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阿戈美拉汀联合雌激素与阿戈美拉汀单药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到我院接受抗抑郁治疗的80例围绝经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戈美拉汀单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雌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与KI综合指数,统计两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Kupperman评分相比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效果可靠。观察组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戈美拉汀联合雌激素与阿戈美拉汀单药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效果可靠,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阿戈美拉汀;雌激素;围绝经期抑郁症;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周春.阿戈美拉汀联合雌激素与阿戈美拉汀单药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随机、对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185+187.
0引言
围绝经期抑郁症是女性特发的一种内分泌障碍及自主功能紊乱,同时患者还会表现出情绪方面的低落、焦虑与迟钝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与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已经将围绝经期抑郁症纳入精神障碍范围[1]。基于此,本研究对我院行抗抑郁治疗的80例围绝经期女性的治疗进行了研究,对照阿戈美拉汀联合雌激素与阿戈美拉汀单药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效果与安全性,以此为今后的治疗效果提供临床依据。现将2组患者治疗3月后的症状改善及疗效作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到我院接受抗抑郁治疗的80例围绝经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分为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44例),所有患者均满足《妇产科学》第7版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标准和《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10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对照组年龄47-55岁,平均(51.3±2.2)岁;HAMD-17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19-31分,平均(24.6±3.7)分。观察组年龄45-53岁,平均(50.8±2.4)岁;HAMD-17评分20-30分,平均(25.0±3.4)分。两组患者在年龄、HAMD-17评分、基线改良Kupperan指数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阿戈美拉汀(国药准字H20143375)单药治疗,25 mg/次·d,于睡前服用。持续治疗2周,若患者症状依旧改善不明显,则逐渐增加药物剂量至50 mg/次·d。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生产的雌激素补佳乐(国药准字J20130009)治疗,1 mg/次,2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
观察指标。采用HAMD-17量表减分率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其中痊愈:减分率≥75%;显效:75%减分率≥50%;有效:50%>减分率≥25%;无效:减分率<25%;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3]。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对患者治疗后的更年期症状进行评价。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2%)显著高于对照组(77.8%),具体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后Kupperman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前后差值相比对照组更为显著。此外,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头晕2例,嗜睡3例;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头痛2例、恶心4例、头晕2例、口干5例;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体如表2所示。
3讨论
围绝经期是指女性进入绝经期阶段因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造成生殖系统萎缩、神经功能紊乱等一系列以躯体和精神为表现的症状。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心思敏感,若合并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日常生活中再遇到刺激、变故等,都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进而导致抑郁的发生。国外对于围绝经期女性的抑郁发病率进行了3次大型的流行病学研究,其结果是30%[4],其发病率远高于绝经前;而我国的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发病率则为36%左右。有研究发现,围绝经期女性体内的雌二醇激素变化和卵泡刺激素的增加或与抑郁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生殖激素T和HAMD评分有正相关,雌二醇则预期评分有负相关。而刘岱岳,钟明洁,任敏清等的研究指出[5],常规的外源性雌激素虽然能有效改善围绝经期女性的心血管症状,降低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同时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与精神衰弱症状,但却无法改善患者的抑郁等情绪问题。
阿戈美拉汀是一种新型的抗抑郁药,能特异性的激动褪黑素受体,并对5-HT2C受体进行拮抗,相比单胺递质系统具有突破性的进步。也因阿戈美拉汀的独特作用机制,该药物对抑郁症状的改善有显著的改进,同时还能调节生物节律性,耐受性可观,并且不影响体重与患者的性功能,撤药效应也较轻微,所以在临床中的使用较为广泛[1]。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阿戈美拉汀单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雌激素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Kupperman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既往的研究中也提出[6],阿戈美拉汀的口服吸收效果超过80%,同时口服避孕药物会提升阿戈美拉汀的生物利用度,与上述结果一致。而两组不良反应上,观察组仅为11.4%,而对照组为36.1%,这与阿戈美拉汀存在潜在的肝损伤有关。而有关肝损伤的问题在2014年时欧洲药物管理局就对该药物的风险与获益进行了审查,结论为获益大于风险,同时与指出了用药期间要注意监测患者的肝功能[3]。但阿戈美拉汀的总体耐受性较好,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口干等。而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也并未出现严重的肝功能损伤,证明其安全性可控。
综上所述,阿戈美拉汀联合雌激素与阿戈美拉汀单药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效果可靠,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黄灵坚,李滟岚.阿戈美拉汀与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对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12(5):663-664.
[2]张家秀,韩利,瞿娜.雌激素受体α在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5):2327-2328.
[3]张德伦,陈林.阿戈美拉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39(9):966-968,973.
[4]李晓晓,李慧,王宁,等.雌激素对围绝经期抑郁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8,45(4):282-287.
[5]刘岱岳,钟明洁,任敏清,等.雌激素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我国围绝经期妇女抑郁效果评价的Meta分析[J].重庆医学,2017,46(24):3370-3374.
[6]陆东曦.阿戈美拉汀与度洛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患者的对比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6):155-1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