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分析从业人员接受健康体检后沙门氏菌的检测结果及预防管理措施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3 16:21: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从业人员接受健康体检后沙门氏菌的检测结果及预防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于本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从业人员3500例,回顾分析其沙门氏菌检测结果,制定针对性预防管理措施。结果3500例从业人员中检测出沙门氏菌318例(9.09%),其中女性多于男性,且沙门氏菌感染具有季节差异性,多发于夏秋。结论根据从业人员接受健康体检后沙门氏菌的检测结果可知,感染沙门氏菌的女性比男性多,且夏秋季节感染可能性高于春冬,为了进一步降低沙门氏菌感染率,需要有关部分强化检查工作,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引导从业人员形成良好生活饮食习惯。

关键词: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沙门氏菌;检测;预防管理措施

本文引用格式:马翠平.分析从业人员接受健康体检后沙门氏菌的检测结果及预防管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9):352.

0引言

食品相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与国家人民日常生活卫生息息相关,近几年,因天然食源生产全球化、卫生环境恶化降低食品安全性,导致肠道致病菌感染发生率逐年增长[1],其中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肠道致病菌之一就是沙门氏菌,故需要深入分析从业人员沙门氏菌检测结果,制定科学的预防管理措施,有效降低沙门氏菌检出率和感染率。本实验选取3500例从业人员,分析其接受健康体检后沙门氏菌的检测结果及预防管理措施,详细流程如下。

\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于本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从业人员3500例,年龄最小值29岁、最大值52岁,平均(41.30±5.43)岁;其中男性1627例、女性1873例。所有从业人员在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从业人员均需进行沙门氏菌检测,具体方法:用肛拭子采集人员大便样本,并置入SBG增菌液内进行24h培养,再用接种环取增菌液1环,分别划线接种在1个沙门氏菌属显色培养基平板、1个ss琼脂平板,温度控制在(36±1)℃,培养时间控制在18-24h,查看平板上生长菌落。沙门氏菌属显色培养基平板菌落特征:呈现淡紫色;ss琼脂平板沙门氏菌菌落特征:呈现黑色且有金属光泽,或者灰色、棕褐色,菌落周围培养基为棕色或黑色,部分菌株为灰绿色,周围培养基不变。若有可疑或典型且数量>2个菌落,则需要同时接种在琼脂平板、赖氨酸脱羧酶培养基、三糖铁琼脂,温度控制在(36±1)℃,培养时间控制在18-24h,之后进行生化反应试验与血清凝集,确定沙门氏菌。记录沙门氏菌检出率,感染沙门氏菌人员中男女例数,检出季节。

1.3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结果输入SPSS 21.0软件,计量资料描述用(±s),行t检验,(%)描述计数资料,检验行2,当P<0.05时,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体检结果和沙门氏菌检测结果得出,3500例从业人员中检测出沙门氏菌318例,沙门氏菌检出率为9.09%(318/3500)。其中检出沙门氏菌的女性人员197例(197/318,61.95%)、检出沙门氏菌的男性人员121例(121/318,38.05%),由此得出,沙门氏菌感染女性数量明显多于男性。且318例感染沙门氏菌从业人员中春季检出41例(41/318,12.89%)、夏季检出105例(105/318,33.02%)、秋季检出119例(119/318,37.42%)、冬季检出53例(53/318,16.67%),从中可见沙门氏菌感染具有季节差异性,且夏秋季高于春冬季。

3讨论

近几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食品行业作为第三产业,其经济发展迅速,从业食品相关工作人员数量出现逐年增多趋势,而从业人员身体健康直接关系到食品食用安全性,也影响着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根据相关调查得出,因食物污染导致疾病事件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现象,尤其是沙门氏菌,近年我国由于沙门氏菌导致食物中毒概率位居细菌性食物中毒首位,其病死率高达1%-4%,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从业人员身体健康的主要致病菌[2],故需要深入分析从业人员沙门氏菌检测结果,确定从业人员沙门氏菌感染特征,制定科学的预防管理措施,有效降低从业人员感染沙门氏菌的可能性。

\

 
实验结果得出,3500例从业人员中检测出沙门氏菌318例,沙门氏菌检出率为9.09%(318/3500),其中检出沙门氏菌的女性人员197例(61.95%)明显多于男性人员121例(38.05%),且318例感染沙门氏菌从业人员中春季检出41例(12.89%)、夏季检出105例(33.02%)、秋季检出119例(37.42%)、冬季检出53例(16.67%),即沙门氏菌感染具有季节差异性,多发于夏秋。原因分析:①女性人员身体素质、疾病抵抗力比男性差,更易感染细菌;②随着各种新食材开发、多种化学物质不断应用,再加上食品行业对卫生问题的忽视,导致沙门氏菌感染频繁发生;③食品工作人员缺乏卫生意识,缺少卫生事件处理能力;④食品安全检验机构监督不到位、监督管理设备不完善、监督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安全隐患[3]。

预防管理措施:①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卫生管理:让食品经营场所与有害有毒场所保持一定距离,注意内外环境卫生,经营商家需严格规范食品原料保存、包装、加工、处理等工作,按照规定添置污水排放、垃圾存放、洗涤、照明、更衣、通风、采光、消毒等设备,合理布局、科学制定工艺流程,避免待加工食品、直接入口食品原料发生交叉污染情况;②强化从业人员食品卫生培训:要求从业人员重视自身健康问题,每年健康体检1次,获取相关健康证候才可上岗,指导从业人员严格按照“一洗、二漂、三消毒、四保洁”程序消毒餐具;③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配备食品安全检验设备与相关技术装备,相关部分需针对食品安全问题与行业现状制定监督机制,更新监督设备,健全监督管理流程,强化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罗卫红,曹刚,田斌.RT-PCR检测口岸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沙门氏菌的应用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9):1273-1275.
[2]彭峻烽,曾杭,吴思凡,等.成都地区鸭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特征、毒力基因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8,34(3):217-223.
[3]郑少梅.沙门氏菌优化检测方法在预防性体检肛拭子检验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7,36(20):87-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78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