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阴道斜隔综合征(OVSS)的MRI表现特征,制定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的OVSS的14例MRI资料,所有病例都进行MRI扫描,序列包括MRI平扫(14例)、MRI增强(6例),评价OVSS的部位、信号、及伴随改变。结果14例OVSS中右侧阴道斜隔8例,左侧阴道斜隔6例,T1WI稍低信号5例、高信号9例,T2WI低信号2例、高信号12例。4例伴有盆腔内膜异位,1例卵巢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及出血,2例卵巢滤泡囊肿,1例伴有盆腔脓肿,1例合并斜隔侧巨输尿管。11例行经阴道宫腔镜下阴道斜隔切除术治疗,3例行宫腔镜及腹腔镜联合手术。结论OVSS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有助于治疗前的准确诊断,为临床制定合理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关键词:阴道斜隔;磁共振成像;临床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吴卓遥,郑金霞,朱晴,等.阴道斜隔综合征的MRI的表现及临床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3):212.
0引言
阴道斜隔综合征(obliquevaginalseptum syn-drome,OVSS),以往报道病例较少,但现在认为是一种并非及其罕见的女性生殖道畸形[1],主要表现为双子宫双宫颈,一侧阴道的完全或不完全闭锁[2],有一片两面均覆盖阴道上皮的膜状组织,起源于两宫颈之间,斜向附着于一侧阴道壁,形成一个盲端,隔的后方与该侧宫颈形成隔后腔,通常会伴有同侧肾脏缺如。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一经确诊应尽快行阴道斜隔切除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08月至2019年08月经手术证实的OVSS14例,年龄11~24岁,平均15.8岁。多为青春期女性月经来潮后发现,一年内出现症状就诊的7例,5例伴有经期下腹痛或不规则阴道出血,1例因阴道囊肿就诊,1例出现下腹痛伴发热。13例B超提示子宫发育异常,MRI检查能够进行有效诊断。
1.2检查方法
MRI扫描采用飞利浦Achieval1.5TMR,腹部16通道相控阵线圈,患者仰卧位。主要序列:矢状面T2WI序列,横断面T1WI序列,T2WI序列,T2脂肪抑制序列,DWI序列(b值0、800s/mm2),5例增强扫描采用THRIVE序列,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Gd-DTPA,按0.2mmoL/kg给药,注射速率2.5mL/s。
2结果
2.1阴道斜隔部位
发生在右侧隔后腔8例,左侧隔后腔6例,11例斜隔上无孔,3例斜隔上有小孔并经手术证实。
2.2形态与信号
均表现双子宫双阴道,一侧阴道盲腔不规则扩大,把该侧宫颈遮蔽在内,另一侧阴道腔呈线样,有3例斜隔上有小孔与对侧相通。T1WI稍低信号4例、高信号9例,T2WI低信号2例、高信号11例,因隔后腔内主要为积血或积脓,所以有10例DWI呈高信号。
2.3伴随改变
4例伴有盆腔及宫旁内膜异位,1例卵巢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及出血,2例卵巢卵泡囊肿,1例伴有盆腔及输卵管积脓,1例伴有患侧巨输尿管,11例见盆腔少量积液。MRI定位相及术前超声均发现同侧肾脏缺如。
2.4治疗
14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11例行经阴道宫腔镜下阴道斜隔切除术,3例合并附件囊肿行宫腔镜-腹腹腔联合手术,对于盆腔炎患者抗感染治疗。
3讨论
3.1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不清晰,主要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副中肾管和泌尿生殖窦发育异常所形成。阴道的近段2/3由双侧副中肾管融合形成,远端1/3由泌尿生殖窦形成[3-4]。副中肾管的横向移位,不能和尿生殖窦相通,从而形成闭锁的盲端(阴道斜隔),两侧副中肾管融合失败各自发育形成双子宫、双宫颈和阴道隔畸形[5]。
3.2MRI表现
主要表现为生殖道的发育畸形,子宫形态异常,见宫体及宫颈分离,两侧各有一羊角状宫腔向下延续至宫颈外口处汇合,汇合处见一隔膜斜行延续至一侧阴道壁,隔后阴道腔呈囊状扩张,对侧呈线状改变,少数隔膜上可见小孔连接两侧阴道腔。多呈T1WI高信号,T2WI稍高及高信号,DWI上呈高信号,增强后腔内未见明显强化,囊腔壁明显强化。部分OVSS患者伴随其它改变及泌尿系畸形。
3.3临床治疗
OVSS一经诊断,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传统的阴道斜隔切除术及充分引流是目前最根本的手术方式,操作简单,对首次和再次手术患者安全有效[6]。手术时机最好选择在月经期,阴道壁包块张力大,易于定位。术中用注射器针头沿囊肿波动感最明显处进针,抽取脓液或陈旧血后,提起阴道壁,沿穿刺点电刀切开斜隔达隔后腔,充分电切显露整个阴道腔,确认斜隔完整切除,切缘电凝止血,填塞碘纺纱布压迫止血48-72h后取出。2例合并卵巢囊肿患者行联合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1例合并盆腔、输卵管脓肿,联合腹腔镜下部分大网膜切除、盆腔及肠道粘连松解术,术后抗炎治疗。
综上所述,MRI对于OVSS可以明确诊断,一经发现尽早行宫腔镜下阴道斜隔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治愈率高,且可保护处女膜的完整性,对于青春期女性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顾海磊,唐文伟,郑金霞,等.MRI在阴道斜隔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8,34(2):238-240.
[2]朱松楠,朱颖军.阴道斜隔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7,44(3):262-264.
[3]王轶男,朱兰.女性生殖道发育异常分类介绍[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2):81-83.
[4]Robbins JB,Broadwell C,Chow LC,et al.Müllerian duct a-nomalies:embryological development,classification,and MRI assessment[J].J MagnReson Imaging,2015,41(1):1-12.
[5]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28.
[6]Tong J,Zhu L,Lang J,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70 patients withHerlyn-Werner-Wunderlichsyndrome[J].Int J GynecolObstet,2013,121(2):173-17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