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28 12:59: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预成纤维桩和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工作单位80例口腔修复患者参与本组课题研究,选取时间为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按随机数表法将80例口腔修复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n=40例)采用预成纤维桩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n=40例)采用可塑纤维桩修复治疗,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修复效果、修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修复率为95.00%,修复时间为(63.52±5.78)min,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各项临床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口腔修复中应用预成纤维桩可获得确切的临床效果,不仅能提高修复成功率,而且能缩短修复时间,提升治疗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预成纤维桩;可塑纤维桩;口腔修复;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廖燕芬,黄婧,李泽宏.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2):186-187.

0引言

随着口腔修复技术的逐渐完善,近年来,口腔修复材料的种类、质量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1]。在传统治疗中,口腔医生常选择残冠拔除治疗,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口腔问题,但同时会增加患者拔牙疼痛及心理恐惧[2]。为了满足口腔修复要求,改善临床质量,本组课题研究选择了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口腔修复患者,经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治疗,现将临床体会作如下总结。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来我院口腔科接受根管治疗后的残冠患者中,选取80例行桩修复参与本组课题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将80例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分得患者40例,其中,女性患者28例,男性患者12例,年龄为18~63岁,平均(43.21±3.23)岁,共56颗患牙,16颗前牙,40颗后牙;对照组分得患者40例,其中,女性患者30例,男性患者10例,年龄为20~63岁,平均(43.42±3.38)岁,共59颗患牙,18颗前牙,41颗后牙。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纤维桩修复治疗的相关要求;②无其他严重口腔疾病;③患者年龄≥18岁,≤65岁;④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⑤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已接受其他口腔修复治疗方案者;②哺乳期及妊娠期女性患者;③全身性感染疾病者;④其他重要器官疾病者;⑤中途退出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口腔修复患者采用可塑纤维桩修复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认真检查患者的口腔状况,如牙周、牙槽,以及相关的软组织。正确评估患者的牙齿咬合关系,并依据检查结果制作义齿模型。暴露患牙根管及相关组织,经临床观察和X线检查,准确标记纤维桩,根据残根长度调整纤维桩,并对其展开有效应用。减去多余的纤维桩部分,光滑处理后经光固化操作常规粘固,开始实施预备、取模,以及修复等工作。

研究组口腔修复患者采用预成纤维桩修复治疗。预成纤维桩修复治疗的术前准备工作与对照组相似。治疗开始前,准备根管,并通过相关配套设备完成完善根管治疗。操作时,应注意预留4 mm左右的根尖封闭。保留正常的牙体组织,精密测量冠核程度,并对其相关数据进行标记。切割并吹干纤维桩,经酸蚀后,清除多余的化学物质。均匀涂抹粘接药物,经光固化处理后,合理调整纤维桩核位置,开始实施预备、取模,以及修复等工作。

1.3观察指标

(1)临床修复效果判定标准[3]:显效:患者的咀嚼功能恢复正常,无任何咬合不适反应;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咀嚼功能有所提升,但有轻微咬合不适;无效: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咀嚼功能、临床症状均未发生明显变化。(2)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口腔修复时间。(3)依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发生牙根折裂、桩核松动、牙冠松动、牙龈炎等并发症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课题研究所得资料均采用SPSS 23.0进行独立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分别使用t或2检验。若P<0.05,表示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修复效果


经预成纤维桩修复治疗后,研究组出现显效患者22例,有效患者18例,临床修复总有效率为95.00%(38/40);经可塑纤维桩修复治疗后,对照组出现显效患者7例,有效患者21例,临床修复总有效率为75.00%(30/40)。研究组患者的临床修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
 


2.2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时间

研究组患者的修复时间为(63.52±5.78)min,对照组患者的修复时间为(105.38±2.53)min。研究组患者的修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
 

2.3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经预成纤维桩修复治疗后,研究组出现桩核松动1例,牙冠松动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2/40);经可塑纤维桩修复治疗后,对照组出现牙根折裂3例,桩核松动4例,牙冠松动2例,牙龈炎2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50%(11/40)。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

 
3讨论

随着口腔修复技术的不断完善,近年来,可塑纤维桩、预成纤维桩等新型材料在牙体修复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4]。据相关研究表明,纤维材料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改善修复质量,而且有助于减少患者痛苦,提升预后[5-6]。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修复率、修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各项临床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由此说明,与可塑纤维桩修复治疗相比,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更为理想。对口腔修复患者实施预成纤维桩修复治疗,由于该种材质的弹性较好,强度较高,可以与人体组织产生紧密的契合性,进而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牙根固定强度,纠正传递咬合力,帮助患者消除不适症状,恢复咀嚼功能[7]。

综上所述,在口腔修复中应用预成纤维桩可获得确切的临床效果,不仅能提高修复成功率,而且能缩短修复时间,提升治疗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建设,陈卫民.预成纤维桩与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9,35(5):297-299.
[2]刘梦娜,邹红,赵燕,等.传统金属桩、预成纤维桩和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10):1527-1530.
[3]胡静,李广,张娜,等.EverStick可塑纤维桩用于扁形根管桩核冠修复的临床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7,33(1):27-29.
[4]郑荣裕,许骋,孙健康,等.预成性纤维桩应用于残根残冠修复的临床效果及对咀嚼功能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17,41(10):1070-1071.
[5]冯铁军,王玉栋,潘宣,等.预成纤维桩在上前牙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J].广西医学,2019,41(6):717-719,750.
[6]王文洁.可塑纤维桩修复前牙喇叭口根管残根的临床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24):3053-3054.
[7]张静,李京荣,李一妹.纤维桩和铸造桩在全瓷冠牙齿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7):90-9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12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