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观察温阳健脾利水法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6 15:19: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温阳健脾利水法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应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阳健脾利水法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腹水情况缓解,复发减少。结论针对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采用温阳健脾利水法治疗效果尤为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温阳健脾利水法;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

本文引用格式:邹文爽.观察温阳健脾利水法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5):171+174.

0引言

乙肝肝硬化主要是由于慢性乙肝肝炎发展所致,其死亡率极高,而腹水作为肝硬化失代偿期较为突出的表现,约有40%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会在10年内出现该症状,腹水发生与肝脏疾病会随着肝脏疾病进展而升高,临床上以当药物治疗6周后腹水消退未达到满意效果则被判定为顽固性腹水[1]。目前常用的西医治疗主要针对患者病情变化适量的控制患者摄入水和钠,并给予利尿剂、抗醛固酮类药物等,但一些患者对于利尿剂治疗效果不显著,治疗后容易反复发作,或者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效果欠佳[2]。随着中医学在临床上治疗各种疾病的疗效逐渐显现,我们发现温阳健脾利水法的利尿作用持久且缓慢,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次研究针对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采取温阳健脾利水法治疗展开相应的分析,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临床资料,符合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诊断标准,且排除伴有上消化道出血、肝癌、腹水感染、肝性脑部以及休克患者。病程1-16年,平均(3.14±1.21)年,年龄18-65岁,平均(42.15±2.73)岁。治疗前肝功能指标检测ALT:(214±26)U/L;ALB:(28.25±2.42)g/L;TBIL:(39.15±6.13)μmol/L。

1.2方法。常规西医治疗:叮嘱患者卧床休息,并告知患者饮食以高维生素、高蛋白和热量的易消化类食物为主,并合理控制水(1000 mL/d)与钠(低钠严重则<500 mL/d)含量的摄入,对于控水与钠含量未起效者则可给予起始剂量40 mg螺内酯与100 mg呋塞米,若效果不显著,可逐渐加大使用剂量,必要情况下可静脉滴注血白蛋白10 g,2次/周左右;对于伴有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可适量给予喹诺酮类或者三代头孢菌素,并注意保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依据肝功能具体情况加以支链氨基酸、还原性谷胱甘肽等治疗方式[3];温阳健脾利水法治疗:泽泻10 g、猪苓10 g、丹参30 g、黄芪50 g、大腹皮10 g、芦根30 g,对于血瘀者加以红花10 g、醋鳖甲10 g、桃仁10 g,对于气滞者则加以厚朴6 g、沉香10 g、郁金9 g,对于阳虚者则加以仙茅10 g、附子10 g。开水煎服,每日早晚各1剂,持续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于清晨均抽取3 mL空腹静脉血,检测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疗效:患者治疗后24 h尿量达到1000 mL以上且经B超检测显示腹水完全消退代表显效;患者治疗后24 h尿量达到600 mL以上且经B超检测显示腹水量较少代表有效;患者治疗后24 h尿量未达到600 mL且经B超检测显示腹水量无明显减少代表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后2个月内腹水复发的具体情况。

2结果

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检测ALT:(38±20)U/L;ALB:(34.11±3.50)g/L;TBIL:(18.25±2.12)μmol/L。②患者治疗后病情有改善,腹水消退显著,治愈率较高,之后随访观察腹水复发情况减少。

3讨论

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发病机制目前在临床上定义还尚不明确,但一旦发病后就难以逆转,形成慢性病理发展状况,西医主要治疗方法多以对症和支持为主,在治疗期间容易产生耐药性,或是单纯采取排腹水与抗病毒也只能暂时的减缓腹水症状[4],若是长时间治疗会使得患者发生一些列并发症,因此效果欠佳。我院对此深入研究,在常规西医治疗上结合中医辨证施治法进行治疗,以此来提高其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医经原旨》中记载:内伤脾肾,留滞于中,则心腹胀满不能再食,其胀如鼓,故名“”鼓胀”[5]。中医学将乙肝肝硬化归于“积聚”与“鼓胀”等范畴,病理机制以劳欲过度、饮食欠律、感染及其他疾患,致肝脾不调,累积于肾,使疾病久缠于身,反反复复,难以治愈。温阳健脾利水法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主功效为补肾健脾、温阳利水及益气宁心,在本次研究应用后疗效显著,丛鸿浩研究结果[6]报道中显示在采用该方案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腹围与24 h尿量均于治疗前有所改善,并且他通过分组对比分析,发现在常规西药治疗上辅以温阳健脾利水法其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85.71%,由此可见该方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温阳健脾利水法方中泽泻味甘性寒,归于肾与膀胱经,据《药性论》中记载泽泻“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直通水道”,说明可起利水、泻热渗湿及降脂之功效,现代药理学表明能够保护肝脏,起到降血脂与利尿的效果[7];猪苓味甘性平,归于脾、肾、肺、心及胃经,可起清热养阴、利水渗湿与祛痰之功效,现代药理学显示具备明显的利尿效果,可促进排出电解质,并且可起到增强免疫与抗肿瘤作用;丹参味苦性寒,归于肝与心经,《本经》中记载丹参“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则益气”,提示可起活血化瘀与除烦凉血之功效,现代药理学作用在于能够改善心肌缺血情况,加快心肌损伤恢复,可改善血液微循环功能,对血小板凝聚功能进行抑制,可有效保护肝细胞,同时还具有改善肾功能等效果[8];黄芪性温味甘,归于肾、肝、肺及脾经,可起扶正益气、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养血生津之功效,现代药理学证明能够调节患者机体免疫力,对间质细胞合成胶原能够有效抑制,从而起到促进细胞免疫与增强巨噬细胞能力的作用;大腹皮性温味辛,归于脾、大小肠与胃经,可起消肿行水、开肺宣气与宽中下气,《本草汇言》中记载:“大腹皮,宽中利气之捷药也”,提升主治胸腹胀闷、水肿、气滞湿阻,现代药理学表明可直接作用于肠平滑肌,促使兔离体肠管能够紧张性升高,进而减少收缩幅度;芦根味甘性寒,归于胃与肺经,据《玉楸药解》中记载芦根“清降肺胃,消荡郁烦,生津止渴,除呕下食,治噎哕懊憹”,可见芦根主治烦渴热病、肺痈吐脓及胃热呕吐等,可起除烦、利尿、清热生津与止呕之功效,现代药理学表明能够有效抑制兔小肠收缩和骨骼肌,并且具有解热作用。同时用以加减治疗,根据患者病情情况给予添加或减少相应的药物,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该方的作用,方中药物合用共奏利水渗湿与补肾健脾等功效之曲。

\

 
综上所述,对于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采用温阳健脾利水法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健,刘海平,汤继军.温阳健脾汤加减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临床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7,6(10):1666-1670.
[2]海兰.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8):9453-9453.
[3]焦栓林,赵晓蕊,张玉华,等.脐血干细胞联合小剂量生长抑素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观察[J].肝脏,2018,23(8):29-31.
[4]张华平.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5):538-539.
[5]张会涛,李秋雅,吕文浩,等.特利加压素联合人血白蛋白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6):123-125.
[6]丛鸿浩.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采用温阳健脾汤的整体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0):111-113.
[7]余永胜,徐挺进,沈建峰.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术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60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52.
[8]傅涛.对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合并腹股沟疝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9):87-8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06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