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阴阳灸治疗风湿病患者胃部不适症状 35 例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2-26 17:28:4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观察阴阳灸治疗风湿病患者胃肠道不适症状的疗效。方法 在风湿病住院患者中,选取有胃肠道不适症状者 35 例,予阴阳灸治疗,每日 1 次,疗程为 10 天,以评价其疗效。结果 治疗后患者胃肠道不适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阴阳灸能显著改善风湿病患者的胃肠道不适症状,方法简单易行,疗效确切。

关键词:阴阳灸;风湿病;胃肠道不适;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王秋云 , 张竞 . 阴阳灸治疗风湿病患者胃部不适症状 35 例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7):169,179.
\

0引言

风湿病是以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 [1]。经临床观察风湿病患者大部分有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各种偏方治疗史,导致胃肠受损,症状多变,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笔者自 2016 年至今在风湿科病区应用本法治疗 35 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 35 例,均为风湿科住院病人,男 10 例,女 25 例;年龄 25~65 岁;病程 1 月至 10 年。临床症状见胃脘部疼痛 8 例,返酸 5 例,嘈杂不适 7 例,食已即吐 3 例,频发干呕、恶心 5 例,不欲饮食 7 例。其中类风湿关节炎 15 例、颈椎病5 例、免疫低下症 3 例、强直性脊柱炎 5 例、关节风湿病 7 例。

2治疗方法

2.1取穴
阴部主穴:中脘、气海、膻中、天枢;阳部主穴:胃俞、脾俞、大肠腧。

2.2操作
病人平卧,或俯卧,交替应用。取生姜 1 片(选新鲜老姜, 沿生姜纤维纵向切取,切成厚约 3mm 厚的姜片,大小可据穴区部位所在和选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将其放在穴区,置艾炷(圆锥形,高约 3cm,底部约 4cm2)于其上,点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 3 壮,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日一次,时间在 20~30min。

2.3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 制定。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好转,但未完全消失。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加重。

2.4疗程与疗效记录
疗程均为 10d,记录开始起效时间,显效、有效及无效例数,计算有效率。

3治疗效果

35 例患者中显效 19 例,有效 14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 94.2%,治愈率 54.2%,见表 1。
\

4典型病例

患者,女,55 岁,2016 年 7 月 15 日初诊。类风湿关节炎 7年,未经系统治疗,自行口服止痛药及自行邮购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时轻时重。近期胃痛明显,不思饮食,食粥亦吐,自行停药,关节肿痛加重而来诊,既往体健。查:面黄,痛苦面容,周身多关节肿痛,皮温高,双手握力 3mmHg,上腹压痛。根据目前情况,患者不能耐受免疫抑制剂治疗,予中医外用治疗手段,调胃为目前当务之急,予阴阳灸治疗,1 次后疼痛减轻,自述腹中宽敞,舒服,治疗 5 次后可正常吃软饭、蛋类,2 个疗程后胃部不适症状消失,可耐受免疫抑制及治疗,准许出院。随访至今,病情稳定,胃部无不适症状。

5体会

自 2014 年 10 月风湿病区成立以来,我们详细观察了风湿免疫病病人的情况,90% 病人均有胃部不适病史,严重病人食已则吐,不食则呕,而风湿病免疫抑制剂(缓解病情的药物)均为口服给药,胃不受纳,影响疾病的治疗,开始常规给病人静点药物治疗胃肠道不适症状,出现的问题有起效太慢、疗效差,静点药物太凉,病人疼痛症状明显加重等。故胃部不适症状成为规范治疗的障碍,基于这种情况我们采用了阴阳灸。
(2)穴解:阴部穴:从整体上讲可调三焦,调节气机升降出入 [3],从局部来讲,中脘为胃募穴,《难经·六十七难》有“五脏募在阴而俞在阳”的记载,《素问》说“阳病治阴”,说明募穴可治腑病;阳部穴:均为背俞穴。《难经·六十七难》“阴病行阳,俞在阳”[4],《难经本义》说“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说明俞募配穴可治疗脏腑病。
(3)理论依据: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与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由于脾胃在生理上的相互联系,因而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 [5]。风湿科病人大部分以疼痛为主症,疼痛的病机:“不荣则痛”[6],“不通则痛”[7]。风湿类疾病均为消耗性疾病,大部分病人伴有贫血 [8],故“不荣则痛”为本,“不通则痛”为标。故阴阳灸即可调胃腑功能,又可治病之本。
(4)注意事项:艾灸用的姜应选用新鲜的老姜,宜现切现用,不可用干姜或嫩姜。在施灸过程中若不慎灼伤皮肤, 致皮肤起透明发亮的水泡,须注意防止感染,并发糖尿病患者更要慎重处理。
(5)观察病人治疗前后均无胃镜检查,原因有:患者主症以疼痛为主,缓解疼痛是患者就诊的主要目的;胃镜检查, 患者不耐受,且若治疗前后均做胃镜,病人负担过重。希望同行给予建议,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参考文献:

[1]娄玉钤 , 李满意 .“风湿 病”的病名源流 [J].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3,2(1):37-41.
[2]李国锐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出台 [J].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 ,1995,13(2):5.
[3] 刘云鹤 , 于建春 . 韩景献三焦针法调气论 [J]. 中医杂志 ,2013,54(3):211-213.
[4]郭长青 , 马惠芳 . 论《难经》对针灸学的贡献 [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23(6):7-9.
[5]贺捷 , 周素芳 . 从脾胃为“后天之本”论其与人体发病的关系 [J]. 中医临床研究 ,2013,5(6):57,59.
[6]陈熙鸣 .“不荣则痛”与“荣则不痛”理论与临床探讨 [J]. 黑龙江中医药 ,2001,44(6):4-5.
[7] 郭克栩 . 论“痛则不通不通则痛”[J]. 辽宁中医杂志 ,2005,32(11):1137.
[8] 王金凯 , 孟建波 . 免疫风湿病的血液学变化及治疗进展 [J]. 临床荟萃 ,2005,20(14):839-841.

《阴阳灸治疗风湿病患者胃部不适症状 35 例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26/20181226053243705.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6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