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二孩政策下产科护士面对的困境及对策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3 14:32:17 文章来源: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产科因其高风险、节奏快、专业性的特点成为了医院中的特殊科室。产科护士面临着繁重的工作任务以及随之而来沉重的工作压力,除此之外,家庭和社会对产妇护理的要求逐渐提高,恰逢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使产科护士的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小觑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当前产科护士的工作现状与困境分析,提出相应优化措施及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二孩政策;产科护士;工作现状;困境;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卢丽佩,李东洋,刘军叶,等.二孩政策下产科护士面对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9):314-315.

0引言

我国于2015年10月起开始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该政策在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自实施以来,产妇分娩数量稳步提升,新生儿出生率逐渐提升。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二孩政策的同时,产妇高龄化、妊娠合并症发生率、产科医疗纠纷等问题浮出水面,产科护士在应对高风险、快节奏、高强度的日常工作中,面临着来自多方的压力,使产科护士在身心等多方面长期遭受着不良情绪的带来的困扰,临床中护士消极助产与护理现象愈发严重。面对已存在的工作现状及困扰,合理性、前瞻性的干预措施将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已出现的问题,改善目前的现状,达到医院、医护人员、病人、人民群众等多方的满意。

\

 
1二孩政策解读

新事物的发展均历经不断地修正与完善、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性的过程,为了适应我国实际国情,计划生育政策不断地实践、修正,历经了“鼓励人口增长”阶段、“限制人口增长”阶段、“逐渐开放生育”阶段。全面二孩政策作为国家重点政策之一,以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作为根本,始终牢记“以人为本、创新发展、法治引领、统筹推进”的原则,有效地解决低生育问题,延缓人口老龄化现状,促进人口红利的实施,对于推动社会和谐起到积极作用[1]。在当今生育政策之下,产科护士需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完善知识储备,增强临床护理及前瞻思维,方能从容不迫应对更高的工作要求、挑战。

2我国产科护士工作模式

2.1功能制产科护理模式


功能制产科护理是指护士对孕产妇所需的护理、治疗服务内容进行分类与分工,明确完成具体护理服务内容的护士,对孕产妇集中进行操作的一种护理工作模式。从一方面来说,此护理模式明确了护士工作任务、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实践得知,此种护理模式不利于护士与孕产妇的链接形成,疏远了二者之间的联结。同时,护士缺乏对孕产妇系统、全面的认知,所提供的护理服务缺乏针对性,使得护理效果大打折扣,易对孕产妇住院分娩期间积极心态的形成产生负面作用。加之孕产妇缺乏专业知识,使得紧张、畏惧心理更为突出,产程延长、难产等产中问题,产后出血、抑郁、新生儿不良发生率提高等产后问题愈发严重[2]。在这种护理模式下,护士不能为产妇提供个体化护理,难以满足其需求,易引起诸多护患纠纷。

2.2“以产妇和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

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香港地区的产科护理理念更新为一种新颖、更为符合社会需求的服务理念,即坚持产妇及家庭为模式主体、以母婴身心安全及健康需求为关注点、助产士介入持续性照护的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社会对产科护理的需求以回应,能沿着产科护理不断变化形势而行,主要分为助产士主导管理的正常分娩、全程责任制助产整体护理、导乐分娩、家属陪伴分娩等多个部分[3]。

2.2.1责任制护理模式

责任制护理模式是目前广为使用的工作模式,即“一对一”专人负责服务,一位产妇的护理服务由一名护士提供,护士对于所负责的产妇在分娩前后的需求给予专业性的建议指导及护理服务。责任制护理模式拉近了护士与产妇之间的距离,在产科护士方面能够起到提高工作效率及热情度的作用,在产妇方面亦能够起到心理、生理上良性促进作用。护士与产妇的社会关系不再局限于护理者与病人的关系,该模式使得护士对产妇产生更为深入的了解,促进个性化的宣教、评估、指导工作,给予产妇有力的情感支持,使其能更为自信地尝试自然分娩,提高自然分娩的成功率[4]。此模式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2.2.2导乐分娩

导乐分娩是一种并非广泛使用的护理模式,但其从生理、心理全方位为分娩期产妇提供支持与护理的工作模式越来越得到大众及护理者的认可。导乐分娩是以产妇为核心,护士严密关注产妇个性化需求,严密观测产妇生命体征变化,指导其进行深幅度呼吸及正确用力的方式等所需护理服务,给予产妇充足的情感支持,使其紧张、焦虑情绪能够得到一定的缓解,获得促进自然分娩的良好效果[5]。

2.2.3母婴床旁护理模式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概念最先由英国提出,后被日本广泛使用,其核心为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后护理,将专用护理车移至产妇及婴儿身旁给予及时护理,同时满足婴儿、产妇和家庭三方的需求[6]。这种护理模式摒弃了原有工作模式的弊端,拉近了产后母亲与婴儿的距离,缩短了产妇与护士的距离,对和谐医患关系、树立良好医院形象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2.3其他产科护理模式

分娩过程中产妇的生理、心理、情感上都会发生不断变化,因此需要不断的安慰、支持和鼓励,由此推出了“舒适护理”新模式[7]。护士使用抚触、安慰给予产妇情感支持,使其紧张、畏惧等不良情绪得到减缓,增强产妇的安全感及舒适度,使其逐渐增强自信,促进产程缩减,降低新生儿不良风险的发生。同时促进产妇与医护人员和谐关系的形成,是一种很有推广价值的护理模式。

