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对陈旧性肛裂患者应用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方案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分析数据来源于本院肛肠外科收治的陈旧性肛裂患者群体临床资料,诊疗时间在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其中抽取100例,数字编序后随机将其完成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肛裂切除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接受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方案进行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临床数据的比较来归纳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对陈旧性肛裂患者的临床意义。结果治疗后病情疗效评估,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0%、82.0%,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陈旧性肛裂患者应用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治疗无论是病情控制、安全性等方面均有突出优势,患者术后康复质量良好,对生活不会造成严重影响,接受程度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陈旧性肛裂;临床疗效;安全性
本文引用格式:韩贤国.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93,97.
0引言
寻求更加高效、安全的陈旧性肛裂手术治疗方案已经是一个实际问题,在临床实践探索并参考相关文献[1-2]后尝试用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治疗,效果令人满意,侵袭程度偏轻,术后切口愈合速度快,为更深入了解对陈旧性肛裂患者应用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治疗的价值意义,对本院近年收治相关患者临床数据整理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数据来源于本院肛肠外科收治的陈旧性肛裂患者群体临床资料,诊疗时间在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其中抽取100例。患者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在28~62岁,平均为(41.6±2.5)岁;病程在5个月至3年,平均为(1.1±0.5)年。所有纳入研究患者经过肛门指诊后确认病情,通过检查其症状、体征符合陈旧性肛裂相关标准。排除标准[3]:合并有其它类型的肛肠疾病;合并有严重的并发症;存在手术禁忌症;存在凝血机能障碍;存在特异性感染。数字编序后随机将其完成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为确保组间基线数据并不会影响后续研究所得数据的公正性,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检验所得数据提示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肛裂切除术方案治疗,对手术相关区域皮肤进行消毒处理,铺巾,确认肛裂点并将其作为中心,布置一个菱形后给予局部浸润麻醉处理,在肛裂两侧将皮层切开,范围最高为齿线上方0.3 cm,最下为肛缘之外的1.5 cm,底宽一般为0.5 cm,将底部的切口皮肤提起后往上方进行钝性分离,切除哨兵痔、肥大性肛乳头等,确认出血点后用0号丝线做结扎处理,将内括约肌下段1 cm切断后检查创面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有出血的用止血海绵填塞后用纱布进行加压包扎处理[4]。
观察组患者应用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方案治疗,消毒、麻醉手段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等待患者肛门处于放松状态后,术者将涂抹有石蜡油的食中指伸入肛门,后将肛裂的两侧肛管撑开,发现肛裂的伤口逐渐扩大且存在有少量出血,发现纤维性组织断裂,这个过程一般持续约为5 min。血管钳将肛裂两边的粘膜钳夹以避免创面范围再次扩大,对肛裂皮瓣牵拉然后将周围三角皮肤切除,将后位黏膜充分下降以保障引流不会发生堵塞,将皮肤、皮瓣切除直到齿线,将皮片从后往前切除,垂直方式将内括约肌纤维切开直到肛门的松弛程度良好,对后位切口延长使得外括约肌肌束切除阻止其形成阶梯形状,对皮瓣做游离处理,将肛裂位置下面的部分内括约肌切断后松解肛门,将创面充分暴露后对黏膜用组织钳固定,使用钳子充分下移黏膜而后用0号线缝合,让下移的黏膜固定在处于齿线下方的内括约肌组织,而后用可吸收棉花固定[5]。
1.3观察指标
疗效标准:患者手术完成后陈旧性肛裂相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肛裂与切口均完成愈合,判定为治愈;手术完成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得到控制,肛裂以及创面面积有所缩小,判定为有效;术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并无改善,创面面积得不到控制,判定为无效[6]。术后对患者进行平均时间为7 d的随访,记录其手术相关并发症,包括肛门出血、尿潴留、肛缘水肿。
1.4统计学方法
对于实验所需要应用统计学分析处理的数据输入专业软件SPSS 20.0进行处理,所得数据应用t以及卡方检验,并通过(±s)与(%)做描述,P<0.05表示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治疗后病情疗效评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见表1。
2.2安全性
两组患者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见表2。
3讨论
陈旧性肛裂的出血原因是因为肛裂出现多次感染或者受到外伤的因素影响而导致,以往尝试应用保守治疗方案干预,但是收益不大,患者治疗期间会有明显的疼痛感,整个疗程并无良好的体验。
在肛肠科临床肛裂是属于相对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大约为2.2%,在此类患者中大约为14%比例患者到专科就诊,而就诊患者中有大约为10%比例属于陈旧性肛裂。对于陈旧性肛裂患者当前主要采取手术方案治疗,常规手术措施为内括约肌侧方切断手段,虽然能够一定程度缓解病情但患者需要承受手术带来的痛苦,术后各种并发症也延长康复时间,无论是生理、心理以及经济方面都有不容忽视的压力[7],在本次研究当中接受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治疗的陈旧性肛裂患者在疗效、术后安全性方面均显著优于常规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提示了通过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方案能够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加快水肿的消除速度,对肛裂达到根治的效果,微创化的手术方案能够缓解患者整个过程的疼痛感,提高了生活质量,避免治疗措施对于肛管周围的正常组织结构、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的优势在于下移直肠粘膜并将肛裂创面覆盖,让患者受到手术的创伤程度减少,同时这种下移也让患者术后创面不会接触到粪便,避免术后创面受到污染、刺激,降低发生炎性反应的概率,同时对于控制内括约肌痉挛发生率也有积极预防效果,让术后创面能够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当中。黏膜的下移给患者术后创面的顺利康复提供良好环境,缩短了创面愈合所需时间,且患者在排便时也不会感受到明显的疼痛、不适感,提高了生活舒适体验,保障整体依从性[8]。
综上所述,为陈旧性肛裂患者应用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治疗无论是病情控制、安全性等方面均有突出优势,患者术后康复质量良好,对生活不会造成严重影响,黏膜下移后避免肛门各种神经末梢受到刺激,缓解了疼痛感,因此患者接受程度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庄鑫.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61-63.
[2]顾晓红.原位创口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0):113-114.
[3]李新峰.潜行侧方内括约肌松解术与后正中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比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1):59-61.
[4]阮俊姣.分析不同手术方法对肛裂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17,10(4):35.
[5]李建成.后位内括约肌节段式部分切开术用于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4):12539.
[6]李剑锋,李科.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在肛裂患者中的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9):87.
[7]董跃伟.改良纵切横缝术和传统肛裂切除术治疗陈旧性肛裂效果对比[J].临床研究,2017,25(9):100-101.
[8]王成.侧方与后方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46例效果比较[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4(6):111-1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