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关于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MODY)的理论成果上,对MODY的发病机制与防治方法进行研究,希望为患者防治MODY提供借鉴与参考。MODY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由HNF-4α基因突变形成的,MODY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由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CK),GCK突变导致胰腺细胞GCK活性降低而引发的,MODY3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由肝细胞核因子1α基因突变所致,MODY4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由胰岛素启动因子IPF-1基因突变所致。MODY患者选择高纤维清淡的食物保证患者营业均衡,通过跑步等运动消耗糖量,合理使用胰岛素、二甲双胍药物进行治疗。
关键词: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MODY);发病机制;防治
本文引用格式:龙茸,杨莹.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9):43-44.
0引言
糖尿病(DM)已成为全球范围流行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期望寿命和生活质量,由此产生的疾病负担较高。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Maturityonset diabetes ofthe young,MODY)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糖尿病,已被证实为单基因遗传突变引起的糖尿病,其突变基因具有遗传异质性,属于一种非胰岛素依赖的早发型糖尿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单基因糖尿病中常见的一型。目前有14种已经确定的MODY亚型及其相关基因。MODY曾是一种少见疾病,但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膳食结构以及外在环境等的变化,MODY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升高[1],MODY约占糖尿病的1%~3%,儿童发生率为0.0005%~0.0021%,成人发生率为0.01%[2],常被误诊为I型或II型糖尿病,对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产生了较严重的影响[3]。青少年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其发病机会明显增加,而且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在增高。MODY与遗传因素有关,但遗传基因的特点及其遗传方式尚未明确。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遗传因素只是一方面,另一个因素,即环境因素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肥胖、长期不合理饮食、感染等。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才会导致青少年患有糖尿病。青少年成人起病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防治方法有利于指导患者进行科学治疗、合理判断患者预后情况,对遗传咨询有着重要意义。
1MODY的临床特征
MODY是一组临床异质性疾病,它的临床特征表现包括:在青少年期间一般无明显症状,仅在应激情况下出现明显症状;儿童、青少年或青年的非酮症性血糖升高(其中GCK-MODY患者在出生后即出现空腹血糖水平轻度升高(5.5-8.5mmol/L)并稳定的持续到其终生)青少年的血糖时而升高,时而正常;一般无酮症酸中毒,至少在发病后2-5年内无需胰岛素治疗;一般非肥胖者患病居多;糖尿病的病情进展缓慢,从口服糖耐量异常到空腹时血糖升高,再到临床糖尿病的自然病程缓慢;伴随有大血管和微血管等并发症。
2MODY的发病机制
目前已报道的4种最常见的MODY糖尿病亚型分别为MODY4型、MODY3型、MODY2型和MODY1型。以下是对不同MODY糖尿病亚型的发病机制阐述。
2.1MODY的发病机制
2.1.1MODY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来自欧洲人群的发病数据显示,MODY1型占MODY的不足10%。在亚洲发病人群中,HNF4α主要表达于肝脏、胰腺和肾脏,调控细胞发育、胰岛素分泌及糖脂代谢[4]。MODY1和HNF-4x MODY1亚型由HNF-4α基因突变导致。HNF-4x基因属于甲状腺激素受体家族成员[5],催化腺嘌呤及脱氧腺嘌呤核苷脱氧成次黄嘌呤核苷和脱氧核苷。当HNF-4α基因发生突变时,脱氧腺嘌呤核苷及其三磷酸衍生物dATP的浓度升高,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的活性受到抑制,DNA复制被阻断。脱氧腺嘌呤核苷对胰岛β细胞有较强的毒性作用,由于嘌呤核糖核苷在未成熟的胰岛β细胞中大量代谢,dATP消耗增加,蛋白质合成减少,代谢所需要的能量得不到供应,致使胰岛β细胞死亡[6]。
