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大学生人群普及培训心肺复苏急救技术效果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2 15:44: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大学生人群普及培训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后的效果。方法2018年7-9月对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120名大学生进行急救知识及培训需求调查,然后采用多元化CPR培训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结果①44.9%大学生获得急救知识来源是电视网络,大多数大学生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急救培训。②大学生接受CPR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后,认知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③大学生对复苏成功的指标、抢救中的评估等内容掌握有欠缺。结论大学生CPR普及率及实施率较低,但学生们对心肺复苏术有学习的需求。培训过程中可采用多元化CPR培训方法,增加学生实际操作时间,把理论落实到实际当中,培训后可通过培训手册、发放视频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巩固学习。

关键词:大学生;心肺复苏;普及;效果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徐志丽,裔雅萍,刘烨,等.大学生人群普及培训心肺复苏急救技术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1):94-95.

0引言

心搏骤停是临床中最危重的急症,一般心脏停博4-6分钟,脑组织即可发生不可逆的损害,数分钟后即可从临床死亡过渡到生物学死亡。美国心脏协会提出的院外心脏骤停生存链中强调了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院外第一目击者及早识别心脏骤停并然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80%的心搏骤停发生在院外,大多情况下第一目击者均是普通群众而非医务人员[1]。因而公众的急救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院前急救的成功率。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水平的高度发展,大学生人数也日益增多。由于大学生接受来自学习、生活、就业等多重压力,长期精神高度紧张,甚至由此造成心理及生理疾病并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率逐年增高[2]。大学生作为校园意外事故发生的第一目击者,是否能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术,决定着心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为了解我市大学生对心肺复苏培训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进一步提高我市大学生急救知识和救助水平,特作此调查。

\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非医学、护理类专业学生120人为培训对象,排除标准:患有生理、心理疾病以致无法完成CPR技能操作者。培训教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3名主管护师及以上资深护士。培训教师均为省、市级急诊急救护理专业专科护士,急诊专业工作经验丰富,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操作及理论技能,并承担南京医科大学及常州卫校等多所高等院校的护理实习生带教,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

1.2研究方法

1.2.1研究工具:培训前发放《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需求问卷》,培训后用《CPR相关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问卷》进行考核,问卷根据《2015 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与相关资料自行设计,CPR相关考核内容包括相关基础知识,胸外心脏按压知识,开放气道及人工呼吸知识及复苏效果判断四部分,共计15道选择题,其中第10、14题为多选。对120名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前调查员对调查的目的、内容与方法做统一简单说明,不解释任何与问卷题目相关的问题。要求被调查者独立完成问卷并现场回收。

1.2.2培训实施:以《2015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为教材,2018年7至9月采用多元化CPR培训方法,将理论授课、动作分解指导练习法、情景模拟练习法等互相结合对大学生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培训前对培训流程及内容进行反复讨论和设计,以下是具体流程:①培训前的介绍程序:收集与高校学生相关的真实案例,使学生们认识到心跳呼吸骤停不仅仅发生在医院里,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每个人都是生命的守护者。同时强调本人身体力行采取有效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高校学生的自信心。②观看视频:视频内容有成人、儿童、婴儿CPR操作技术以及模拟心肺复苏场景[3]。③老师讲解示教:由老师讲解并示范急救技术操作,并将每一项操作的关键点分解,分步骤讲解。学生参与部分细节上的讨论。④学生自行在模拟人(为北京医模JW5101)身上进行操作,期间由培训老师对其操作进行指导,行一对一的指导、点评、答疑。通过模拟人学生可以对按压部位、按压深度、吹气时间速率等有较为直观的感受,加深操作映像的同时可以辅助纠错。⑤采取自愿组合的方式,两人一组进行情景训练,一人模拟病人,另一人模拟施救者,按照环境评估、意识判断、呼救、触摸动脉、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清除口腔异物、人工呼吸、复苏效果判断、复苏后体位等环节进行模拟演练。⑥培训结束,发放心肺复苏知识手册,学生们可在培训后借助资料图片进行自我复习巩固。

1.3统计学分析。使用EXCL2003中文版将回收的资料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经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及百分比表示。

2结果

2.1大学生急救知识主要来源。大学生的主要急救知识来源于电视网络(44.9%),其次是宣传手册(16.2%),报纸(15.7%),书籍(12.9%),只有部分同学是通过现场讲座(6.5%)及朋友(3.8%)。

2.2大学生最希望掌握的急救知识中,心肺复苏术占41.4%,电击伤占20.1%,溺水占14.8%。

2.3大学生最希望的急救培训方式有。现场讲座(36.6%),电视网络(21.3%),书籍(18.8%)。

2.4大学生对学习急救知识的态度,认为重要的是93.3%,只有少部分人认为不重要。

2.5大学生是否愿意为他人实施急救,愿意的占77.5%,只有少部分人不愿意为他人实施急救。

2.6大学生是否愿意向他人传授急救知识技能,愿意的占90.8%,只有少部分人不愿意向他人传授急救知识技能。

2.7对CPR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大学生在接受CPR急救知识培训后,对CPR的认知有了大幅的提高,尤其是心搏骤停的判断,CPR的步骤、胸外心脏按压的体位要求及位等方面的掌握情况较好.

