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用于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在本院选择326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将他们分配为163例对照组与163例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增加服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将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以及血小板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有效率(87.12%)远高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有效率(49.08%),并且全血黏度、胆固醇、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以及血小板黏附率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适合广泛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脑血栓;阿托伐他汀;抗血小板药物;临床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王辉.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7):145-146.
0引言
脑血栓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压和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发病率较高,并且近年来愈发升高[1]。脑血栓发病急骤且病情进展迅速,具有较大的治疗难度和预后不良等特点,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经调查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栓的主要病因,低密度脂蛋白与胆固醇等指标异常升高与其密切相关[2]。与此同时,血脂水平也与脑血栓有关,血栓的形成受到血小板凝集性和血液粘度等指标的影响,因此,改善血液流变学与血脂指标是治疗脑血栓疾病的关键。临床上通常将阿托伐他汀用于治疗脑血栓疾病,可以通过抑制人体内合成胆固醇达到调脂的目[3]。本文分析探讨了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用于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院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诊治的326例脑血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诊断标准参考2019中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栓诊断标准[4],随机将他们分配为163例对照组与163例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中男女分别为83例和80例,年龄最大为73岁,最小52岁,平均为(63.2±10.5)岁;观察组中男女分别为81例和82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为50岁,平均为(62.9±10.8)岁。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可以发现,P>0.05,差异不明显,可以进行比较。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参考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脑血栓,且医院伦理委员会以及患者本人均同意研究;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者,对阿托伐他汀或是抗血小板药物过敏者。
1.3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控制血压、抗血小板以及预防静脉血栓等常规治疗方法,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增加服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每天晚间服用20 mg由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阿托伐他汀,国药准字号为H20051408;每日服用100 mg由拜耳医药保健公司生产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号为J20080078。两组治疗均持续4周。
1.4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血小板等指标进行比较。血脂指标主要测定胆固醇水平,血液流变学主要测定全血与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判定标准为,显效:躯体功能与语言功能恢复正常且肌力≥4级;有效:躯体功能与语言功能得到改善且肌力在2~3级;无效:躯体功能与语言功能未改善甚至加重,肌力未恢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与处理均采用SPSS 20.0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有效率(87.12%)远高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有效率(49.0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血小板等指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全血黏度、胆固醇、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以及血小板黏附率等指标均更低,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3讨论
脑血栓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诱发疾病产生的主要因素为机体脂质代谢发生紊乱,使得体内的血脂水平异常升高,低密度脂蛋白与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内壁,导致动脉粥样硬化[5]。低密度脂蛋白进入动脉内壁刺激其中的粘附因子与P-选择素等细胞大量释放,导致单核细胞大量进入内皮下层并无法流出,从而通过修饰和吞噬低密度脂蛋白产生单核-巨噬细胞,最终导致血栓的形成[6]。
在临床上通常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脑血栓,其主要成分为阿托伐他汀钙,主要作用在于抑制人体合成胆固醇限速酶与还原酶,从而抑制或减少胆固醇的产生,使血脂水平明显降低,达到良好的调脂作用[7]。除此之外,阿托伐他汀还可以使脑血栓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有助于生成神经突触与血管,使患者相关症状得到缓解[8]。
本文探究分析了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用于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较高,并且全血黏度、胆固醇、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以及血小板黏附率等指标明显更低,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以得出,脑血栓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能够使相关指标得到改善,治疗有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总而言之,将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用于治疗脑血栓疾病,能够使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以及血小板等指标得到有效改善,显著提升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刘宇山.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17):53-54.
[2]汪海军.他汀类药物与抗血小板凝聚药物联合用于脑梗死治疗中对患者的预后影响[J].北方药学,2018,5(7):122-123.
[3]蒋慧刚.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强化药物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8):216,218.
[4]陈勇,付德安.阿托伐他汀与抗血小板药对脑血栓血小板参数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134-137.
[5]胡依望.阿托伐他汀结合抗血小板药治疗对脑血栓临床效果、血小板参数及预后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5):19-20,22.
[6]管慧,李军成,冯念斌,等.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9,36(1):86-87.
[7]Cazayus M,Berge J,Marnat G,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ticagrelor versus clopidogrel associated with aspirin for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cerebral aneurysm stenting treatment:Monocentric cohort experience[J].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2018,45(2):74.
[8]Hesami O,Sistanizad M,Asadollahzade E,et al.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Atorvastatin With Sodium Valproate(Divalproex)on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Frequent Migraine Headaches[J].Clinical Neuropharmacology,2018,41(3):94-9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