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预防接种门诊护理管理中人性化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期间来我疾控中心所辖范围内的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接种疫苗的80例儿童,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组40例。实验1组的儿童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2组的儿童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两组儿童配合情况以及家长满意情况、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1组儿童配合度评分(2.12±0.47)分,实验2组儿童配合度评分(1.05±0.36)分,明显低于实验1组;实验1组家长满意度评分(88.65±7.45)分,实验2组家长满意度评分(96.68±6.73)分,明显高于实验1组。实验1组儿童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实验2组儿童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与实验1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种疫苗的儿童采取人性化护理能够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降低儿童在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儿童以及家长的满意度,具有较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预防接种门诊;护理管理;人性化服务;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余为.预防接种门诊护理管理中人性化服务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3):357,360.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现代医学的改革不断深入,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成为各医疗单位关注的话题。预防接种能够提高易感者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对控制传染性疾病最有效、简单、经济的方法就是对患者进行预防接种,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内[1-2]。但是,随着接种疫苗被广泛的应用,随之而来的是在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明显增多。为了提高儿童在进行预防接种时的安全性与质量,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以80例来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接种疫苗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就预防接种门诊护理管理中人性化服务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期间来我中心所辖范围内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接种疫苗的儿童,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实验1组(n=40),最小年龄2个月,最大年龄6岁,平均(2.3±0.4)岁,男22例,女18例;实验2组(n=40),最小年龄2个月,最大年龄5岁,平均(2.3±0.3)岁,男21例,女19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0.05。本次研究均经家属同意配合。
1.2方法
实验1组:给予接种疫苗儿童常规护理干预。
实验2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的内容如下。
(1)向家长介绍接种疫苗相关的知识,并告知家长儿童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在二类疫苗预约时,向家长讲解两种疫苗的区别以及相关的信息[3]。消除家长的疑虑,避免发生医疗纠纷情况。
(2)为来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提供温馨的环境,增加接种门诊时间,将集中接种的人数分散开来,改善接种环境,可以在门诊室外的墙壁上或者门上贴上卡通图案的贴纸让儿童以及家属感觉到温馨。接种人数较多的时间段增加医护人员,为儿童以及家长提供咨询服务。保持接种室内的温度与空气流通度,保持室内整洁。
(3)加强护理人员与家长的沟通,使家长能够正确认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知识,强调儿童体质、健康的差异,接种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也有所差别,接种前了解儿童有无禁忌症,避免接种后由于发生了不良反应而产生医疗纠纷[4]。
1.3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1)对两组儿童配合情况进行对比,1分为配合度较好,略有不愿意;1分为接种时无明显哭闹;2分为接种时哭闹较多且较为躁动;3分为接种时有严重哭闹情况,需要对其采取强制进行,分数越低表示儿童的配合度越高。
(2)对两组儿童的家长满意情况进行对比,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家长满意度越高。
(3)对两组儿童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不良反应包括发热、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硬结。
1.4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的数据用SPSS 17.0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型指标以例(n/%)表示,2检验,计量型指标以均数±标准差(±s)描述、t检验。P<0.05标识两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比较两组儿童的配合情况以及家长满意情况。
结果显示,实验1组儿童配合度评分(2.12±0.47)分,实验2组儿童配合度评分(1.05±0.36)分,明显低于实验1组;实验1组家长满意度评分(88.65±7.45)分,实验2组家长满意度评分(96.68±6.73)分,明显高于实验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儿童接种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结果显示,实验1组儿童接种疫苗后发生发热者2例,占5%,恶心呕吐者3例,占7.5%,腹泻者2例,占5%,出现硬结者3例,占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实验2组儿童接种疫苗后发生发热者1例,占2.5%,恶心呕吐者1例,占2.5%,腹泻者0例,出现硬结者2例,占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与实验1组儿童相比,实验2组儿童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传染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关注度越来越高。预防接种是有效预防传染感染疾病、保证儿童健康的有效措施。但是家长对预防接种认识的缺乏使得他们不能正确的认识预防接种的必要性,也不了解预防接种后会发生的不良反应,导致很多儿童不能及时的进行预防接种[5-6]。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应加强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宣教,为家长普及预防接种知识。同时,增加对接种儿童的护理措施,提高儿童以及家长的配合度。
以80例接种疫苗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1组与实验2组,实验1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2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两组儿童配合情况以及家长满意情况、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实验2组儿童配合度明显低于实验1组;实验2组家长满意度评分高于实验1组。实验1组儿童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实验2组儿童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与实验1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接种疫苗的儿童采取人性化护理能够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降低儿童在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儿童以及家长的满意度,具有较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坎海英,刘淑华.人性化服务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7):3265-3266.
[2]刘亚芬.浅析人性化服务在门诊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2):11-12.
[3]佚名.苏州市吴江区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服务满意度及疫苗安全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9,35(6):836-839.
[4]吴志芳,钱晓华.上海市虹口区预防接种门诊满意度调查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8(1):21-24.
[5]梁滨,沈宏.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开展人性化护理的实践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3):270-271.
[6]曾莉,黄蓉娜,戴映雪,等.成都市预防接种门诊设置和服务情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7,44(8):84-86+1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