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医内科在治疗急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29 15:04: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通过对急性中风患者实施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相关临床效果指标的分析对比,探讨中医内科疗法的产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对象均为急性中风后来本院进行诊治的患者,此次研究中,对照组均选择了在本院实施西药常规治疗的患者41例;研究组则选择在本院中医内科施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41例患者。所选患者均为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相关诊治;使用相关测评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进行积分评价,并进行组间指标数据的比较分析;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进行数据统计和对比。以数据差异P<0.05表示指标对比结果有效。结果患者治疗前的FMA、MBI评分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项指标评分均有所降低,实验组指标改善情况更优;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大幅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内科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恢复患者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极大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相比传统的西医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更加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医内科;急性中风;疗效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张希倩.中医内科在治疗急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227,231.

0引言

“中风是因为脑血管疾病造成突发性局部脑功能缺损,大致可分为缺血性与出血性两大类”[1]。急性中风的发病急、危害大,如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造成严重后遗症。对该病的临床治疗包括支持疗法、恢复缺血区灌注和神经细胞保护药物治疗等[2],临床致死率、致残率高,预后不良,是患者生命健康的一大威胁。经多年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对治疗急性中风患者临床疗效肯定,尤其在患者的恢复期增加针灸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瘫痪和语言功能等[3]。

\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中,对照组均选择了在本院实施西药常规治疗的患者41例;研究组则选择在本院中医内科施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41例患者。所选患者均为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相关诊治。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如下表所示,其无明显差异,本研究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
 

1.2治疗措施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对症使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药物[4]。

1.2.2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在使用西药基础上,辨症配合使用相关中药,并在患者恢复期对其进行相应穴位的针灸[5]。

1.3指标项目及评定标准

1.3.1运动功能评分[6]


使用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对患者在治疗前后上下肢的条件反射情况、运动协同能力及速度进行相关指标的测量和打分评定。分值由0-100分对应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由重至轻,其中上肢运动功能评定总分为66分,下肢运动功能的评分总分为34分;数据的表示方法为平均分值±标准差(±s)。

1.3.2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

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打分评价,分值由0-100分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由“极严重功能障碍”至“完全自理(ADL)”,指标数据以平均分值±标准差(±s)表示。

1.3.3疗效评定

对患者治疗后的体征与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和相关仪器检查,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以恢复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为“痊愈”;以日常生活可基本自理,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效果显著”;以日常生活可基本自理,且临床症状好转为“有效”;以日常生活活动功能及临床症状均无明显变化为“无效”。各类疗效指标及比例关系均以(n,%)表示。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软件处理分析,以指标数据差异P<0.05表示对比结果有效。

2结果

2.1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分组比较


通过使用相关评分量表的打分评价,并进行分组的统计对比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障碍均得到了改善;施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其FMA评分、MBI评分有更显著的改善,其各项功能指标的恢复程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见表2。


\

 

2.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实施西医治疗和中西医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关指标数据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详见表3。


\

 

3讨论

急性中风是人类健康的一杀手,给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该病发病突然、临床症状严重,且治疗周期长、预后不良,人们一直在寻找治疗的有效方式。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通过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配合西医药物辨症辅以中药控制病情、辩穴施以针灸进行康复,可极大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预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8]。本研究的相关指标比较分析结果,也充分证明中西医结合方式对急性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恢复患者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极大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相比传统的西医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更加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于小青,杨风娥.急性中风患者接受中医内科治疗的疗效探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6):18874.
[2]李新民.急性中风患者接受中医内科治疗的疗效探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7):125-126.
[3]张喜云.中医综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8):177、180.
[4]吴宗艺.急性中风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05):154-155.
[5]王海珍,包海凤,杨秦花.急性中风患者接受中医内科治疗的疗效探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7(14):7.
[6]王帅,王梓炫,马振亮,等.中风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关系的研究概述[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03):468-471.
[7]韩文生.探讨星蒌通腑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3):156,158.
[8]邱万红.中风急性期应用中医护理配合针灸治疗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6):274-27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24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