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及预后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病例数为60例,其均在本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抽签法分成同等的两组,即观察组与常规组,常规组全部患者开展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药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将患者治疗后的抑郁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进行比对。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抑郁评分比对无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比对无意义(P>0.05);观察组将患者治疗后2周及4周的抑郁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与常规组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P<0.05)。结论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况,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值得后续应用推广。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加减;卒中后抑郁
本文引用格式:王如,李光成,高欣.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6):211.
0引言
脑卒中较为常见的合并症就是卒中后抑郁,该病诱发机制较为复杂,对患者预后情况造成严重的影响。临床常采用西药治疗卒中后抑郁,但治疗效果欠佳,为了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案,本次选择研究病例数为60例,其均在本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卒中后抑郁患者,分析并探讨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及预后效果,以期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将研究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病例数为60例,其均在本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抽签法分成同等的两组,即观察组与常规组,常规组全部患者开展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药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观察组最大年龄为67岁,最小年龄为38岁,平均(54.4±0.7)岁;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常规组最大年龄为68岁,最小年龄为39岁,平均(55.4±0.9)岁;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对中无意义(P>0.05)。
纳入标准: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经临床诊断及影像学诊断确诊为脑卒中。
排除标准:排除严重自身免疫性、血液病、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排除脑部合并质性病变患者;排除已经接受抗抑郁治疗的患者;排除合并严重脏器疾病的患者;排除失语、痴呆、精神病的患者。
1.2方法
常规组全部患者开展常规西药治疗:对患者予以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每日两次,一次一片。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药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方剂组成为:炙甘草3g、浮小麦20g、茯神12g、全蝎3g、白术12g、当归6g、白芍9g、川芎9g、香附9g、陈皮12g、柴胡12g。针对存在气短乏力的患者需添加党参12g、黄芪30g;针对痰多呕吐的患者需添加竹茹12g、半夏9g;心悸失眠的患者需添加夜交藤15g、酸枣仁15g。
1.3评定指标
将患者治疗后的抑郁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进行比对。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HAMD进行评分,评分超过25分为重度抑郁,评分17~24分为重度抑郁;评分在6~16分为轻度抑郁;评分在0~8分为无意义标准。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0.0软件对本文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t检验,以±s形式展开抑郁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两组患者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以P<0.05展开。
2结果
2.1比对两组患者抑郁评分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抑郁评分比对无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后抑郁评分为(20.09±2.69)分,常规组患者治疗2周后抑郁评分为(25.20±2.40)分;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抑郁评分为(25.20±2.40)分,常规组患者治疗4周后抑郁评分为(22.19±3.20)分。可见,观察组将患者治疗后的抑郁评分与常规组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P<0.05)。
2.2比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为(12.80±6.90)分,常规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为(12.70±6.80)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比对无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为(4.09±6.11)分,常规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为(8.70±6.55)分,可见,观察组将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与常规组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P<0.05)。
3讨论
经调查研究显示,脑卒中后多发的并发症就是脑卒中后抑郁,约30%左右,该病临床表征是指患者脑卒中后情感缺失,并产生不同的抑郁情绪,同时这种状态需要持续在2周以上;临床已证实,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大部分临床表征为抑郁,少部分为忧郁,病情较轻的患者常出现缺乏信心、体重减轻、食欲丧失、睡眠紊乱等病症,过于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躯体不适或精神运动迟滞等,导致患者出现自杀倾向,严重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
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病症无明显特殊情况,使得患者及其家属对其重视程度较低,导致患者极易出现漏诊或不重视的情况,影响患者预后效果。卒中后抑郁患者诱发因素主要与反应性机制学说、内源性机制学说有关[1]。
临床常采用西药治疗卒中后抑郁,但治疗效果欠佳,如本文所研究的参照组。经研究,中医对卒中后抑郁疾病未有明确的名称,目前将其纳入在郁证疾病中去,其中对于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调节脏腑阴阳失调、通畅经脉等[2]。
本组所采用的柴胡疏肝散加减方案中炙甘草可调节诸药,提高药效;炙甘草与白芍结合可避免诸药使用过量出现耗伤津液、温燥的情况[3];浮小麦及茯神可起到宁心安神的功效;全蝎可针对中风病机,疏通痰凝及瘀的功效;陈皮可起到健脾的功效;香附可起到疏肝解郁的功效;柴胡可起到调节肝气的功效[4]。诸药合用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促进患者康复,同时采用方剂加减治疗方案可有效针对患者提高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治疗,兼顾标本,提高治疗效果[5]。经过本次数据研究可见:观察组将患者治疗后的抑郁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与常规组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P<0.05)。说明中药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西药的治疗疗效。
综上所述,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况,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值得后续应用推广,需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药物使用的剂量。
参考文献
[1]蔺建忠,纪斌,何龙,等.柴胡疏肝散联合推拿治疗脑卒中后重性抑郁障碍50例[J].中医研究,2019,32(7):9-12.
[2]张元明.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卒中后抑郁51例[J].糖尿病天地,2019,16(1):47-48.
[3]盛蕾,刘元月,胡丹,等.柴胡疏肝散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网络药理学研究[J].中草药,2018,49(15):3509-3515.
[4]张益伟,梁晖.柴胡疏肝散治疗肝气郁结证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23):44-46.
[5]陈小敏,周小莉,丁砚兵.柴胡疏肝散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7,39(10):23-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