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虚弱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来我院诊治脾胃虚弱型胃痛患者18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9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方法,实验组给予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效率和中医证候积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效率为89.25%,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效率76.34%;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脾胃虚弱型胃痛给予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常规西药治疗,改善患者症候和体征,对提高补中益气汤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脾胃虚弱;胃痛;中医证候
本文引用格式:吴志军.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虚弱型胃痛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8):225,231.
0引言
胃痛又名胃脘痛,以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长期饮食不洁、情志失调、肝郁犯胃进而导致胃痛,以脾胃虚弱型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为胃痛、胃胀、恶心、反酸、嗳气等。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快餐文化的快速发展,饮食结构发生改变,使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患者数量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古代医书《灵枢·经脉》[1]中记载,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是主脾所生病者。由此可以得出脾胃虚弱可引起胃痛。李东垣以《脾胃论》[2]创补中益气汤,以理脾胃之虚,升下限之阳,治疗脾胃气虚方面取得理想的疗效。
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9月份至2018年9月期间来本院诊治的186例脾胃虚弱性胃痛患者,分别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方法和给予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效果,讨论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虚弱型胃痛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可行性。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9月份至2018年9月期间来本院诊治的186例脾胃虚弱性胃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93例。对照组中男性52例,女性41例;年龄18-78岁,平均(43.38±5.22)岁;其中浅表性胃炎4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38例,萎缩性胃炎15例。实验组中男性56例,女性37例;年龄22-68岁,平均(41.72±3.94)岁;其中浅表性胃炎43例,胆汁反流性胃炎32例,萎缩性胃炎18例。两组患者均符合脾胃虚弱型胃痛诊断标准,无严重并发症,无肝肾损伤、心脑血管、造血障碍等严重疾病,无精神疾病及语言功能障碍,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临床上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法,一线用药多选择质子泵抑制药(PPIs),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等,加强抗菌疗效;有胃粘膜溃疡者,应选择中和胃酸的药物,如复方氧化铝、硫糖铝等;刺激性损伤导致炎症的发生,应服用胃粘膜保护剂,如枸橼酸铋钾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应选用促胃动力的药物,如多潘立酮等。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方法[3],口服奥美拉唑,20mg/次,一日两次,餐前服用;口服阿莫西林,500mg/次,一日三次;口服呋喃唑酮,100mg/次,一日两次,持续治疗两周。
实验组患者给予补中益气汤[4],补中益气汤具体方药组成:黄芪一钱(18g),灸甘草五分(9g),人参、柴胡、当归、白术、陈皮、升麻各三分(6g);胃阴虚者加沙参、麦冬;湿热者加竹叶、白芍;气滞者加厚朴、枳壳;血瘀者加川穹、丹参。加适量的水煎服,去渣留汁,早晚2次温服,连续服用两周。
1.3观察指标
按照《中医新药用药疗效指导原则》[5]中脾虚症状分级量化表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胃肠道中医证候评分表”[6],确定临床疗效。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总病例数];痊愈:患者症状和体征均消失,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正常无受损现象,症候积分减少>95%;显效:患者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70%;有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好转,胃镜显示部分黏膜增厚,症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上述症状无改变,胃黏膜受损加重,症候积分减少或<30%。
1.4统计学分析
将所得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率为76.34%,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率为89.25%。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对患者症状和体征进行评估,症状0-46分,体征0-15分,分数越低表示越轻,反之则越严重。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快餐文化的快速发展,胃肠道疾病发病率较高,患者数量逐年增加,胃痛中医又称胃脘痛、胃心痛等,属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胃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等范畴,多表现为胃痛、胃胀、恶心、反酸、嗳气等,以脾胃虚弱最为常见,胃失濡养,如脾胃虚弱,则濡养功能不足,从而形成胃阴虚,导致胃痛,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
补中益气汤主治脾不升清、气虚发热、中气下陷等,黄芪具有补中升阳,温养脾胃的作用;灸甘草温而补中,祛除风痹,行痰散结,瘀血得行;当归补养阴血,气轻而辛,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陈皮调理气机,以助升降之复,理气和胃,补而不滞;柴胡、升麻,善提清气,可使脾胃健运,元气内充,气虚得补,气陷得举;补中益气汤甘、补、温、通、升具备,标本兼治,使气血生化有源,气机调畅[7]。
本次研究将补中益气汤应用到治疗脾胃虚弱型胃痛,通过对比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方法治疗胃痛的患者临床治疗总效率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情况,治疗脾胃虚弱型胃痛给予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常规西药治疗,改善患者症候和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观察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虚弱型胃痛的临床效果,疗效显著,对提高补中益气汤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巫朝峰.补中益气汤在直肠癌术后腹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智慧健康,2019,5(24):183-184.
[2]李可明.补中益气汤联合腹痛宁方加减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1):99-100.
[3]汪宗扬,刘芳.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肺脾气虚型小儿遗尿症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9,35(07):13-15.
[4]邓森,蔡桦.阿法骨化醇联合补中益气汤口服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置换术后肌减少症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18,30(11):28-31.
[5]赵丹丹.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突发性聋(脾胃虚弱型)的临床研究[D].河南中医药大学,2018.
[6]付英杰.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6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6,48(07):42-43.
[7]谭婷.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型)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