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麻醉方式以及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46例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的麻醉方式进行调查,其中23例患者予以七氟醚麻醉,另外23例患者予以异氟醚麻醉处理,对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七氟醚组患者术中失血量为(30.2±5.8)mL,低于异氟醚组,P<0.05;七氟醚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持续时间、自主睁眼时间均低于异氟醚组,P<0.05。七氟醚组患者术后1 h疼痛评分为(4.2±0.8)分、术后6 h评分为(3.4±0.6)分、术后12 h疼痛评分为(1.8±0.6)分,均低于异氟醚组,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理想,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麻醉
本文引用格式:张海霞.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麻醉处理46例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137+139.
0引言
鼻中隔偏曲在耳鼻喉科的发病率较高,本病与多种因素相关,患者临床中会出现通气障碍、头晕、鼻出血等表现,对其生活、工作影响严重。手术矫形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手术麻醉方式对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全静脉复合麻醉是现阶段临床中主要应用的麻醉方式[1]。我院针对46例鼻中隔偏曲手术治疗患者开展全静脉复合麻醉处理,并对其麻醉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整理我院46例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资料。七氟醚组患者年龄平均(36.8±12.4)岁,男24例,女22例,患者病程平均(5.8±2.1)年。异氟醚组患者年龄平均(36.5±12.6)岁,男23例,女23例,患者病程平均(5.7±2.2)年所有患者均无麻醉、手术禁忌症;患者无多脏器功能障碍表现;患者均为单纯鼻中隔偏曲症状,无其他合并症;患者均为首次开展手术治疗人员;患者无拒绝手术、不配合手术治疗人员。患者知情且同意参与调查。
1.2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予以常规禁食水、术前30 min予以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0.1 g肌注。建立静脉通道后予以麻醉诱导,两组患者均予以丙泊酚2 mg/kg、芬太尼3-4μg/kg、注射用苯磺顺阿曲库铵0.15 mg/kg,患者麻醉诱导时间为2-5 min,诱导成功后插入气管导管,接麻醉机予以机械通气。七氟醚组予以七氟醚、氧气1:1混合吸入,异氟醚组予以异氟醚氧气1:1混合吸入,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后停止麻醉吸入。
1.3观察指标。对所有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持续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拔管时间、自主睁眼时间以及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VAS视觉模拟量表对疼痛进行评估。
1.4评估指标[2]。疼痛评估:量表总分10分,最低分0分,分数越高患者疼痛程度越高。
1.5统计学分析。文中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t、卡方视为检验指标,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麻醉相关指标比较。七氟醚组患者术中失血量为(30.2±5.8)mL,低于异氟醚组,P<0.05;七氟醚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持续时间、自主睁眼时间均低于异氟醚组,P<0.05,详见表1。
2.2患者术后疼痛比较:七氟醚组患者术后1 h疼痛评分为(4.2±0.8)分、术后6 h评分为(3.4±0.6)分、术后12 h疼痛评分为(1.8±0.6)分,均低于异氟醚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鼻中隔偏曲在临床中的发病率较高,病情严重者会出现鼻腔通气功能障碍、出血表现,需要及时开展治疗。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手术是改善患者病情的主要方式,手术能够纠正患者鼻中隔偏曲表现[3]。对于患者来说,手术治疗效果理想,但手术麻醉方式以及药物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术后安全。
既往临床中多采用局麻的方式进行麻醉,但局麻效果不佳,患者术中疼痛明显,影响手术操作,且患者术后也会出现显著的疼痛,不利于患者并且能够康复。因此,局麻麻醉方式在本病手术患者中使用率非常低[4-5]。对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来说,高质量的麻醉能够为患者提供更舒适的手术体验感。患者理想的麻醉状况为术中无痛觉,术后清醒快无不良反应,可由短暂遗忘期存在。
全静脉复合麻醉符合患者麻醉需求特点,全麻患者手术视野固定,且静脉复合麻醉能够对呼吸系统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患者窒息率低下。但全麻手术相比于局麻手术来说容易出现出血表现,因此,其麻醉药物的选择非常关键。我院两组患者分别予以七氟醚、异氟醚进行麻醉处理。七氟醚麻醉诱导速度更快,且无异味,患者容易接受[6-8]。七氟醚在麻醉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控制患者麻醉深度,但遇到碱石灰后稳定性显著下降。异氟醚麻醉诱导速度快,能够快速让患者放松,对颅内压不会造成影响,但其具有刺激性气味,患者接受到较差,同时会刺激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改变。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七氟醚组患者术中失血量为(30.2±5.8)mL,低于异氟醚组,七氟醚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持续时间、自主睁眼时间均低于异氟醚组,证明七氟醚的麻醉安全性高于异氟醚。七氟醚组患者术后1 h疼痛评分为(4.2±0.8)分、术后6h评分为(3.4±0.6)分、术后12 h疼痛评分为(1.8±0.6)分,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更低,证明七氟醚麻醉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更理想,值得推广[9-11]。
参考文献
[1]邓雅玲.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研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2):87-88.
[2]王慧,韩冲芳,杨文曲,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全身麻醉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病人麻醉复苏期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8,32(24):3954-3956.
[3]李进元.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麻醉处理52例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4):32-33.
[4]王育栋,王燕,仲华,等.鼻中隔偏曲手术麻醉90例临床效果观察[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5,36(04):257-258.
[5]张雁冰,徐明安,周汝环,等.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同期鼻内镜下手术治疗55例可行性分析[J].贵州医药,2016,40(7):736-737.
[6]顾苗,严勇兵,尤易文,等.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的个性化手术[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30(3):242-243.
[7]傅蔷,刘业海,李红武,etal.鼻内镜下复杂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体会[J].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3,18(4):343-344.
[8]王健.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两种鼻腔填塞物的填塞效果及舒适度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147-148.
[9]李娜,麻伟青,李棋,等.不同时间点鼻腔黏膜注射地佐辛对鼻中隔偏曲术后鼻腔填塞物所致疼痛的镇痛效果[J].上海医学,2014(4):279-283.
[10]王健.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两种鼻腔填塞物的填塞效果及舒适度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147-148.
[11]李大伟,王玮,林燕.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后鼻中隔缝合和鼻腔填塞疗效的对比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5):123-12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