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静吸复合麻醉在胸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3 15:29: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静吸复合麻醉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免疫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常规通气组分为常规通气+(丙泊酚)静脉全麻组(A1组);常规通气+(丙泊酚+右美托咪定0.2 ug/kg.h+七氟烷)静吸全麻组(A2组);常规通气+(丙泊酚+右美托咪定0.4 ug/kg.h+七氟烷)静吸全麻组(A3组);肺保护性通气组分为肺保护性通气+(丙泊酚)静脉全麻组(B1组);肺保护性通气+(丙泊酚+右美托咪定0.2 ug/kg.h+七氟烷)静吸全麻组(B2组);肺保护性通气+(丙泊酚+右美托咪定0.4 ug/kg.h+七氟烷)静吸全麻组(B3组)。结果B3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少,有利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结论肺保护性通气+(丙泊酚+右美托咪定0.4 ug/kg.h+七氟烷)静吸全麻组应用于胸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免疫抑制轻。

关键词:肺保护性通气;静吸复合麻醉;应激反应;胸腔镜手术

本文引用格式:邝鹰,肖暨艳,赖一民,等.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静吸复合麻醉在胸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0):334-335.

0引言

胸腔镜手术需行单肺通气及侧卧位,影响上下侧胸腔的压力及肺的顺应性,手术麻醉过程中行正压通气会引起明显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在单肺通气过程中如果大潮气量和高气道压会促使大量炎性因子的释放,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减少炎性反应,且已经应用于ALI、ARDS等多种肺疾病。本实验将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联合静吸复合麻醉应用于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患者,应激反应小,免疫抑制轻,术后肺部并发症少,为临床胸科手术单肺通气及肺保护的麻醉方法和药物选择提供依据[1]。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150例,ASAⅠ或Ⅱ级。男108例,女32例,年龄45-75岁,体重52-82 kg。排除标准:存在有严重心肺疾病者;存在精神疾病史;存在酗酒史或药物依赖史。存在术前放化疗者;存在肺部感染、肺气肿、哮喘、肺结核者;存在糖尿病患者;单肺通气时间大于4 h者。存在术前放化疗者;存在肺部感染、肺气肿、哮喘、肺结核者;存在糖尿病患者;单肺通气时间大于4 h者。存在肝肾功能和出凝血功能异常者。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分组与治疗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通气组(A组)和肺保护性通气组(B组)。常规通气组分为常规通气+(丙泊酚)静脉全麻组(A1组);常规通气+(丙泊酚+右美托咪定0.2 ug/kg.h+七氟烷)静吸全麻组(A2组);常规通气+(丙泊酚+右美托咪定0.4 ug/kg.h+七氟烷)静吸全麻组(A3组);肺保护性通气组分为肺保护性通气+(丙泊酚)静脉全麻组(B1组);肺保护性通气+(丙泊酚+右美托咪定0.2 ug/kg.h+七氟烷)静吸全麻组(B2组);肺保护性通气+(丙泊酚+右美托咪定0.4 ug/kg.h+七氟烷)静吸全麻组(B3组);每组25例。两组均采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所有患者静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丙泊酚+顺阿区库铵进行麻醉诱导,持续输注异丙酚,间断给予舒芬太尼和顺阿曲库铵进行麻醉维持。术中根据动脉血压调节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及术中输液速度,切皮前静脉注射舒芬太尼,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在40-60之间,手术均由同一组胸外科医师完成。

1.3观察指标。观察T0、T1时间点CD4、CD8、CD4/CD8水平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拔管5 min后Ramsay镇静评分。

1.4统计学分析。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校正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免疫指标。各组患者在T0时间点CD4、CD8、CD4/CD8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T1时间点各组患者的CD4、CD8水平明显低于T0(P<0.01);B2、B3较A2、A3组CD4、CD8水平下降程度较轻,并且CD4/CD8比值B2、B3明显优于A2、A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苏醒期躁动、镇静情况。肺保护通气组较常规通气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显著减少,气管拔管后5min,B2、B3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优于A2、A3组患者(P<0.05),见表2。


\
 

3讨论

双腔支气管插管对会厌、舌根及气管粘膜产生强烈刺激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儿茶酚胺水平升高、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表现为血糖升高,心率增快、血压剧烈波动,严重者可致心率失常、心肌缺血等严重并发症[2]。胸腔镜手术需要单肺通气(OLV),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增加肺内分流及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及应激反应不同,影响患者预后及转归[3]。右美托咪定能抑制交感神经发出冲动,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兴奋迷走神经,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及减少体内儿茶酚胺,具有中枢镇静、镇痛、抗焦虑作用,且预处理能有效改善肺癌手术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促进正性免疫细胞的分化成熟[4]。七氟烷对器官组织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5],与右美托咪定联合使用能够降低麻醉药物的使用量,同时也能减少胸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炎性因子的释放。本研究显示T1时间点各组患者的CD4、CD8水平明显低于T0,B2、B3组较A2、A3组CD4、CD8水平下降程度轻,并且CD4/CD8比值B2、B3组明显优于A2、A3组。肺保护通气组较常规通气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显著减少,气管拔管后5 min,B2、B3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优于A2、A3组患者。综上所述,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丙泊酚+右美托咪定0.4 ug/kg.h+七氟烷麻醉应用于胸腔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小,免疫抑制轻,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张文一.开胸单肺通气时肺部的保护性通气策略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34-35.
[2]陈献珊,陈锋夏,黄修明.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的疗效及其对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7,28(13):2097-2100.
[3]贺军阳.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8,24(2):250-253.
[4]徐金龙,沈家宜.双腔支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1996(2):97-98.
[5]李加宾,林建.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胸腔镜食道癌手术中应用比较[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6,14(5):549-55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77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