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针对顺行与逆行内翻抽剥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我省二甲医院普通外科接诊的30例内翻抽剥治疗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失血量、切口数量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主干抽剥脱完整度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大隐静脉主干抽剥时采用逆行抽剥能够一次性完整地抽出大隐静脉主干,而对照组患者采用顺行抽剥,期间造成主干抽剥断裂,导致切口与抽剥次数增多,从而对患者造成多次伤害,并且耽误手术时间。因此观察组患者的大隐静脉主干完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采用顺行抽剥对大隐静脉曲张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少隐神经损伤,并且在远期治疗效果方面显著优于逆行抽剥治疗方式。
关键词:顺行内翻抽剥;逆行内翻抽剥;大隐静脉曲张;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杨红兵.比较顺行与逆行内翻抽剥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5):47-48.
0引言
伴随着社会与医疗的发展,关于静脉曲张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目前的医学界中,对于静脉曲张的治疗方式也多种多样[1]。本文通过对我省二甲医院普通外科接诊的3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顺行与逆行内翻抽剥对大隐静脉曲张进行治疗进行研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通过选择我省二甲医院普通外科接诊的30例内翻抽剥治疗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1-74岁,平均(59.34±12.18)岁,对照组患者15例,其中男7例,女8例;年龄32-72岁,平均(57.49±11.27)岁,两组患者病程6-23年,平均(14.37±7.41)年,两组患者均进行大隐静脉内翻抽剥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较小(P>0.05)。纳入标准:患者具有明确的静脉曲张病史,并且静脉曲张明显。排除标准:排除深静脉血栓、深静脉闭塞、深静脉反流等综合疾病。
1.2手术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顺行内翻抽剥治疗方案。给予观察组患者逆行内翻抽剥治疗方案。在患者进行手术前,让患者采取站立位,采用标记笔对患者曲张明显的静脉进行标记,其中包括各血栓部位。在患者耻骨结节外下2 cm处切一约5 cm切口,分离显露大隐静脉,分别切断结扎大隐静脉分支,并且将距股静脉约0.5 cm大隐静脉切断,近心端结扎。随后将大隐静脉剥离器插入大隐静脉由上往下推进,常在膝部遇到阻力,在此切一小口,分离切断大隐静脉,远端钳夹,近端以丝线将大隐静脉扎於剥离器上,往下牵拉剥离器,至卵圆窝处剥离器完全进入大隐静脉,将卵圆窝处大隐静脉残端以丝线固定於剥离器头部,将剥离器自膝部切口处缓慢、用力抽出,将静脉连同剥离器一起抽掉,继续从下段切口以同样方法向下分段抽出曲张的静脉直至踝部,观察组患者从膝关节处对大隐静脉进行逆向抽剥,对照组患者从卵圆窝处进行顺行抽剥(顺行抽剥常遇静脉中途断裂,而逆行抽剥几乎都可一次完整剥出静脉),术后对采用弹力绷带对患者伤口进行包扎直至患者伤口愈合。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进行观察比较。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肿情况、隐神经损伤情况(小腿的皮肤麻木感)、住院时间、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情况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静脉血液反流情况。
1.4统计学分析。针对本此研究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进行表示,并采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进行表示,并采用t进行检验,若(P<0.05)则可认为本次研究两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1.8±4.9)(2.24±1.2),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5.7±3.4)(5.37±1.8)。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指标。对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失血量、切口数量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失血量、切口数量分别为(21.8±5.9)mL、(3.24±0.5)个,对照组患者在术中的失血量、切口数量分别为(45.2±6.4)mL、
(6.37±0.8)个,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2.3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血肿、隐神经损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例数、总病发率分别为1例(6.67%)、1例(6.67%)、2例(13.33%)、4例(26.67%),对照组患者术后血肿、隐神经损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例数总病发率分别为4例(26.67%)、3例(20.00%)、5例(33.33%)、12例(80.00%),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3。
2.4对比两组患者的主干抽剥脱完整程度。通过对两组患者主干抽剥脱完整度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大隐静脉主干抽剥时采用逆行抽剥能够一次性完整地抽出大隐静脉主干,而对照组患者采用顺行抽剥,期间造成主干抽剥断裂,导致切口与抽剥次数增多,从而对患者造成多次伤害,并且耽误手术时间。因此,观察组患者的大隐静脉主干完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3 讨论
在临床中,大隐静脉曲张属于一种常见以及多发的疾病,特别是在我国农村地区,该病的发生率极高。在当前的医学治疗中,对该病有着很多的治疗方式,本文通过采用顺行、逆行内翻抽剥对大隐静脉曲张进行治疗,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3]。
通过本文两组患者采用顺行内翻抽剥与逆行内翻抽剥对答应静脉曲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式无论是手术时间、对患者的创伤、患者住院时间、主干抽剥脱完整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用顺行抽剥对大隐静脉曲张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减少隐神经损伤,并且在远期治疗效果方面显著优于逆行抽剥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蔡舟,王宪伟,黄建华,等.顺行与逆行内翻抽剥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7,26(9):109-114.
[2]贾浩.大隐静脉内翻剥脱联合Trivex旋切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4):67-68.
[3]田浩,王辉,王永平,等.腔内激光与传统剥脱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7,5(5):6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