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上颌窦外提升术在口腔种植手术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9 16:47: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上颌窦外提升术在口腔种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上颌窦外提升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及治疗6个月后的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种植体提升高度、美观度评分和咀嚼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6个月后随访总优良率(97.50%)高于对照组患者总优良率(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窦外提升术在口腔种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较高,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种植效果好,对患者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上颌窦外提升术;口腔种植手术;口腔修复;应用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许常春.上颌窦外提升术在口腔种植手术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9):75-76.

0引言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会出现牙齿缺失的情况,而在缺牙患者当中,最为常见的属上颌后牙的单个或者多个缺失,一旦出现上颌牙缺失会影响患者正常的咀嚼功能,无法正常进行日常饮食,还会对牙齿整体美观度产生重大影响[1]。此外上颌后牙缺失后还会影响患者垂直骨量,主要是因为上颌后牙缺失后会出现窦气化、骨质疏松和后牙牙槽嵴萎缩等多种现象进而影响其垂直骨量,造成其无法直接进行相关口腔种植手术或者采用常规口腔种植操作较困难,影响种植修复的效果[2]。为解决这一问题,多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和上颌窦外提升术进行口腔种植,虽然上颌窦内提升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是对于部分骨垂直高度<5 mm的患者无法提够充足的骨垂直高度,影响后期种植效果,于是现多采用上颌窦外提升术,可有效将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骨结核完好,保证义齿能有正常咀嚼功能[3]。本次研究特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进行对比治疗,研究上颌窦外提升术和上颌窦内提升术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35~71岁,平均(42.64±5.83)岁,上颌窦底垂直剩余牙槽骨高度4.35~7.54 mm,平均(5.46±0.34)mm;观察组患者40例,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33~68岁,平均(43.54±5.27)岁,上颌窦底垂直剩余牙槽骨高度4.47~7.36 mm,平均(5.25±0.50)mm。排除标准:①经曲面断层片测量,未出现垂直骨量不足者;②上颌后牙缺失时间未达3个月以上;③上颌窦存在重大病变者;④患者及家属不同意参加此次研究。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剩余牙槽骨高度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以上患者均在治疗前进行相关检查,在手术前1周对两组患者进行全口洁牙术,随后每日采用医用漱口液对患者进行口腔清洁。

对照组患者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具体如下:对患者采取局部浸润利多卡因并行上颌神经阻滞麻醉,随后将患者牙槽嵴顶作水平切开,将患者粘骨膜瓣进行分离以便充分暴露牙槽嵴,将种植体以合适的方向植入患者口腔后做好备孔,再使用骨挤压提升器敲击即可,需要注意的是种植体的大小、长度应根据个体差异适当选择,最后复位患者粘骨膜瓣并缝合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上颌窦外提升术,具体如下:麻醉操作与对照组患者一致,将患者缺牙牙槽嵴顶偏腭侧水平切开以便剥离脸颊侧边的粘骨膜瓣,将患者上颌窦前壁暴露在手术区域,在患者骨壁处使用球钻做一弧形沟槽并用开窗前固定,将患者上额窦前壁暴露与分离之前需要在上额窦前外侧壁做钻磨。然后确认每位患者需植入的种植体长度,最好备级操作,再将种植体联合人工骨粉植入后采用胶原膜覆盖,最后缝合粘骨膜瓣完成手术。1周内引导患者口服抗生素并连续使用2周医用漱口水,叮嘱患者及家属注意日常保暖,切勿感冒,定期复诊。

1.3效果判定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主要包括种植体提升高度、美观评分及咀嚼功能评分,其中美观和咀嚼功能评分满分均为10分,分数越高效果越好。

治疗6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经过X线检查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结合情况,其中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结合完好,义齿功能正常为优;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结合良好,有轻微松动但不影响正常功能为良;种植体完全松动,影响正常咀嚼功能为差。总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使用(%)进行表示,经由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经由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种植体提升高度、美观度评分和咀嚼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
 

观察组患者6个月后随访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总优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
 

3讨论

在大多数上颌后牙缺失患者中,绝多数患者都会因上颌窦气化而出现垂直骨量不足的现象,导致其无法直接采用种植手术,即便后期进行种植手术仍然可能会影响其修复效果[4]。上颌窦内提升术属于上颌窦提升术的一种,是指在种植过程中利用专业的器械对上颌窦底进行冲压,并植入些许自体或异体碎骨来达到提升上颌窦的作用,该种手术虽然对患者手术创伤较少,手术范围小,过程较简单,具有一定安全性,但是针对部分骨垂直高度<5 mm的患者效果不佳,患者在进行手术后仍然可能出现骨垂直高度不够的现象[5]。

上颌窦外提升术则打破了以往上颌后区无法种植的禁忌,特别适用于骨量严重不足的患者,通过上颌窦外提升术可有效增加患者骨垂直高度,能大幅度提升上颌窦,增加其骨量,也有利于患者上颌后牙区的牙种植准备工作[6]。相较于上颌窦内提升术,上颌窦外提升术虽然手术范围较大,但是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医生手术视野清晰度较高,便于医生更好地把握植入方向,进而提升成功率,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手术,对患者窦黏膜损伤少,很少出现术后反应[7]。通过本次研究也可发现,观察组患者种植体提升高度、美观度评分和咀嚼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6个月后的随访结果也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上颌窦外提升术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已形成较好的骨结合,不影响义齿的正常功能。

综上所述,上颌窦外提升术在口腔种植手术中的效果确切,尤其适合骨量严重不足的患者,帮助患者早日在上颌后区种植义齿,尽快恢复正常咀嚼功能。

参考文献

[1]么甲申,孙喜玲,王国义.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上颌窦内提升术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2017,7(7):48-50.
[2]陈一.口腔种植修复中CBCT评估上颌窦提升术的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1):383.
[3]吴学军,严奉国.超声骨刀在口腔种植上颌窦提升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24):3778.
[4]王娜,曲哲,周宏志,等.CGF在上颌窦外提升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口腔医学研究,2018,34(2):186-189.
[5]陈爱和,邓秋明,李惠山.骨挤压器在闭合式上颌窦提升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2):27.
[6]李林峰,李月,李瑞玉,等.骨移植和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上颌窦提升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34):5558-5564.
[7]王东,丛云,纪子成,等.口腔种植修复中实施上颌窦内提升技术的实践价值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14):48,5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54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