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急性扁桃体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方法。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急性扁桃体炎患者160例,对其不同的临床表现和对应的治疗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0例患者在经治疗后不适感和炎症都得以消除,体温和白细胞计数均在正常范围之类。结论急性扁桃体炎可能是因细菌感染或者病毒感染而导致的,在治疗期间,应根据血常规和患者实际情况决定能否使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扁桃体炎;抗菌药物;使用方法
本文引用格式:马莉.探讨急性扁桃体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143,145.
0引言
急性扁桃体炎主要是因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以及革兰氏阴性菌等病菌所导致。近几年,随着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耐药性等问题日渐凸显,引起了医疗人员的广泛关注[1]。本次研究主要以160例急性扁桃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急性扁桃体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详细情况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院于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急性扁桃体炎患者160例,160患者均被确诊为是急性扁桃体炎。其中男性89例,女性71例,年龄为25~32岁,平均(28.7±2.2)岁。160例患者Ⅰ度肿大32例,Ⅱ度肿大83例,Ⅲ度肿大45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协议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
1.2方法
通过急性扁桃体患者的血常规、扁桃体体积、体温以及扁桃体是否化脓等情况给予急性扁桃体炎患者不同的治疗方式。针对体温正常对青霉素无过敏史的患者;给予患者0.75 g头孢呋辛(国药准字H20080770,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使其溶入150 mL氯化钠液中(国药准字H20041777,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行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4~6 d。针对体温正常但对青霉素过敏患者;给予10 mg阿奇霉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0822,徐州莱恩药业有限公司),行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4~6 d。针对体温升高扁桃体化脓但无青霉素过敏史患者;给予360 U青霉素(国药准字H22024830,长春银诺克药业有限公司),将其与250 mL 5%葡萄糖相融合,行静脉滴注,2次/d,连续治疗4~6 d。治疗结束后,若患者病情无显著好转,可重复上述步骤或给予一定的口服药物。40例患者给予抗病毒治疗,给予患者双黄连口服液(国药准字Z41022093,南阳市新生制药有限公司)进行口服,20 mL/次,2次/d,并给予患者3%双氧水含漱,治疗14 d。
1.3观察指标
患者体温和白细胞计数均属于正常范围内,无明显疼痛感,炎症得以消除为痊愈。
2结果
160例急性扁桃体患者经治疗7 d后,体温均处于正常范围之内,治疗14 d之后,患者扁桃体脓点消除,疼痛不适感和充血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其中120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14 d后,血常规恢复正常。剩余40例抗病毒患者在治疗14 d后,37例患者血常规恢复正常,2例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者血常规分别在治疗4~6周后逐渐恢复正常。1例扁桃体角化症患者经过10 d治疗后,充血疼痛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扁桃体上附着白色点状物无显著改变,治疗停止后使用淡盐水漱口,复诊1次/7 d。半年后,患者扁桃体上附着白色点状物得以消除。
3讨论
急性扁桃体炎属于一种非特异性的急性炎症,通常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咽黏膜与咽淋巴环的急性炎症,主发人群为青年,发病季节为春秋两季,通常在慢性扁桃体炎基础上重复发作,病程相对较长。急性扁桃体炎具有传染性,可通过唾沫、食物以及接触传染[2]。急性扁桃体炎多数因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以及革兰氏阴性菌等病菌所致。扁桃体炎病菌多数存在于扁桃体或者口腔中,抵抗力低下人群容易患此病。急性扁桃体炎患者若属于细菌感染,其中性粒细胞以及白细胞计数会显著升高。若患者属于病毒感染,中性粒细胞以及白细胞计数则会显著降低。以往,对于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在治疗中多数都忽略了病毒感染,均对患者采取抗菌治疗。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功效的物质,其在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但在使用抗菌药物为患者治疗时,应对其机体,病原微生物以及药物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对用药收益以及风险进行评估。当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普遍存在,重点表现为无指征预防用药,药物种类选择错误以及剂量过多等情况,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因大量抗菌药物的使用,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得临床上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难度加大。因此,科学的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而科学的使用抗菌药物主要包括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治疗疗程,使用剂量以及使用的方式,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需遵循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根据药物以及患者的特点以及药敏试验结果为患者选择抗菌药物[3]。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急性扁桃体炎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体温是否正常,血常规以及扁桃体是否化脓等情况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疼痛感和炎症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体温和白细胞计数也恢复到正常范围之内。得知,抗菌药物并不是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患者体温升高、充血以及扁桃体上附着白色点状物的唯一方式。扁桃体上附着白色点状物通常是因扁桃体角化症,扁桃体结石以及扁桃体伪膜所致,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注意其种类的鉴别。病毒感染也会引起患者扁桃体炎,若急性扁桃体炎患者无体温升高症状,单纯是中性粒细胞或者白细胞计数升高,可使用口服抗菌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3 d之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行静脉滴注或者口服药物治疗。若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具有体温升高,扁桃体化脓以及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症状,则应使用抗菌药物行静脉滴注4~6 d,根本目的是使感染情况得到有效的控制。若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具有体温升高症状,但无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计数升高情况,则应给予患者抗病毒治疗[4-5]。
以往,因医疗手段不成熟导致大量的抗菌药物滥用,使得耐药菌株出现种类多样化的特征,为临床上的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必须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严格的规范,防止抗菌药物滥用[6]。在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患者中,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不同的治疗手段,对于药物的种类、使用剂量、使用方式以及使用时间应做出正确无误的判断。大部分的急性扁桃体炎患者是首次在医院就诊,体温升高并非特异性体征,因考虑到基层医院的检查方式有限,临床医师可根据血常规以及患者的历史病情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再决定是否运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此来达到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目的[7-8]。从本次研究可得知,患者单纯的扁桃体肿大、充血以及扁桃体表面具有白色点状物并不是必须为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理由,临床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较为合理的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急性扁桃体炎可能是因细菌感染或者病毒感染而导致的,在治疗期间,应根据患者血常规、有无体温升高、有无药物过敏史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治疗,使抗菌药物使用效率得到提高,防止抗菌药物滥用情况的发生,提高急性扁桃体炎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郭彦.急性扁桃体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分析[J].海峡药学,2018,30(3):254-255.
[2]胡全福,张丽丽,徐学江,等.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7,14(2):121.
[3]余爵波,程泽星,庄远岭,等.急性扁桃体炎引起扁桃体周围间隙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8):1173.
[4]梁妤.局部应用碘伏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7):85-86.
[5]朱秀云,陈秀敏.安灭菌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病案,2018,19(5):94-96.
[6]和丽,曹中伟.局部碘伏涂擦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198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6(5):98.
[7]王晓平,李晖,吉晓春,等.药学干预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S2):355-357.
[8]张莹,蒋艾豆,管玫,等.住院医嘱点评中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常见问题析评[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7,42(3):237-24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