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7):78-79.
\

0引言

将我院近五年的 5 组易混淆中药饮片视为研究对象,并分别采取了传统性状鉴别法和微性状鉴定法进行鉴别,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近五年的易混淆中药饮片进行统计和分类,选出 5 组作为本次研究对象。①样品:杏仁,药用部位: 种子;样品:桃仁,药用部位:种子。均由南京海源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进购。②样品:月季花:药用部位:月季的干燥花;样品:玫瑰花,药用部位:玫瑰的干燥花,均由江苏苏轩堂药业有限公司进购。③样品:金钱草,药用部位:全草; 样品:伪品广金钱草,药用部位:全草,均由苏州市春琿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进购。④样品:桑白皮,药用部位:树皮; 样品:伪品刺桑皮,药用部位:树皮,均由原无锡李同丰天然药物有限公司进购。⑤样品:天麻,药用部位:块茎;样品: 伪品紫茉莉根,药用部位:根部,均由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进购。

1.2仪器与工具。微性状鉴定法所使用的仪器与工具主要有:
① LED 多用途抽拉式放大镜,该放大镜为浙江博宇光学有限公司生产;② G5 数码照相机,该照相机为佳能(中国)有限公司生产;③ LED 光源;④镊子;⑤载玻片;⑥白乳胶;⑦蒸馏水等。

1.3方法。针对 5 组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传统性状鉴别法和微性状鉴定法进行鉴别,具体如下:
(1)传统性状鉴别法:通过水试、手摸、眼看、口尝以及鼻闻等方法展开鉴别。
(2)微性状鉴定法:①制作中药饮片样品:将上述 10 个研究对象进行编号,然后使用蒸馏水对中药饮片的表面进行清洁处理,最后将其做成标本,并使用适量的白乳胶将标本粘到载玻片上面。在对标本进行观察时,要按照不同位置进行摆放。②观察中药饮片微性状:首先让抽拉式放大镜处于 1 档的位置,然后将主镜片(也就是 30 倍)与载玻片对准, 最后对标本位置进行调整,以达到可以在放大镜视野内进行观察的目的。③拍摄照片:先将照相机参数调整好,然后将LED 光源调整好,再将照相机放到放大镜的上面,使照相机的镜头对准标本特征,最后使用最高的分辨率对标本特征进行拍照,拍照的同时需要将色温调节好。④保存照片:拍摄完成后,将照片下载到电脑上,并对其进行修饰,选择效果最好的照片进行保存。

1.4观察指标。观察 5 组易混淆中药饮片的微性状特征,比较两种鉴别方法的鉴别准确率。

2结果

2.1微性状特征。5 组易混淆中药饮片的微性状特征具体如下:①金钱草与伪品广金钱草:可见金钱草的叶横切面上表皮为薄壁细胞,呈类长方形,没有气孔,有角质层,下表皮也为薄壁细胞,呈类长方形,有气孔,有角质层,腺毛由单细胞柄以及单细胞头组成,大多数叶肉存在 1 列栅栏组织(极少数存在 2 列);而伪品广金钱草的上表皮和下表皮均存在细小的气孔,栅栏组织细胞中存在少量的方晶。②杏仁与桃仁:可见杏仁石细胞呈现的是类多角形或者类圆形,其直径大约在 19-30 μm,分布位置主要是尖部,中部位置的石细胞大约为 15-24 个 /mm2;而桃仁石细胞呈现的是类多角形或者类圆形,其直径大约在 21-45 μm,石细胞分布于全体, 且石细胞存在单个散在、2 个- 多个成行或者成群聚集的现象。③月季花与玫瑰花:可见月季花单细胞为非腺毛,细胞壁比较厚,而且比较弯曲,腺毛头部为多细胞,呈现的是扁球形, 柄部具有多列性,且具有少量短小的非腺毛;细胞后含物为草酸钙簇晶,但是无棱晶;花粉粒呈现的是类三角形,具有3 孔沟,且内孔呈现的是类圆形,具有 2 层外壁,表面存在条状雕纹;而玫瑰花单细胞为非腺毛,细胞壁比较厚,而且比较弯曲,腺毛头部为多细胞,呈现的是扁球形,柄部具有多列性,可以在基部偶尔看见单细胞分枝;细胞后含物为草酸钙簇晶,同时存在少量棱晶;花粉粒呈现的是类凹三角形, 具有 3 孔沟,且内孔呈现的是类圆形,具有 2 层外壁,内层比外层薄,表面存在条状雕纹。④桑白皮和伪品刺桑皮:可见桑白皮横切面木栓层的细胞有 6-9 列,细胞壁颜色呈淡黄色至黄棕色,而且栓内层存在 4-7 列的薄壁细胞,同时也存在草酸钙棱晶(或者方晶)以及淀粉粒;同时皮层也比较窄, 存在疏松的薄壁细胞以及成群的石细胞,呈环状,存在散在的含晶厚壁细胞,稀少的纤维以及乳管;而伪品刺桑皮横切面的木栓层存在栓化细胞组织,层数为 2-10 层,细胞内存在淡黄色或者黄色物质,皮层比较窄,存在散在或者成群的石细胞,囊状分泌组织比较多,壁稍厚,且稍微木化,存在黄棕色分泌物,乳汁管呈椭圆形或者类圆形,存在细颗粒状分泌物,颜色为黄棕色。⑤天麻与伪品紫茉莉根:可见天麻横切面皮层呈 10 数列的多角形细胞,有的薄壁细胞内存在草酸钙针晶束,其中比较老的块茎的下皮和皮层连接处存在椭圆形厚壁细胞 2-3 列,已经发生木化,纹孔比较明显,且绝大部分为中柱,存在散在的小型圆韧维管束,薄壁细胞中存在草酸钙针晶束,散在或者成束存在草酸钙针晶,其长度在25-93 μm;网纹导管、环纹导管以及螺纹导管的直径均在8-30     μm;而伪品紫茉莉根横切面皮层的薄壁细胞为不规则形状或者长圆形,皮层中存在纹孔厚壁细胞,其长度在 40-45 μm,成群或者单个存在,呈多角形、方形或者长方形,胞腔相对比较大,存在明显的壁孔沟,且中柱呈环形,从数层到十几层,导管发生木化,存在网纹或者梯纹,薄壁细胞中存在草酸钙针晶束,且含量较大,长度大约为 66-110 μm, 木质中存在单个或者成群导管。

