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讨对冠心病患者行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2 09:33:1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讨冠心病患者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药效与安全性。方法以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心内科治疗的21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归为两组,A组(n=105)接受常规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术中给予低分子肝素用药,B组(n=105)在A组基础上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比A、B组的临床用药成效。结果B组用药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的用药总有效率,P<0.05,有统计学意义。B组研究期间发生新近心肌梗死、少量出血等不良事件的总概率较A组显著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患者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临床药效较理想,并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用药相对更安全可靠,值得推荐。

关键词:冠心病;盐酸替罗非班;临床药效;安全性

本文引用格式:钱炳坤.探讨对冠心病患者行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7):128-129.

0引言

冠心病是冠脉血管粥样病变后引起的一种心肌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现象,该病在临床上通常以心前区突发性疼痛为典型表现,并可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合并发生,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危害极大。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是当前公认对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一种医疗手段,但在解除冠脉狭窄过程中有较高的概率形成血栓,故在PCI术中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也非常必要[1-2]。为明确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实施价值,本文就21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做了相关研究与分析,具体示下。

\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此次所选210例冠心病患者资料均完整,于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心内科治疗,由临床影像检查明确诊断,且患者及家属对此次研究内容均知情,已签字同意参与;排除伴肝肾功能严重异常、凝血功能障碍、既往有药物过敏史以及基线资料不完整等问题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归为两组,A组(n=105)男/女为55/50例,年龄43~67岁,平均(56.8±5.3)岁;B组(n=105)男/女为57/48例,年龄41~68岁,平均(57.2±5.6)岁。将A、B组的性别构成比、平均年龄等基线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P>0.05,有可研究性。

1.2方法

A组接受常规PCI治疗,术中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药量取0.1 mL/10 kg,每12 h用药1次,持续5~7 d;同时向患者提供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用药,两者首剂均为300 mg,此后分别改量为75 mg/d、100 mg/d治疗。

B组在A组基础上使用盐酸替罗非班[生产商: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1165]治疗,每次为患者静注本品0.4~0.8μg/min/kg,于30 min内给药完毕。

1.3评估项目

观察并统计两组发生不良事件的例数及概率,同时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药效[3]:①显效:用药后完全或基本无心前区突发性疼痛等症状,且心脏输血血管恢复正常;②有效:用药后仅部分冠心病症状缓解,患者心前区突发性疼痛偶有发作,且心脏输血血管部分恢复正常;③无效:用药后未见冠心病症状变化,患者心前区突发性疼痛仍无改善,心脏输血血管仍无法正常供血,甚至加重。

1.4数据分析方法

将此次研究的计数、计量数据输入SPSS 20.0软件程序中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说明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A组与B组的临床药效评估结果


B组用药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的用药总有效率,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

 

2.2A组与B组的不良事件统计结果

B组研究期间发生新近心肌梗死、少量出血等不良事件的总概率较A组显著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


3讨论

冠心病的病因复杂,涉及范围较广,目前已知因素包括情绪应激、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遗传因素等[4]。该病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症状有轻有重,轻者可出现阵发性心前区疼痛,重者可导致心肌组织器质性及功能性改变,使心室重构,进而使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等一系列问题,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均非常不利。

PCI是现阶段临床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于及时恢复心脏血流、降低病死率起到了重要作用[5]。但PCI实施期间,患者远端血管有较高的概率由于微小血栓的形成或脱落而被阻断,使患者出现慢血流甚至无复流的情况[6]。因此,在冠心病患者实施PCI期间,给予适当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也至关重要。

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具有强效抗血小板凝集作用的药物,经静脉给药后,本品可模拟精氨酸-甘氨酸-门冬氨酸(RGD)序列,通过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以及某些因子的方式,阻断血小板与相关受体的结合,由此发挥治疗的目的。相关研究显示,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还能够明显提高冠脉血管的血流,改善心肌循环,对于进一步减少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有积极作用[7-8]。此次通过对21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做研究与分析,我们发现B组在施加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后,该组获得了较A组更理想的临床药效,总有效率达到97.14%;低分子肝素虽可增强抗凝因子的活性,但与盐酸替罗非班配合使用,药物的协同机制能够进一步增强抗血小板凝集的效果,使患者获得更加理想的用药成效。并且,结合两组的用药安全性分析,B组发生新近心肌梗死、少量出血等不良事件的总概率较A组也明显占优,在PCI术后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虽有确切效果,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由于发生不良事件而影响用药成效,通过给予患者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能够有效减少上述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患者获得更加良好的预后与恢复环境。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临床药效较理想,并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用药相对更安全可靠,可作为今后临床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推荐药物。

参考文献

[1]Higaki T,Kurisu S,Watanabe N,et al.Influence of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on mean platelet volum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Heart&Vessels,2016,31(3):269-274.
[2]顾永伟,许康世,朱成振,等.用盐酸替罗非班与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2):16-17.
[3]王晋华.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1):183-184.
[4]刘一鸣,吕静,潘杰锋.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1):50-51.
[5]胡海.盐酸替罗非班对冠心病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8(3):27-28.
[6]Liu Y.Short-term efficacy of tirofiban combined with IABP for patients with complex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fter PCI[J].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2014,52(11):45-48.
[7]高颖,肖冬,王辉.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系统医学,2017,2(13):56-58.
[8]王克志.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56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