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尼莫地平联合丁苯酞对帕金森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7 15:59:4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尼莫地平联合丁苯酞对帕金森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共纳入研究对象83例,均为帕金森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上述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丁苯酚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尼莫地平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前MMSE评分与观察组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MMSE评分(27.99±1.51)分高于对照组MMSE评分(24.08±1.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01,P<0.05)。治疗前,对照组BDNF、IGF-1与观察组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BDNF(10.01±1.86)ug/L、IGF-1(154.03±11.51)mg/ml高于对照组BDNF(6.97±1.59)ug/L、IGF-1(139.81±12.76)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32、7.005,,P<0.05)。结论针对帕金森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联合丁苯酞可有效改善其认知功能,提高血清BDNF、IGF-1水平,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尼莫地平;丁苯酞;帕金森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相关因子;影响

本文引用格式:王忠平.尼莫地平联合丁苯酞对帕金森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1):159-160.

0引言

帕金森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有研究数据显示,17%-59.5%的帕金森患者后期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1]。目前,临床上针对帕金森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资料,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本文重点探究分析尼莫地平联合丁苯酞对帕金森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现具体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该院收治的83例帕金森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采用随机抽样法分组,对照组40例,人员组成: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49-78(65.52±3.66)岁,病程1.6-8.7年,平均(5.92±0.89)年。观察组43例,人员组成: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53-79(66.03±3.72)岁,病程1.9-8.9年,平均(5.88±0.93)年。两组数据可公平对比(P>0.05)。研究已得到伦理委员会批准。

(1)纳入标准:①依靠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等确诊帕金森;②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24分;③心肺功能稳定。(2)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心、脑、肺等脏器疾患;②对本次永奥过敏者;③四肢瘫患者;④伴有严重视力及听力障碍者;⑤依从性差,无法随访及复诊患者;⑥患者或家属拒绝参加研究者。

1.2方法。所有进入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包括多巴丝肼、普拉克索等。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丁苯酚(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产品规格:0.1 g×24 s,国药准字H20050299)空腹口服,一次两粒(0.2 g),一日三次,共治疗3个月。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丁苯酚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尼莫地平(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格型号:20 mg×50 s,国药准字H14022821)口服。一日30-120 mg,分3次服用,连服3个月。

1.3观察指标。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满分30分,分数越高表示认知功能恢复越好[2]。取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4 mL,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IGF-1)水平。

1.4统计学分析。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归类、整理、排序、统计和分析。运用Epidata 3.0进行数据录入,SPSS 19.0进行统计处理分析。根据资料性质和分布,选择均数、率、构成比等指标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

2.1两组MMSE评分比较。对照组治疗前MMSE评分

(20.03±1.63)分与观察组治疗前MMSE评分(20.1±1.59)分差异不显著,t=0.639,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MMSE评分(27.99±1.51)分高于对照组MMSE评分(24.08±1.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01,P<0.05)。

2.2两组BDNF、IGF-1水平比较。治疗前,对照组BDNF

(5.43±2.03)ug/L、IGF-1(130.02±10.33)mg/mL与观察组BDNF(5.51±1.97)ug/L、IGF-1(129.43±9.98)mg/ml差异不显著,t=0.412、0.829,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BDNF(10.01±1.86)ug/L、IGF-1(154.03±11.51)mg/mL高于对照组BDNF(6.97±1.59)ug/L、IGF-1(139.81±12.76)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8.132、7.005,P<0.05)。

3讨论

随着帕金森病程的进展,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3]。丁苯酞能够发挥出保护线粒体、降低花生四烯酸水平的作用,其能够有效增加脑血管内皮内一氧化氮与前列腺素的含量,对抑制氧自由基与谷氨酸释放对脑细胞产生的损害有重要帮助[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前MMSE评分与观察组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MMSE评分(27.99±1.51)分高于对照组MMSE评分(24.08±1.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01,P<0.05)。可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丁苯酞对于部分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仍然作用有限。尼莫地平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亲脂性,不仅可轻松穿透血脑屏障,还能够有效发挥出增加脑部血流、扩张脑血滚啊、改善脑代谢、减轻神经元细胞突触等作用[5]。另外,尼莫地平还能够有效减少氧自由基生成,减轻脑部损伤程度[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对照组BDNF、IGF-1与观察组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BDNF(10.01±1.86)ug/L、IGF-1(154.03±11.51)mg/mL高于对照组BDNF(6.97±1.59)ug/L、IGF-1(139.81±12.76)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32、7.005,P<0.05)。两种药物的联用能够促使患者认知功能改善,这种联合用药的方式能够将药物作用在不同的靶点,从而发挥出疗效互补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改善其认知功能[7]。

综上所述,针对帕金森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联合丁苯酞可有效改善其认知功能,提高血清BDNF、IGF-1水平,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参考文献

[1]余伟雄.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帕金森伴发轻度认知障碍的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9,9(04):46-48.
[2]顾翠,冯磊,王继华,等.帕金森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尿酸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46(12):1456-1458.
[3]潘合跃,王守勇,李洪亮,等.血脂、血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帕金森病患者认知治疗前后的作用和意义[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06):36-39.
[4]李晓霞.胞磷胆碱治疗帕金森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13):1916-1918.
[5]刘芳,李玉珍,李广珍,等.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抗帕金森药物相关性研究[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8,7(02):230-231.
[6]张丽娟.帕金森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西药联合治疗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5):80-81.
[7]聂利珞.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帕金森症合并抑郁、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科学,2015,5(06):165-167+17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16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