2.2鉴别准确率。10 种中药饮片中,采取传统性状鉴别法鉴别准确率为 80.00%;采取微性状鉴定法后鉴别准确率为100.00%。

3讨论

与传统性状鉴别法进行比较,微性状鉴定法可以针对其不足之处进行弥补,进而使中药鉴别准确性得到显著提高 [1-2]。该方法主要是借助仪器对中药药材断面进行观察,让肉眼无法察觉到的一些细微性状特征变得可见,进而使传统性状鉴别法逐渐向微观领域延伸,在观察的同时,也可以对微性状特征进行拍照,最终给出佐证 [3]。

本研究选出 5 组混淆中药饮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传统性状鉴别法和微性状鉴定法进行鉴别,总结如下:
3.1微性状特征。①金钱草与伪品广金钱草:这两种中药饮片的叶横切面上表皮和下表皮均为薄壁细胞,均存在栅栏组织。采取微性状鉴定法可以观察到这两种中药饮片的主要区别是上表皮、下表皮是否存在气孔以及栅栏组织细胞内的排列、含有成分。②杏仁与桃仁:这两种中药饮片的石细胞均呈现类多角形或者类圆形,直径相近,但分布位置不同。采取微性状鉴定法可以观察到这两种中药饮片的主要区别是石细胞分布。③月季花与玫瑰花:这两种中药饮片的单细胞均为非腺毛,细胞壁均比较厚且弯曲,腺毛头部均为多细胞, 均呈现扁球形,柄部均具有多列性,但细胞后含物和花粉粒形状不同。采取微性状鉴定法可以观察到这两种中药饮片的主要区别是细胞后含物和花粉粒。④桑白皮和伪品刺桑皮: 这两种中药饮片的横切面皮层均比较窄,均存在石细胞。采取微性状鉴定法可以观察到这两种中药饮片的主要区别是木栓层细胞组织、石细胞分布、纤维以及乳管情况。⑤天麻与伪品紫茉莉根:这两种中药饮片的横切面皮层构造不同,中柱形状不同,草酸钙针晶长度不同。采取微性状鉴定法可以观察到这两种中药饮片的主要区别是横切面皮层构造、中柱形状和草酸钙针晶长度。

3.210 种中药饮片中,采取传统性状鉴别法鉴别准确率为80.00%;采取微性状鉴定法后鉴别准确率为 100.00%。上述研究结果说明在对易混淆中药饮片进行鉴别时,微性状鉴定法的鉴别准确率更高,鉴别效果更好。
\

综上所述,针对易混淆中药饮片采用微性状鉴定法进行鉴别的鉴别准确率更高,同时微性状鉴定法具有操作简便、鉴定费用少以及鉴定快速的优势,可以有效提升基层药师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宋瑞丽, 张卫 , 张晓霞 , 等. 易混淆中药饮片快速鉴别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26(1):38-40.
[2]牟海英. 浅谈对三组两两易混淆的中药进行鉴别的方法 [J]. 当代医药论丛 ,2015,13(2):4-5.
[3]汤祖华. 常见中药饮片易混淆品、伪品的鉴别 [J]. 今日健康 ,2015,14(6):414-414.

《应用微性状鉴定法对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分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104/20190104035422315.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6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