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药外敷治疗手外伤术后肢体肿胀的临床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29 14:01:2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外敷治疗手外伤术后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纳入研究对象160例,均为接受手术治疗的手外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碘伏消毒后无菌纱布包扎,观察组采用中药外敷,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2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NR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手外伤患者采用三黄汤中药外敷可改善肢体肿胀,缓解疼痛,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中药外敷;手外伤;术后肢体肿胀;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陈梦程.中药外敷治疗手外伤术后肢体肿胀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5):191+194.

0引言

急诊科中,手外伤是常见的一种损伤类型。大部分手外伤患者一般在急诊中接受手术治疗,但是由于术后普遍存在的肢体肿胀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的术后恢复以及心理状态[1],部分严重的肢体肿胀患者还可能影响到静脉回流,导致手部血运受到影响。本次研究重点分析中药外敷治疗手外伤术后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该院收治的1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0例,人员组成:有男性46例,有女性34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12-74岁,平均(39.62±5.55)岁,开放伤42例,闭合伤38例。观察组80例,人员组成:有男性49例,有女性31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14-71岁,平均(40.32±5.61)岁,开放伤44例,闭合伤36例。2组数据可公平对比。纳入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充分、全面了解本研究相关情况,并且本研究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与认可。

(1)纳入标准:①经检查、受伤情况、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确诊单纯手外伤;②年龄<75岁;③受伤发生时间距离手术时间<8h;④临床资料完整。

(2)排除标准:①手部合并其他创伤者;②合并严重出血倾向者;③患有皮肤病以及传染性疾病者;④对中药外敷成分过敏者。

1.2方法。对照组:手术完成后的第二天,对伤口进行常规西药换药包扎,使用碘伏进行消毒后使用无菌纱布进行覆盖包扎,根据伤口情况注意及时换药。观察组:于手术的第二天,使用三黄汤进行外敷,中药方剂组成:黄芪、黄柏、黄连各50 g,大黄30 g,将其放置在合适容器内,并加入凉水600 mL浸泡半小时,大火煮沸后中火煎煮半小时,之后晾凉,将药渣过滤,分装到无菌药瓶中密封保存。需要使用时将药液加热到35℃-40℃,将药液倒在无菌纱布上,并将无菌纱布外敷在患者的伤口处以及局部肿胀部位,每次外敷30-40 min,根据外敷纱布的干湿情况及时更换纱布,纱布外敷伤口的标准为纱布完全浸透药液且不滴水。靠近皮肤的2层纱布为浸有药液的纱布,外面2层纱布为干净纱布,每天1次,共外敷7天。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显效:治疗后肢体肿胀比治疗前缩小0.6 cm以上,消肿时间小于3天;治疗后肢体肿胀比治疗前缩小0.2-0.6 cm,肿胀消除时间3-6天;无效:治疗后肢体肿胀比治疗前改善<0.2 cm,消除时间>6天。总有效=显效+有效。使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2]进行疼痛评估,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痛。

\

 
1.4统计学分析。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归类、整理、排序、统计和分析。运用Epidata3.0进行数据录入,SPSS
19.0进行统计处理分析。根据资料性质和分布,选择均数、率、构成比等指标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

2.1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表1可见,观察组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2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
 

2.2两组NRS评分情况。两组治疗前NR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
 
3讨论

手外伤的发生一般是受到外部创伤导致,虽然及时接受急诊手术治疗,但是术后仍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肢体肿胀的情况,与受伤肢体长期制动、软组织受损等因素有关。加上机体在受到创伤后会释放出各种反应因子等对人体的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进而出现手术局部组织水肿,影响到患肢的血液回流。中医认为,手外伤等创伤与人体气血有着紧密联系。因外部创伤导致手部的局部皮肉分离,进而影响到经脉运行受阻,导致手部气滞血瘀,进而导致局部肿胀、疼痛。考虑到这一点,利用中药外敷的方式,方剂中的大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有效实现对患肢的消肿止痛。而黄连作为清热燥湿的有效药物,能够起到去腐生肌的功效[3]。黄芩则重点发挥出止血功效。黄柏主要发挥出清利下火的功效。整个中药方剂发挥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2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利用外敷的方式,黄芪中的有效成分可发挥出良好的镇痛作用,而黄连具有的抗菌抗炎作用,大黄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均有利于患者局部微循环改善,疼痛的缓解[4]。两组治疗前NR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现代药理作用显示,大黄中含有的大黄素可以发挥出抗菌的作用。黄连中的有效成分也可发挥出良好的抗菌抗炎作用[5]。通过在接受手术后的早期使用中药汤剂外敷,大大改善患者的局部微循环,有效改善局部血流,对抑制局部炎症以及发挥出镇痛作用有良好效果[6]。

综上所述,针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手外伤患者采用三黄汤中药外敷可改善肢体肿胀,缓解疼痛,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孙中平,王伟,杜志国,等.中药外敷治疗手外伤术后肢体肿胀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8):114-115+117.
[2]张勇.中药浸泡治疗手外伤术后水肿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656-657.
[3]许良,曾林如,汤样华.外洗方治疗手外伤术后肢体肿胀237例[J].河南中医,2012,32(01):76.
[4]谢梦娇.改良中药塌渍法治疗手外伤术后肢体肿胀56例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2716-2717.
[5]徐良,曾林如,汤祥华.外洗方治疗手外伤术后肢体肿胀237例[J].河南中医,2012,32(1):76-77.
[6]王大鹏,尹鹏展,郭自斌.中药颗粒剂活瘀消肿汤在创伤急诊肢体肿胀中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1(17):45-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22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