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麻醉护理对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8 17:38: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麻醉护理对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麻醉护理,观察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更好(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麻醉护理能够进一步强化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的镇痛效果,同时降低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为产妇的生命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时加快产妇的康复速度。

关键词:麻醉护理;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镇痛

本文引用格式:徐婕妤,张诗,汤彩云,等.麻醉护理对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0):204-205.

0引言

当胎儿体位不正或者产妇遇到难产的情况时,产妇就要接受剖宫产手术。剖宫产手术会让产妇产生强烈的疼痛感,不仅会影响到产妇的正常进食,严重还会影响产妇的泌乳,从而影响胎儿正常的营养摄取,所以产妇剖宫产术后的疼痛护理非常重要[1]。有效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同时降低患者剖宫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保证产妇安全的同时,进一步加快产妇的康复速度[2]。选取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麻醉护理,进一步探讨麻醉护理对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镇痛中的临床价值,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产妇年龄20-30岁,平均(25.32±1.69)岁,孕周35-42周,平均孕周(38.67±1.95)周;观察组产妇年龄22-28岁,均(25.46±1.77)岁,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8.54±1.87)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产妇都不存在妊娠高血压、器官严重性病变等情况。所有产妇以及产妇家属对研究内容完全知情,并且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的伦理委员会也了解本研究所有内容,并且予以批准。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全程、实时的检测产妇的血压、脉搏、心率等各项生命体征。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给予麻醉护理,具体措施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大多数产妇对剖宫产以及麻醉都产生明显的恐惧心理,在麻醉之前紧张、恐惧心理相对强烈,会导致机体出现其他的异常反应,例如血压异常升高等等,这反而会增加剖宫产的风险性。因此在麻醉之前护理人员要对产妇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首先向患者讲解剖宫产的相关知识,让产妇更加全面的了解剖宫产;其次讲解麻醉的相关知识,让产妇对麻醉有正确的认知,最后就是利用医院的成功案例来鼓励和安抚产妇,通过深度的交流与沟通逐渐消除产妇的紧张、恐惧心理,使得患者能够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更加良好的心理状态,降低其他意外情况的发生概率,同时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妇的依从性。②创造良好的手术环境。护理人员还要注重产妇的手术环境,将手术的温度保持在23℃左右,湿度保持在50%左右,以期创造最理想的手术环境,极大程度上提高产妇的舒适度。良好的手术环境也会使得产妇更加安心,预防紧张等不良心理的产生。③药敏试验。在麻醉之前对产妇进行麻醉药敏实验,判断产妇对麻醉药物是否存在反映迟缓的情况或者是其他的过敏反应,确认产妇可以进行麻醉之后帮助产妇保持最适合麻醉的体位,增强产妇的舒适度。④输液护理。对于年级相对较大的产妇,在输液的时候要保证最合理的输液速度,输液速度过快极大程度上会增加意外情况的发生概率。同时还要注重穿刺部位的查看,防输液管脱落、滑针等情况的发生。⑤麻醉之后实时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如果产妇出现苏醒迟缓的情况,要立即分析原因,确定是产妇个人原因之后适当的延长苏醒观察期,如果是其他原因导致则需要立即对产妇进行处理。

1.3观察指标。①比较镇痛效果。利用WHO制定疼痛分级标准,将产妇的疼痛总共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0级、Ⅰ级、Ⅱ级以及Ⅲ级。其中0级、Ⅰ级、Ⅱ级以及Ⅲ级。镇痛有效率=(0级例数+Ⅰ级例数)/总例数×100%。②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资料数据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镇痛效果比较情况。观察组镇痛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


2.2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详见表2。


\

 
3讨论

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肽胺类局部麻醉药物,通过对钙离子传送通道产生抑制来达到抑制神经兴奋和传导的目的,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在使用罗哌卡因辅以有效的麻醉护理,能够进一步强化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产妇的疼痛感被有效的缓解,应激反应的发生概率就会明显降低,产妇的生命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3]。并且麻醉护理中还对产妇进行了有效的心理护理,产妇的心理状态得到有效的调节,剖宫产过程中不会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生命体征平稳,产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也明显降低[4]。在本文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镇痛有效率为96.0%,对照组镇痛有效率为62.0%,观察组镇痛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麻醉护理的应用进一步强化了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的镇痛效果,产妇的疼痛感被明显削弱,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同时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0.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12.0%,充分说明麻醉护理的应用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产妇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进一步强化护理措施的安全性,产妇的康复速度明显加快。

综上所述,麻醉护理能够进一步强化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的镇痛效果,同时降低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为产妇的生命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时加快产妇的康复速度。

参考文献

[1]钟影,汤琼瑶,薛祥庆.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产妇不同体位干预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8,07(07):45-48.
[2]陈涛,吴奕涵,敖保林,等.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8,03(05):1167-1170.
[3]何春红,吴华苗,钟美雪.体位护理在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6,02(24):4124-4125.
[4]谭祖英,马杰,侯芳,等.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剖宫产麻醉镇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6,01(06):607-6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45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