3产科护士工作面对的困境

3.1基础硬件短缺


医院环境、基础医疗设备及床位数量等,是医院医疗资源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医院医疗能力的核心指标。产科床位难以满足医疗需求的问题并非新问题,在二孩政策实施后,产科产妇明显增加,床位紧张问题凸显。除此之外,产妇高龄化问题愈发严重,高危产妇比例逐年攀升,部分产妇及家属在不存在高危征象的情况下仍要求住院治疗,进一步造成了产科医疗资源的短缺,让真正有需求的产妇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8]。

3.2护理人力资源短缺

中国是人口大国,自二孩政策放开以来,累积的生育需求得到释放,许多育龄护士都希望尽早生育二孩,导致护士岗位部分有空缺,造成了护理人力的严重短缺。同时想抓住机会孕育二胎的女性也不少,面对剧增的产妇数量,产科迎来了新一轮的挑战,使本就繁重的护理工作加重,如何有效吸引及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受到护理管理者极大关注。

3.3职业压力大

培训学习。同时,要注意沟通技巧的培养。此外,对产科护士实施突击性专业技能及知识考核,如床旁查房、技能比赛等方式进行考产科属于特殊性极强的科室,伴随而来更高的护理风险。产科护士面临双重的护理任务,新生儿和产妇需要兼顾,同时需要处理好产妇家属的关系问题。据调查,社会的压力和医院工作环境的压力是护士压力的主要来源,加之自身原因和护理对象的双重性及工作的强度较大等方面因素[9],压力源十分复杂,一触即发,需要管理者正确分析产科护士的压力源,有针对地制定相应措施。

3.4护理风险加剧

由于较多产妇未在适龄分娩期进行生产,导致二孩政策开放时产妇年龄普遍偏大,分娩难度及风险明显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低体质儿、早产儿、产后出血、子宫破裂等并发症的概率上升,护理工作量与压力也随之增加,加强产妇产前健康教育、产后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10]。

4改善护理工作现状的策略

4.1争取政策支持


医院管理者要加强与社保、物价等职能部门沟通联系,调整各种分娩方式的报销比例,用政策调整的方式侧面影响分娩结局。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产科的人才管理制度和绩效分配方案,与政策相呼应,提升产科护士薪资待遇,确保资金的落实。明确护士岗位职责,以卫健委文件为核心,建立岗位准入制度,明确从业范围,针对产科护士建立完善的岗前规培,确保队伍的稳定和人才来源。科室主任与护士长从科室自身情况出发,向医院提出增加床位数量,完善医疗设备设施的要求,尽可能满足现实需求。

4.2优化产科人力资源

重视产科人力资源问题,从加强队伍建设,到提高薪资待遇,留住优秀的产科护理人才。首先要制定产科护士引入计划,扩大产科队伍,制定完善的培训方案,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弹性排班,制定一系列的激励计划。研究发现,从护士角度分析,激励政策能够有效促进护士自身综合素质与服务水平的提高;从患者角度分析,护理管理者实施激励政策后,护士对于病人的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患者满意程度逐渐加深;从医院角度分析,激励政策的落实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良好医院形象的形成、优质护理服务口碑的传播;对于社会而言,达到社会大众对医疗事业服务水平的满意值,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因此,亟需制定一套客观、公正的产科绩效管理体系,确保护士的待遇与承受风险、压力相匹配,提升护士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避免产科护理资源的流失[11]。此外,要以科室工作需求为依据进行适当的岗位调动,充分尊重护士自身的工作意愿,体现人本原则。

4.3加强产科护理培

自身护理专业水平不高是一种隐性的压力,提高护理技能水平才是应对生育高峰的根本,应给予重视。定期举办相关知识讲座及讨论会,鼓励全院护士参加,不断掌握新的护理理念、操作技能,交流经验和不足之处,并在日常工作中吸取教训,不断加强实践。为护士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鼓励护士进行产科适宜技术的核,能够真实地检测到护士专业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如实地反映存在的不足及待改善之处,使护理管理者能够直观了解产科护士的待提升之处。

4.4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构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是提高安全管理质量的必要条件。落实分级转诊制度,与上级医院加强联系,及时转诊危重病人,将非高危孕产妇转至下级医院进行接产,实现产科三级医院配合的资源优化格局,最大程度上利用当前的医疗资源。科室按照小组的形式进行安全职责分配,风险分级防控,护士能够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风险因素,护理组长能够及时处理风险问题,护士长则负责风险问题反馈收集工作,统合整理某阶段内的产科管理问题,对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实现低风险的控制局面[12]。

5结语

综上所述,全面二孩政策的开放给产科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管理者可以从政策支持、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风险制度管理等方面出发,结合自身情况,加以改革求新,保障母婴安全。产科护士应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不断加强学习,充实自己,以期提高护理质量,更好为孕产妇服务。

参考文献

[1]彭琳玉.我国人口政策的新变化:从独生子女到全面二孩[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8:15-40.
[2]陈铭,朱晓萍,刘聪香,等.二孩政策下产科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及应对措施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8):724-727.
[3]李蓬勃.完善全面二孩政策的建议[J].劳动保障世界,2019(24):29.
[4]付雪,尤黎明,郑晶,等.全面二胎政策下护理人力现状及管理策略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9,36(8):73-75.
[5]江萍,凌劼慧,赵伟萍,等.产科护理模式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2):206-208.
[6]钟金慧,邓秋艳,许爱娣,等.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9,19(11):137-140.
[7]彭园枝.舒适护理在妇产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6):283-284.
[8]邹丽颖,张为远.二孩政策后产科面临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中国医刊,2017,52(10):1-3.
[9]李永红.全面二孩政策对产科医护人员的压力影响及对策[J].当代护士,2018,25(2):35-37.
[10]邢佳玲.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0):330-332.
[11]阮舒舒.全面二孩政策下产科护理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6):207-208.
[12]杨丽琼.二孩政策下产科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6):194-1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75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