2.1.2MODY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MODY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在白种人中较高,占早发糖尿病人群的10%~50%,在黄种人患病率相对较低。致病基因为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CK),GCK突变导致胰腺β细胞GCK活性降低,引起细胞葡萄糖磷酸化减少、葡萄糖敏感性降低、葡萄糖浓度与胰岛素分泌的剂量与效应关系右移。肝脏GCK受胰岛素水平的调节,血液胰岛素激活肝细胞GCK导致葡萄糖转变成为6-磷酸葡萄糖,合成肝糖原。肝脏GCK突变导致肝糖原合成减少、肝糖输出增加,提高了胰岛素分泌阈值,降低了胰岛素分泌,从而引起空腹血糖水平轻度升高[7]。如果GCK出现变化,会造成葡萄糖激酶的表达受到影响,降低肝糖原的合成,提高葡萄糖,以此就会导致高血糖。
2.1.3MODY3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MODY3型是MODY亚型中最常见的类型,占MODY发病率的52%~65%,是由肝细胞核因子1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1α,HNF1α)基因突变所致。HNF1α主要表达于胰腺β细胞、肝脏和肠道,是成熟β细胞中INS和钠离子依赖性葡萄糖转运子2(GLUT2)的关键转录因子。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在MODY发病前即已存在,HNF-1α基因突变者与家族内非携带者相比,即使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其胰岛素生成指数和第一时相胰岛素反应也均降低;而其胰岛素敏感性相对正常,多数患者体重指数较低,临床症状明显,且病情随年龄加重,血糖控制通常出现恶化,易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HNF1α突变可导致胰腺β细胞发育不良、成年早发糖尿病、进行性β细胞功能下降。
2.1.4MODY4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MODY4和IPF-1MODY4亚型由胰岛素启动因子IPF-1基因突变所致。IPF-1基因是首个被报道的导致人类胰腺发育不全的基因,其主要在胰腺的早期发育中起调控作用,调控胰岛β细胞的发育、分化及凋亡,并调控胰岛素的表达以及GLU2、GCK和支链淀粉基因等胰岛β细胞特定基因的表达。同时,位于IPF-1基因上的HNF-4x启动因子结合域基因如发生突变也可能导致MODY1。肥胖和高胰岛素血症与MODY4的发病密切相关[8]。IPF-1杂合突变十分少见,与MODY或早发T2DM有关。该型MODY的发病与环境因素中的肥胖和高胰岛素血症等密切相关。
3MODY的诊断
目前普遍应用的MODY诊断标准为:(1)至少连续3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家族中至少1例患者为25岁以前发病;(3)诊断后一般5年内无需胰岛素治疗;(4)存在β细胞功能障碍。
MODY作为常染色显性遗传的单基因疾病,其致病性的突变有很高的外显率,60%欧洲MODY糖尿病人群的HNF-1α突变携带者在25岁前发展为糖尿病,并且因胰岛功能进展性的破坏,外显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此外,该病的初次诊断年龄还受MODY基因突变位置的影响,如HNF-1x基因的前6个外显因子突变所致的疾病诊断年龄比第8~10外显子突变早12年。虽有高外显率的特点,MODY病例中只有5%~20%能被正确诊断,有报道称在美国,MODY病例的误诊率达95%。英国一项研究亦表明,MODY患者从诊断糖尿病到最终确诊为MODY,需经历长达平均13年的时间。因为MODY患者通常具有年轻且非肥胖的特征,他们常常被误诊为I型糖尿病,另外一部分MODY患者也会有体质指数、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及不完全的外显率等与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相似,因此从I型或II型糖尿病中识别出MODY是有挑战的。除此之外,基因诊断的费用昂贵,以及基因诊断时不能识别一个突变或多个突变,这也是导MODY误诊的原因。
4MODY的防治手段研究
4.1饮食治疗
饮食保持均衡,保证蛋白质的供应,避免饮食高糖高脂食物,多选择高纤维素食物,食物口味应以清淡为主。“金字塔”第1层是最重要的粮谷类食物,应占很大比重,每天摄取量为400-500g,粮食与n类之比为10:1。第2层是蔬菜和水果,占有相当的地位,每天摄入量为300-400g,蔬菜与水果之比8:1。第3层是奶和奶制品,每天摄取量为200-300g,第4层为动物性食品,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和无机盐,每天摄入量为100-200g,“金字塔”塔尖为适量的油、盐、糖。对于MODY糖尿病患者,要强调定时定量,少量多餐,最好是一日三次主餐和三次加餐。应注意进正餐和加餐的时间要与胰岛素注射及作用时间相匹配。而且要禁食含糖饮料和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建立健康的饮食结构,以维持标准体重、调整已发生的代谢紊乱和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为原则,肥胖儿童的减低体重量因人而异。足量的氨基酸是胰岛素促进蛋白质合成的前提,其摄入量直接影响着肌少症的进展。由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需要进行饮食干预,因此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如合并糖尿病肾病,则需要对蛋白质的摄入量和种类进行限制。
4.2运动治疗
