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效果及功能康复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80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40例使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心理状态及功能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SAS与SDS评分为(42.20±3.70)分、(41.90±4.60)分,评分比对照组优(P<0.05);研究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可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功能康复
本文引用格式:陈龙丽.综合护理干预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效果及功能康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2):357-358.
0引言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常见精神病,可表现出各异的临床症状,如感知觉、思维及情感等方面发生障碍或是精神活动不协调。多数患者通常意识较为清楚,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认知功能可受到损害[1-2]。本研究对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80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因采取不同护理方案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80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21-60岁,平均(40.07±3.22)岁,病程5-10年,平均病程(7.33±3.64)年;研究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21-62岁,平均(40.11±3.54)岁,病程5-12年,平均病程(7.18±3.55)年。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具可比性。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符合医学伦理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指导、病情评估、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及基本生活指导等。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如下: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资料或发放相关知识宣传手册等方式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建立正确的治疗观念,从而提高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详细介绍医院的环境、规章制度和工作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交流提高患者好感度以及信任感;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刺激或情绪的影响,易产生不良的心理状况,因此,护理人员需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指导患者通过正常的方式将不良情绪发泄出来,从而减轻其心理负担;强化护理能力: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行为通常不受控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家属共同参与护理,这样不仅能提升护理工作质量,还可以提高家庭感情,有利于患者预后;用药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具体药物的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对严重缺乏自知力或不配合用药的患者给予劝导和监督;生活技能训练:矫正患者具体行为,同时做好患者行为能力、社交能力和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并强化其生活技能训练,如起床、更换衣物、洗漱、进餐等日常活动,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从而提升其生活能力。
1.3观察指标和评定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估,正常:SAS总分小于50分;轻度:SAS总分在50-60分之间;中度:SAS总分在61-70分之间;重度:SAS总分大于70分以上。SDS分界值和评定标准与SAS评分一致。根据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有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三个维度,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3-4]。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s”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组内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2行组间比较,P<0.05表示差异具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SAS、SDS评分对比
研究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与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功能康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优(P<0.05),详见表2。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病,好发于青壮年,通常患者可伴有感知、思维、情感以及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不协调,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5]。目前,临床常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在改善患者受损的社会功能以及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等方面仍不理想,影响患者生活质量[6]。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与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优,差异比较具统计意义,表明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分析原因考虑可能为:在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通过发放相关知识宣传手册和播放相关视频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使患者建立正确的治疗观念,从而提升其临床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沟通提高患者好感度和信任感;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易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发泄其不良情绪,给予更多鼓励和支持,从而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大部分患者行为不受控制,因此需要家属共同参与护理,这样不仅能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家庭感情,还有利于患者预后;加强患者用药指导和生活技能训练,与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药物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对严重缺乏自知力或不配合用药的患者进行劝导和监督,同时对患者开展行为能力、社交能力和生活能力等方面培训,强化其生活技能训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从而提高其生活能力[7-8]。
综上所述,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改善患者负面情绪,还能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郑宇婷,甘郁文.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08):96-97.
[2]吴丽媛,刘文广.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03):143-145+149.
[3]袁辽荣,王淑华,韩艳辉,等.综合护理干预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7,16(03):30-33.
[4]李艳丽.个性化护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康复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1):180-182.
[5]吴春香.综合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幻觉、妄想症状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1):7-9.
[6]俞玮,孙喜蓉,瞿正万,等.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的影响研究[J].河北医药,2015,37(06):944-947.
[7]康美,范生红,王倩.综合护理干预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5):49-50.
[8]刘金秋.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6):5604-56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