\

 
3讨论

3.1大学生心肺复苏术普及的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44.9%大学生获得急救知识来源是电视网络,其次是宣传手册
(16.2%)和报纸(15.7%)。对于急救知识的获得主要是被动接受而非主动学习,电视网络等主流媒体虽传播范围广,但信息来源复杂且专业性和针对性较弱,要普及心肺复苏术还应该开设专业课程进行系统规范的培训。调查显示仍有20.8%的大学生不知道紧急求助的方法,可见大学生对基本的急救知识掌握情况糟糕,普及急救知识刻不容缓。大学生最希望掌握的急救知识中,心肺复苏术占41.4%,电击伤占20.1%,溺水占14.8%,由此可见大学生心智成熟,有较强的求知欲,具备足够的生理与心理素质接受心肺复苏培训。93.3%的大学生认为急救知识培训是重要的,77.5%的大学生愿意为他人进行紧急救助,并有90.8%的大学生愿意向周围的人传播急救知识。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大学生认识到了掌握急救知识的重要性,有足够的热情充当第一目击者,还能对周围的人起到间接影响并进行救治知识的传播。

3.2我国公众急救现状及高校心肺复苏培训普及的可行性分析。截止2010年,我国院外心脏性猝死第一目击者CPR实施率仅为4.48%。据我国卫生部统计,我国心搏骤停急救成功率尚不到1%,世界平均水平为2%,欧美发达国家存活率达60%,而美国一些城市更高达74%。公众急救知识与技能匮乏是我国院前急救成功率以及第一目击者现场急救实施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4]。2016年“全国CPR普及进亿家精准健康工程”-525+(我爱我家)工程正式宣布启动,国家已经将CPR作为公民必备的急救技能,在这样的大环境驱使下,如何系统有效地开展CPR普及推广培训,十分值得探索和研究[5]。大学生文化素质较高,学习能力强,具有一定的传播和影响力。高校心肺复苏培训延伸面广,在校期间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向自己的社交群体辐射,毕业后可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学生将成为CPR的传播主体,反映着国家的公众急救水平。

3.3分大学生人群普及培训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后的效果分析。对非专业人员应用最佳的培训模式是CPR培训的关键,传统的培训方式理论授课时间较长实际操作时间较少,“学生围绕着老师学”这一授课方式已经不适合着重实际操作的课程。大学生心肺复苏的培训方法应多种多样,采用多元化CPR培训法进行培训,将理论授课、动作分解指导练习法、情景模拟练习法等互相结合进行心肺复苏培训。通过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接受CPR急救知识培训后,对CPR的认知有了大幅的提高,尤其是呼叫120的方法,心搏骤停的判断,胸外心脏按压的体位要求、部位等方面的掌握情况较好。胸外心脏按压频率的正确率为69%,掌握情况尚可,还有进一步提高掌握程度的空间。但对于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时胸骨下陷的深度,胸廓抬起时间,心肺复苏有效指针等细节方面掌握情况较差。是以在今后的心肺复苏普及的培训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培训重点放在胸骨下陷深度,胸廓抬起时间等细节之处,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一个数值,而是要在实践中使理论形象化,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培训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模拟演练,并鼓励他们多练习,急救技能的掌握不能只停留在尝试,而是要向熟练迈进。学习是一个不断巩固,重复记忆的过程,CPR过程中对于深度、频率、周期等数值的掌握要求高,学习后也容易遗忘,因此培训后发放心肺复苏知识手册和操作视频,可帮助学生们在培训后进行自我复习巩固。使学生在教学中受到多感官刺激,可以使大脑形成的神经联系更加丰富和巩固,使感觉运动和记忆功能得到增强,这样大学生在生活中遭遇事故时,才会有自信去救助他人。

4结论

本研究通过运用多元化CPR培训方法向大学生人群普及心肺复苏急救技术效,提高了大学生对院前急救重要性的认知,在心肺复苏的理论和实际操作两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本研究只针对了一所高校,样本量较少,有局限性,还需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肖江琴,王海燕,梁静,等.新疆地区1810名司乘人员实施CPR知识培训效果研究[J].海南医学,2016,27(5):834-836.
[2]徐艳,梁爱华,王丽娟,等.中学生心肺复苏培训模式发展及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6):803-805.
[3]杨艳,肖杭.PWW方式在大学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效果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5):577-579.
[4]何美娟,许玲玲,马明丹,等.国内外院前急救的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1):24-26.
[5]全国心肺复苏普及进亿家精准健康工程启动[J].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7,3(42):270-27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66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