MODY患者病情稳定后可参加各种体育活动,通过运动可以消耗体内过多的血糖,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运动治疗在MODY的治疗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利于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的控制和促进生长发育。运动方式和运动量的选择应该因人而异,根据青少年的性别、年龄、体形、体力、运动习惯和爱好制订适当的运动方案。鼓励青少年养成锻炼的好习惯,让病人每周3次,每次间隔2天做一些有氧运动与阻力运动,比如跑步、散步、太极、骑自行车、健美操锻炼等。青少年患者在进行运动时应注意循序渐进,强度适当,注意安全,持之以恒,避免过度疲乏。在各项运动项目开始之前,要进行全身拉伸等热身活动,活动时间在5-15分钟之间,开展热身活动的目的是使得身体生理机能如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脏器官等达到一定个体有氧运动量化处方使的状态,让肌肉、关节进行全身的放松舒展,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在运动结束前应进行5-10分钟的恢复舒缓运动,用于缓解机体疲劳、肌肉紧张酸痛等症状,使机体心肺功能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运动后糖尿病患者因运动机体代谢加快造成出汗较多,应及时更换衣服、鞋袜,防止感冒。青少年型糖尿病患者饭后运动90分钟,降糖效果好。
4.3用药治疗
对于MODY的药物治疗,在成人中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但对于青少年,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仅批准二甲双胍和胰岛素可应用,尚不建议使用其他口服降糖药物。减少胰岛素抵抗,增加内源性胰岛素敏感性或提供外源性胰岛素,是药物治疗的关键。如果患者代谢不稳定但没有酸中毒,在应用胰岛素的同时,可以同时使用二甲双胍,待病情稳定后,每次可减少30%~50%的胰岛素用量,约经过2-6周后可过渡为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有研究显示,90%的青少年在T2DM初始时可以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对于应用盐酸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治疗后血糖仍控制不理想的青少年,应该重新审视诊断,并加强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单用盐酸二甲双胍3-4个月不能达到目标,则需考虑加用基础量的胰岛素。如果二者联用(胰岛素最高至1.2U/kg)仍不能达到目标,可逐渐加餐前胰岛素直至达到目标。
5结语
常见的MODY糖尿病亚型有MODY1型糖尿病、MODY2型糖尿病、MODY3型糖尿病与MODY4型糖尿病。本文讲述了MODY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MODY的诊断以及MODY的防治手段。希望能加深人们对MODY的了解,提前做好预防工作,通过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合理用药等方式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 Diabetes A t‐las.8th ed.Brussels,Belgium: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R]2017.
[2]Bjerregaard LG,Jensen BW,Ängquist L Change in Overweight from Childhood to Early Adult‐hood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J].N Engl J Med,2018,378(14):1302-1312.
[3]hmet Anik,Gonul Catli,Ayhan AbaciMaturity-onsetdiabetes of the young(Mody)an update[J].J Pediatr Endocr Met,2015,28(3-4):251.
[4]Pearson ER,Pruhova S,Tack CJ.Molecular geneticsand phenotypic characteristics of Mody caused by hepatocytenuclear factor 4alphation[J].Diabetologia,mutate nn sin a large European collec,2005,48:878-885.
[5]COLCLOUGH K,BELLANNE-CHANTELOT C,SAINT-MARTIN C Mutations in the genes encoding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s 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1 alpha and 4 alpha in maturity-onset diabetesof the young and hyperinsulinemic hypoglycemia[J].Hum Mutat,2013,34(5):669-685.
[6]ARYAVB,RAHMANS,SENNIAPPANSHNF4Amutation:switch from hyperinsulinaemic hypoglycaemia to maturity-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and incretin response[J].Diabet Med,2014,31(3):ell-15.
[7]Naylorlh.hilipson l.wlho should have genetie tesiing lor maturity-onset diabeles of the young[J].Clin Endeerinol(Oxf),2011,75:422-426.
[8]FAJANS SS,BELL G I,PAZ V PObesity and hyperinsulinemia in a family with pancreatic agenesis and Mody caused by the IPFImutation Pro63fsX60[J].Transl Res,2010,156(1):7-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