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浅谈深静脉血栓的中医预防及护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9 09:28: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深静脉血栓是指由于血液在深静脉内发生非正常凝结从而形成的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患者的年龄、体态、所经历的手术大小等都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若不对深静脉患者采取及时的治疗会引起患侧肢体肿胀、疼痛,甚至还会引发患者肺栓塞,从而导致死亡,对患者危害极大,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预防与护理能改善深静脉患者的症状,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本文以深静脉血栓的中医预防与护理为内容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进行叙述。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中医预防

本文引用格式:孙春霞,白霞.浅谈深静脉血栓的中医预防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5):253+255.

1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机制

深静脉血栓是指由于血液在深静脉内发生非正常凝结从而形成的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1]。其形成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血小板首先需要粘附或者聚集在血管内膜局部,然后再释放某些活性物质,同时又进一步聚集血小板,随着血小板的逐渐增多,会有许多珊瑚状血小板小梁形成,而这些珊瑚状血小板小梁会使血流减慢,同时激活的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形成及沉积都会随着增多,网罗血细胞,最终形成血栓[2]。深静脉血栓现象多发生于下肢,手术是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因素,患者的年龄、体态、所经历的手术大小等都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在中医上,认为患者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而导致的淤血阻塞经脉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3]。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是治疗深静脉血栓的出发点。

\

 
2深静脉血栓的常规预防与护理

2.1深静脉血栓的基本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基本预防主要包括手术中的预防护理、健康教育、提高静脉穿刺技能、饮食指导等,是综合性预防的结果。

2.1.1手术护理:在给予患者手术时即应该考虑到避免会造成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手术操作,从源头上进行预防。手术过程中医师应该采取精细、轻巧的操作,减少对静脉内膜的伤害,适当对患者补液,避免患者因缺水而出现的血液粘稠度过浓现象。

2.1.2健康教育:手术前即因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为患者讲解深静脉血栓的基本知识,让患者了解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机制、病症特点、危害、预防与治疗等知识,让患者在了解的同时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对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早期活动预防指导,指导患者术后进行适当的下床活动,或者活动下肢,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几率。长期卧床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教授患者家属按摩的方法,让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按摩预防。

2.1.3护理人员要提高静脉穿刺技能: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应该有计划的选择血管,在穿刺过程中注意保护血管,应该避免同一静脉注射点进行多次反复穿刺,尽量避免在患者的下肢静脉进行穿刺,尽量选用留置针。

2.1.4临床观察与护理:手术后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除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效果并发症等,还应该对患者的深静脉发生迹象进行监测,进行早期诊治。护理人员应该注意观察患者的下肢是否出现肿痛症状,深静脉的走向按压时有无痛感,时刻关注患者的下肢皮肤的温度与色泽。若患者出现深静脉早期症状,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护理活动,可以采取适当的动作促进患者静脉血液回流。如踝泵运动等。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对患者进行适当的翻身护理,改善患者的深静脉症状。

2.1.5口服抗凝药护理:患者若出现深静脉血栓现象,护理人员可以给予患者口服抗凝药方法护理。抗凝药主要为香豆素类,如华法林等,能有效防治患者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的形成,降低患者肺栓塞的发生几率与患者死亡率。

2.2深静脉血栓的中医预防与护理。在中医上,认为患者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而导致的淤血阻塞经脉是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属于淤血以及脉痹的范畴,所以针对患者的淤血阻塞的原因,就应该采用祛瘀通络、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方法,使患者保持血液通畅。中医对深静脉的预防与护理就是从这一理念出发[4-5]。

2.2.1中药护理措施:针对深静脉患者,护理人员可以给予患者适当的中药护理,如采用中药泡脚的方法。活血通络化瘀方:赤芍、牛膝、当归、川芎、桔梗、枳壳、生地黄、甘草、桃仁、红花、柴胡。将药材泡入水中,浸泡45 min,然后将药煎成2000 mL的药液,泡脚时采用小木桶当作器具,温度保持在40℃左右,泡20 min左右,在患者泡完脚后用药液帮助患者外洗双下肢及双脚,约10 min,护理人员同时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皮肤色泽及温度变化,以便调整对患者的护理措施。

2.2.2按摩: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按摩缓解患者的深静脉血栓症状[6]。具体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力道对患者的足三里和患侧小腿进行按摩。每次按摩20 min,促进患者血液保持流畅,血液循环,是静脉血回流加速,从而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

2.2.3穴位敷贴:护理人员可以用穴位敷贴的方法对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预防与护理。采用穴位贴对患者进行护理。穴位贴主要是薄荷脑、樟脑、蜂蜜、麻油、酒等制成,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把穴位贴贴在患者的环跳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悬钟穴等穴位,每贴时间不低于10 h[7]。

2.2.4膳食护理:对患者进行膳食护理,进食原则应该遵循辩证施膳的原则,让患者多食用活血祛瘀的食物,如三七瘦肉汤、金针菇蒸瘦肉等。若患者存在气血不足亏虚的症状,护理人员则应该为患者选用补气益血的食物,让患者多喝水,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蔬菜、水果,降低血液粘稠度[8]。

3 结论

深静脉血栓是多发生于下肢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若不对深静脉患者采取及时的治疗会引起患侧肢体肿胀、疼痛,甚至还会引发患者肺栓塞,从而导致死亡,对患者危害极大,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深静脉血栓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略,护理人员应该对深静脉血栓进行早期的监测、预防,减轻患者的痛苦,中医疗法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一种重要方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栓症状,降低血栓的发生几率,值得在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中进一步推广。

\

 
参考文献

[1]万晓芳.中西医结合护理在预防脑外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7):73-74.
[2]王焱阳.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6,24(9):55-56.
[3]Khan UM,Janani CS,Lamonte MP.Diagnosing deep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J].Baylor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Proceedings,2018,31(1):59-60.
[4]贾晓媛.艾灸联合中药药浴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J].医疗装备,2017,30(1):150-151.
[5]张福先.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治的现代观与关注点[J].中华血管外科杂志,2016,1(1):9-12.
[6]李艳慧.浅谈艾灸疗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和禁忌事项[J].健康周刊,2017,3(15):65-66.
[7]JJiasheng X,Weimin Z.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 polymorphism of MTRR A66G and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J].Hematology,2018,23(2):1-5.
[8]赵权,李治国,李宝忠,等.中西医结合疗法防治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7,39(7):1034-10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19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