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7 13:31:0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00例皮疹湿疹类皮肤病患者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5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治疗,针对治疗组5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实施中医治疗,对比两组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两组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半年内皮炎湿疹复发次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治疗后的治疗优良率(95.08%)明显高于参照组(77.97%),两组相比:P=0.01。结论针对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实施中医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利于患者预后及临床症状的改善。

关键词: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中医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杨善花.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227,229.

0引言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属于临床中较为多发的皮肤科疾病之一,主要以湿疹、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荨麻疹、药疹等为主,属于非传染性疾病类型,主要是由于皮肤过敏导致的,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奇痒难耐,治疗后极易复发,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1]。因此,有效的治疗方式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我院针对收治的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100例进行了治疗对比分析。

\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00例皮疹湿疹类皮肤病患者分成两组,参照组5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最大年龄为70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平均(42.30±4.56)岁;治疗组5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最大年龄为69岁,最小年龄为20岁,平均(42.26±4.55)岁。

对两组皮疹湿疹类皮肤病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小且可比性高。本研究开展之前,100例皮疹湿疹类皮肤病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观察的结果、数据、目的及形式等进行了详细的了解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协议;本次观察均在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下通过。

此次观察收治的患者经皮肤科诊断后均符合临床中对于皮炎及湿疹的诊断标准,本次收治的患者均不存在其他皮肤疾病及皮肤癌等疾病,且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观察。

1.2方法

针对参照组5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治疗,给予患者0.03%他克莫司软膏(国药准字H20163257,名称他克莫司软膏,由华北制药秦皇岛有限公司生产,批准于2016-07-28。为软膏剂化学药品,规格为10 g:10 mg。)进行患处的涂抹治疗,2次/d,连续用药2周;在患处涂抹治疗基础上采用口服的方式给予患者10 mg开瑞坦氯雷他定片(商品名:开瑞坦,国药准字H10970410;由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 mg;)进行治疗,1次/d,连续治疗2周。

针对治疗组5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实施中医辨证论治,湿热侵淫证给予清热利湿止痒,方以龙胆泻肝汤加减;热毒蕴肤证,给予清热凉血解毒,方以皮炎汤加减;血虚风燥症,给予养血润燥,祛风止痒,方以当归饮子合消风散加减;脾虚湿蕴证,给予健脾除湿止痒,除湿胃苓汤加减;风寒束表证,给予疏风散寒,调和营卫,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风热犯表证,给予疏风清热止痒,方以消风散加减。气血两虚证,给予益气养血,祛风止痒,方以当归饮子加减。以水煎制,1剂/d,1剂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治疗2周。两组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均应保证身体卫生,养成良好、科学的作息习惯,注意饮食过程中禁止容易引发过敏食物的食用,如鱼类、虾类及螃蟹等海鲜类食品。

1.3观察指标

针对参照组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与治疗组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半年内皮炎湿疹复发次数及治疗优良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1)中医症状评分:采用中医症状评分量表对患者的皮肤瘙痒等症状进行评分,总分45分,分数越高症状越显著;(2)治疗优良率的判断标准[2]: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皮炎、湿疹等)显著消失,治疗后3个月内不存在皮炎、湿疹的复发现象。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处理,中医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半年内皮炎湿疹复发次数为计量资料,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西医治疗的参照组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治疗后的治疗优良率为70.00%(35/50),实施中医治疗的治疗组湿疹类皮肤病患者治疗后的治疗优良率为92.00%(46/50),两组相比:2=7.86,P=0.01。

两组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半年内皮炎湿疹复发次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见表1。

\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的变化,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在中医学中,是由禀赋不耐,脾胃失和,外受风、湿、热邪、药毒内侵,营卫失和,蕴于肌肤而导致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发生[3]。

常规西医治疗过程中一般针对患者实施饮食调节、口服抗过敏药物及药膏涂抹的治疗,虽然能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但无法达到治愈的效果,治疗停药一段时间后极易出现复发现象,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治疗中一般针对患者实施中药治疗,中医治疗过程中主要根据患者不同证型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其中针对湿热侵淫证患者以清热、利湿、止痒为主,针对热毒蕴肤证患者给予清热、凉血、解毒为主,针对血虚风燥症患者以祛风养血、润燥止痒等为主,针对脾虚湿蕴证患者以除湿、健脾、止痒为主,针对风寒束表证患者以疏风散寒、调和营卫为主,针对风热犯表证主要以疏风、清热、止痒为主,针对气血两虚证患者给予益气养血、祛风止痒为主。针对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实施不同证型的针对性治疗能达到清热、凉血、解毒、利湿、祛风、健脾、养血、益气止痒的作用。针对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实施中医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炎症反应,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复发的现象,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4]。

综上所述,针对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实施中医治疗的疗效较为明显,利于患者皮炎、湿疹症状的改善,且安全性高,建议临床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付亚平.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优越性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0):9715-9716.
[2]曹璐璐,刘春柳,王炳权,等.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6(8):162.
[3]安军,马壮年.皮炎湿疹类(湿疹样)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8):153-154.
[4]刘哲.中西医结合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100例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2):108-1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12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