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天麻素联合耳穴压豆法治疗3级原发性高血压头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42例3级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头晕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例患者。对照组21例患者仅以天麻素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耳穴压豆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对比,两组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天麻素联合耳穴压豆法治疗3级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头晕的疗效确切,对快速改善患者头晕症状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天麻素;耳穴压豆法;3级原发性高血压;中医症候积分
本文引用格式:钱凤华.观察天麻素联合耳穴压豆法治疗3级原发性高血压头晕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8):194,198.
0引言
3级高血压是指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的情况,高血压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目前临床上尚无根治的方法,而使用降压药物可帮助控制血压,但3级患者情况严重常常还会存在头晕、心慌、恶心等临床表现[1]。随着中医技术的发展,利用天麻素注射、耳穴压豆法等中医特色疗法在改善高血压患者头晕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因而受到关注[2]。本次研究以本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42例3级原发性高血压头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天麻素联合耳穴压豆法的治疗效果,研究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3级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头晕患者42例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例患者。对照组21例患者中男女各有11、10例,年龄在58~75岁,平均(65.88±12.14)岁;观察组21例患者中男女各有13、8例,年龄在55~78岁,平均(66.34±12.07)岁。纳入标准:(1)符合3级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3];(2)患者自述有头晕或眩晕史;(3)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并愿意加入研究者。排除标准:(1)天麻素注射液用药禁忌者;(2)除高血压外其他原因引起头晕症状者;(3)不同意参与研究者。本研究上报我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利用统计学软件对各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得到无差异(P>0.05),可比较。
1.2方法
此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以天麻素进行治疗,将0.6g天麻素注射液(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3046)加入250mL0.9%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按照1次/d,连续治疗1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实施耳穴压豆法治疗,取耳穴之降压沟、减压点、神门、内分泌、肾、交感、皮质下、耳背心、肝、肾等穴位,先用酒精对患者双耳神门、降压沟及交感三个穴位皮肤进行消毒,取一定数量的王不留行籽包于0.5cm×0.5cm大小的胶布中,并将其固定在耳穴位置,按压刺激耳穴,当患者感觉耳朵酸、胀、麻、痛或发热为止,每隔1日进行1次,连续治疗1周。
1.3观察指标
以头晕为主症,对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症候积分,分为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别以0~3分标记,总分最高9分。记录并比较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总分平均分。
1.4统计学
研究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中医症候积分进行处理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并行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发现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对比,两组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有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当前我国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已达到23.2%,但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中能够实现疾病控制的却只有15.3%,可以说情况非常不容乐观[4]。高血压的治疗目标是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通过改善病人生活方式、给予降压药物降压,积极处理或预防并发症,可取得理想的效果。就用药来说,降压药物的种类有很多,口服降压药物均能有效控制血压,而对于3级患者这种情况严重的,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可更平稳控制患者血压情况。另外,高血压是常见的诱发头晕的危险因素,当高血压患者存在小动脉病变时,大脑、脑干、小脑系统的终末枝血管都将受累,从而引起血管源性头晕;而患者发生头晕时又可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应激,神经内分泌水平兴奋,这又会引起血压的升高,两者互为因果。因此,3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起来难度更大,再加上头晕的影响,在选择药物时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5]。随着中医特色疗法的广泛应用,利用中医药物内治或手法外治等方法来帮助控制血压,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受到广泛关注。
天麻素的主要成分为天麻,而天麻中含有天麻苷、香英兰醇等有效成分,天麻素化学名称为4-羟基苯-β-D吡喃葡萄糖苷,常用于神经衰弱、血管神经性头痛、药性眩晕等疾病的治疗,对于改善血液动力学,提高心脑血管顺应性,对促进纤溶活性和抗缺血-再灌注损伤有重要作用[6]。耳穴压豆法是基于中医理论的一种止痛方法,将王不留行籽等药籽或谷类置于胶布上,贴于相关穴位上,再通过中医手法揉、按、捏、压等刺激穴位的方式,实现经络传导从而达到行气止痛,宁心安神的作用。两种方式在临床应用中均获得了一定的成果,而为了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我院提出两种方法联合治疗的模式,结果得出,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无差异;但治疗后较治疗前对比,两组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7],这表明,使用天麻素联合耳穴压豆法治疗3级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头晕的效果更好。这可能是因为天麻素内治能够起到改善微循环,恢复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间的平衡作用;而耳穴压豆外治能够刺激穴位,通过神经与经络的感传效应,调节经络,促进天麻素注射液功效的发挥,并且起到调节气血阴阳,从而改善头晕症状[8]。
综上所述,利用天麻素联合耳穴压豆法治疗3级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头晕的疗效确切,对快速改善患者头晕症状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董彦平,王孝萍.耳穴埋豆法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新疆中医药,2015,33(2):47-48.
[2]项英杰.天麻素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1):3490-3491.
[3]高血压诊断标准[J].新医学,2003,34(4):241.
[4]罗洁,徐久久,甘志高.社区居民高血压现状及相关知识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8):1405-1407.
[5]蒋彦,王玲莉,袁远川子,等.耳穴压豆疗法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8,8(21):156-158.
[6]章苡丹,蔡海荣,林良才.耳穴针刺联合压豆治疗痰湿质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16):2293-2295.
[7]张惠玲,陈庆琳,张敏,等.耳穴贴压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7):1966-1970.
[8]周梅.丹参川芎嗪与天麻素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4):153-15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