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方法抽取100例手术患者进行探讨,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干预,治疗组分析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对策。结果经过分析临床疗效,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手术病人分析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对策,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率,保证手术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护理质量;护理风险
本文引用格式:张新华.手术室护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5):263-264.
0引言
伴随现在护理专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护理工作逐渐的明确。临床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非常重要,对于疾病的康复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伴随医疗水平的提高,病人数目的增多,疾病非常复杂,因此潜在的护理不安全因素也明显地增加。手术室具有较强的特殊性,护理风险极大,容易发生医患纠纷[1]。所以,及时有效地辨别出不安全因素,同时实施科学的处理方法,进而降低手术室护理差错率,能够显著地改善护理质量,形成良好的相处模式。该报告中探讨手术室护理的风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整理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情况。选择100例手术病人进行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干预,治疗组开展手术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与处理方法,经过分析两组的基本资料,差异较小(P>0.05),存在可比性。
1.2探讨手术室护理的危险因素
(1)器械消毒以及无菌操作不规范。少数护士在消毒过程中出现违规或失误的状况,例手术室消毒失误,或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油纱布,采用包裹潮湿的手术包等。
(2)错接病人或手术体位错误。在接病人过程中因为接台手术诱发错接情况,特别是术前行麻醉且不能回答问题的病人容易出现错接事件。在接送病人过程中没有人员看护属于多发的风险隐患,如果病人出现异常症状,给予马上的处理。此外,手术室内不标准的术前检查造成体位错误,严重时开错手术部位,错误的体位选择也可造成肢体循环异常,严重挤压神经,不利于呼吸循环[2]。
(3)备品缺乏或清点器械疏忽。术前备品缺乏,器械物品不充足和手术不符,器械性能较差是造成手术耽误与中断的诱因。另外,术后核查器械与纱布的不仔细,中途添加物品没有记或少记录,均可造成体腔残留异物,导致不良的后果。
(4)电灼伤。电灼伤属于手术室多发的危险事件,同时是造成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因为护士对手术部位进行酒精消毒时,出现酒精棉过湿或病人体位不当导致。另外,电极板接触范围较小,或电极板接错导致电凝失败属于多发的情况[3]。
(5)标本保存。手术过程中切取病变标本属于行病理诊断的主要措施,所留取标本通常较小,如果保存失误容易出现丢失或者污染,从而不利于疾病的判断,严重者发生医疗事故。另外,错拿标本是造成病检结果和病人不相符,严重时误诊的重要原因。
(6)药品核对失误。拿取药物以及使用血液的过程中,会出现看错标签、拿错药物,或输错药物、血型的现象。
(7)护士安全观念差。一些护士安全观念比较差,对污染物品没有根据消毒隔离原则处理,带有病人体液或血液的器械、针头会出现刺伤。
(8)心理与情绪问题。手术室工作量繁重,护士在生理、心理等皆承受沉重的压力,极易发生不稳定性,提高了手术护理过程中的错误几率,并且可导致医患交流中的障碍,发生医患纠纷。
(9)护理管理问题。即使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已发行落实,然而手术室存在的规章制度还需要更新,具有制度不健全和监督不到位的情况,主要表现出排班不科学,监管以及考核不严格等内容,不能满足现代化手术室护理管理的需要。
(10)护士操作水平需要提高。少数护士,特别为实习以及年资较低的护理人员在手术室规章制度以及基本操作技术方面掌握还不完善,并且也容易造成工作中发生纰漏、失误,是严重医疗事故的主要因素[4]。
1.3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预防方法
(1)全程观察病人没有手术护士全程的陪同是重要的危险因素,故需采取科学的措施给予管理,做好防范措施,护士还需加强工作责任感,进而全程给予陪同;术中未通过允许不得私自离开手术室,如果出现不良症状,及时反馈给主治医生。
(2)准备好相关的医疗器械,当班护士准备手术所需器械,由两名护士对器械进行检查并清点数量,在每台手术开始前必须保证手术器械的可用性,每次手术医生使用后必须查看并清点。关闭体腔前后必须由两名护士清点所用的敷料、手术器械以及缝针是否与术前准备数目相同,并记录存档;并填写手术护理手术器械记录单,放入病历中利于核实。如本次需要连台手术,一定要在第1台手术的所有工作结束后,再进行第2台手术,做到查对制度。
(3)提高护士的无菌意识,按照相关的需求认真进行无菌操作,手术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器械按照相关要求给予清洗,同时专门监督,限制人员走动,参观人数小于2人[5]。
(4)准确用药,静脉麻醉药以及输液药进行标记,避免误用现象发生;详细核查信息,有效地减少失误。
(5)强化护士的工作责任感,定时组织护士进行专业技术训练以及新仪器操作培训,进而提高业务能力,提升护士手术配合准确性,明确护士的工作职责与范围,提高其责任心与服务意识。
(6)必须遵循“三查七对”制度,术前结合通知单以及病人病历资料给予仔细的核对,核对病人的姓名、床号、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同时,选择腕带标识法,有效避免接错病人事件。在实施对称性器官手术治疗时,应该核对病人的手术部位,并且在手术通知单明显的标识;对病人皮肤进行消毒前,再次认真的核对具体的手术部位,结合病人病理与影像学图像明确其手术部位,有效防止手术部位操作错误的情况[6]。
1.4疗效评价。分析两组的护理风险率及护理质量。
1.5数据处理。选择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观察两组的护理风险率与护理质量,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结论
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质量和医院的治疗水平,与病人的生命健康、医院经济效益等具有密切关系。护士必须保证客观的态度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同时进行改正[7]。逐渐增强护士的法律观念,安全预防意识等,加上护士的个人素质以及职业道德,不但可以显著地改善护理质量,同时也可以显著地降低护理纠纷的出现。医院按照目前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的预防方法,从管理方面上重视手术室护理工作,逐渐地提高护士的道德水平和操作能力,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制,定时观察手术室不安全因素的预防情况同时对问题给予详细的回答[8]。临床结合具体的护理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解决对策,以此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避免出现护理差错,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总之,手术室开展高效的安全护理管理,有效地排除风险因素的存在,降低护理风险事件,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和护理质量,确保优质高效的手术室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喻凡力.手术室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分析[J].健康前沿,2019,5(10):23-24.
[2]谢华,雷艳兰.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解决对策[J].养生保健指南,2019,14(13):323-326.
[3]朱银娇.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4(9):90-92.
[4]吴莫愁.手术室护理工作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健康必读,2018,13(17):72-74.
[5]艾萍.手术室护理工作不安全因素的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8,5(19):218-219.
[6]邢萍.手术室护理工作不安全因素的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7,26(13):73-75.
[7]邱芳芳.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17(13):72-74.
[8]唐海燕,吴明辉.手术室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7,16(4):57-5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