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产前B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临床作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2 10:49: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产前B超检查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为其治疗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分娩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期间接诊的210例产妇临床资料,以接受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为甲组(105例)、以接受B超检查为乙组(105例),比较两组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效果。结果乙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诊断符合率与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平均诊断费用低于甲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产妇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B超检查,在诊断胎儿脐带绕颈方面,效果相当,但B超检查费用低,能够有效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关键词:胎儿脐带绕颈;B超诊断;诊断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赵传彪.产前B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临床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6):373-374.

0引言

作为常见的妊娠晚期并发症,胎儿脐带绕颈的发生和多方面因素有关,如胎儿小、胎动频繁、脐带过长等,通常表现为胎心改变、围生儿缺氧等异常症状,甚至窒息、死亡,以及引发一系列不良妊娠结局,如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等[1]。因此,务必重视产妇产前检查工作的落实情况,尽早发现胎儿脐带绕颈,积极应对处理,改善妊娠结局,提高妊娠质量。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进一步改进,B超检查逐渐成为诊断脐带绕颈的有效诊断方法。李艳[2]证实,产前B超检查在胎儿脐带绕颈诊断中体现出良好的作用效果。为此,本次研究现对我院住院分娩产妇的临床影像学检查情况进行恢复性分析,以期证实B超检查的临床诊断意义,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已取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现对我院住院分娩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期间接诊的210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接受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为甲组(105例),年龄23~36(29.5±2.3)岁,孕周35~38(36.5±0.5)周。以接受B超检查为乙组(105例),年龄21~35(29.0±3.9)岁,孕周36~39(36.3±1.1)周。两组神志清楚,配合良好,排除心理疾患、其他妊娠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对两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学处理,确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
 

1.2方法

甲组,在产前施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频率为2~5MHz),即产妇取仰卧位,使用多普勒超声仪对其进行常规检查。

乙组,在产前施行B超检查(频率为3.5MHz),如下:产区选择仰卧位,嘱咐产妇保持平静呼吸、稳定心理;常规检查胎盘、羊水、脐带、胎儿等情况,以掌握胎儿有无异常,是否处于健康状态,重点斯扫描检查胎儿颈部,注意保持B超探头、胎儿脊柱处于平行状态,顺利完成的胎头、颈项部的纵断面扫描后,观察其颈部背侧皮肤,确定有无压痕及压痕形状,在此基础上,再继续观察颈部两侧有无脐带回声,并探查压痕处血流信号,行颈部横断面扫查。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诊断符合率、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等)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另外,比较两组平均诊断费用。

脐带绕颈B超诊断标准:胎儿颈项部皮肤压痕,且压痕前部有圆状低回声团,呈条状光带,即脐带绕颈,结合压痕、回声,判断脐带绕颈时间,其中脐带绕颈1周,是指压痕呈U形,其上方有较低的圆形低回声;脐带绕颈2周,是指压痕呈u形,其上方存在2个呈互相连接状态的圆形低回声;脐带绕颈3周,是指压痕呈波浪形,其上方存在长条状回声,内部呈断点状光点。

1.4统计学处理

以统计学软件SPSS 24.0为工具,计量资料表示为“±s”,以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以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诊断符合率的比较


乙组(105例)检出56例胎儿脐带绕颈,经产后确诊出51例(91.07%)。甲组(105例)检出60例胎儿脐带绕颈,经产后确诊出55例(90.00%)。两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39,P>0.05)。
 
2.2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比较

甲组、乙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

\

 


2.4两组平均诊断费用的比较

乙组平均诊断费用少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

 

3讨论

作为胎儿、胎盘之间的联系结构,脐带类似于绳索,表面光滑,能够为胎儿提供氧气、营养,以保证胎儿的健康发育生长。

胎儿脐带绕颈,在妊娠晚期极其常见,数据显示,胎儿脐带绕颈的发生率占全部分娩的20%~25%。一般情况下,脐带绕颈的发生,对胎儿存活情况无影响,但易导致产生延长,造成不良妊娠结局。虽然当前临床医生尚未明确阐述胎儿脐带绕颈的发生机制,但普遍认为与脐带过长、羊水过多、胎动频繁等有关,为了保证妊娠质量,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尽早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尤为重要。

B超检查,是一种超声波检查,具有无痛、无创伤、价格低廉、可重复性强等优势,能够让人以最放松的状态接受检查,即通过清晰显示各脏器与其周围组织器官的断面像,因其图像富于实体感,与解剖的真实结构较接近,所以,B超检查能够作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方式。赵艳侠等[3]人、王静[4]指出,通过对产妇进行B超检查,能够仔细观察胎儿脐带情况,如发现脐带回声紧贴颈部,且有压迹,或颈前方下颌处有脐带回声等,另外,通过B超检查观察脐动脉血流速度,能够有效判断胎儿脐带绕颈的严重程度。

为此,本次研究对我院住院分娩产妇临床影像学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2”显示,两组诊断符合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无差异,说明B超检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对胎儿脐带绕颈的诊断效果相当,都可以作为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有效技术手段。在此基础上,对两组检查方法的费用进行比较,发现乙组平均诊断费用少于甲组,表示在医疗费用方面,B超检查更易受到产妇的接受、认可。

但是在使用B超检查对产妇进行产前诊断过程中,仍会出现漏诊、误诊等不良现象,结合具体原因,积极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如下:(1)部分胎儿的脐带堆积在颈部,或是脐带自胎儿的背部、肩部等处滑过现象,均会被误诊为脐带绕颈。为此,缓慢移动B超探头,按照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扫描检查产妇,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扫描检查脐带血流时间,以掌握血流两端走行,确定诊断脐带绕颈;(2)胎儿呈枕后位时,使屈曲下颌,进而遮挡胎儿的颈前情况,导致脐带绕颈血流显示不清,造成漏诊;(3)羊水过少,易减少透声窗,造成胎儿肢体对其遮挡,引发漏诊。由此可以看出,B超检查具有操作简便、价格适中等特点,易被产妇所接受,与此同时,能够有效指导临床医生为产妇选择最为合适的分娩方式,减短产程,避免宫内胎儿窘迫,保证母婴安全。

综上所述,在产妇进行产前检查过程中应用B超检查,能够及时发现、检出胎儿脐带绕颈情况,且检查费用低,有助于减轻产妇经济负担,缓解心理压力。因此,可以将B超检查作为产妇产前检查的理想诊断方式,以指导产妇的产程进展、分娩方式的选择、胎儿的预后发展状况。但本次研究开展期间仍存在样本量少、病例收集范围狭窄、结局指标不全面等不足之处,再加上相关报道较少,导致本次研究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造成研究科学性、可靠性受到一定影响。为此,建议在今后工作中,深入探究产前B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临床价值及意义,不断丰富研究成果,以及推动我国B超检查在妇科检查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菊.产前B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0):98-99.
[2]李艳.彩超在孕晚期脐带绕颈胎儿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24):6025-6028.
[3]赵艳侠,高百春,邵茜,等.彩色超声和灰阶B超对早期脐带绕颈胎儿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医师杂志,2018,20(11):1712-1715.
[4]王静.灰阶B超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脐带绕颈诊断的准确性及其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3):138-1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60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