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氯氮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比较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8 17:15: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比较利培酮与氯氮平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氯氮平治疗,观察组接受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氯氮平与利培酮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当,但相比于氯氮平,利培酮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减少临床不良反应,值得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利培酮;精神分裂症;氯氮平;疗效;认知功能;不良反应

本文引用格式:薛晔,谭国华.氯氮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228-229.

0引言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一类多发性疾病,病因较为复杂,临床认为其和患者的遗传因素、不良的生活事件、以及神经递质异常等改变相关,如不及时就医治疗,则会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和困扰[1]。本研究选取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利培酮与氯氮平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与精神分裂症临床诊断标准(ICD-10)相符;②本次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在详细了解此次研究内容后自愿参与,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①近期内未接受类似药物治疗;②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③过敏体质。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17:13例,年龄20;53岁,平均(37.2±10.5)岁,病程0.4-5年,平均(2.7±0.6)年;观察组中,男女比例18:12例,年龄21-52岁,平均(36.8±10.3)岁,病程0.3-6年,平均(3.1±0.8)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氯氮平(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4021425)口服治疗,初始剂量为每次25 mg,每日2次,后根据病情进行调整,每日不能超过400 mg。观察组患者接受利培酮(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0160)口服治疗,初始计量为每次1 mg,每日2次,后根据病情进行调整,每日不能超过6 mg。两组均以2个月为1疗程。

1.3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2-3]。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与认知功能以及不良反应情况。①疗效评判标准:根据PANSS(神经分裂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表)的减分率进行评价,PANSS减分率不低于80%即为治愈;PANSS减分率50%-79%即为显效;PANSS减分率25%-49%即为有效;PANSS减分率未超过25%即为无效;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②采用MMSE(简易智力量表)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判:评判内容包括时间定向、语言、记忆、计算力以及注意力等,总分30分,越高的评分表明越佳的认知功能。③临床不良反应包括:肌张力增强、心动过速、嗜睡、静坐不能、便秘以及失眠等。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处理本研究数据,以卡方χ2检验本次研究的计数资料,采用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P<0.05时表明本次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详见表1。

\
 

2.2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详见表2。


\
 
2.3两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6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详见表3。

\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患者多表现为精神活动的明显异常,如思维、行为、感知以及情感等方面的改变。患者的意识和智能往往并不出现异常,病情常呈反复发作性,迁延难愈,常有患者伴有认知功能损害等情况。研究认为,认知功能能较为准确地反映精神分裂症的病情和症状严重程度,通过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其社会功能亦得以重塑,临床研究发现,去甲肾上腺素与乙酰胆碱以及多巴胺等神经元均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临床主要通过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助患者尽快恢复社会功能。氯氮平是其中一类常用药物,能有效抑制患者的妄想、兴奋躁动以及幻觉等,且见效快,但长期用药容易引起心电图改变以及便秘等不良反应。利培酮是一类苯丙异恶唑衍生物,对多巴胺5-HT2与D2受体的亲和力较强,能通过纹状体D2与前额皮质的D1受体,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且吸收快,不会造成严重的临床不良反应情况,临床用药安全性较为理想[4-6]。

本次研究对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给予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结果发现,利培酮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氯氮平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67%,(P<0.05),表明氯氮平与利培酮的疗效接近,但后者的安全性更高,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更优。

综上所述,氯氮平与利培酮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当,但相比于氯氮平,利培酮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减少临床不良反应,值得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高思梦,滕辉,何兰,等.阿立哌唑、利培酮和氯氮平对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01):1-2+5.
[2]莫小俊.氯氮平片与利培酮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4):52-53.
[3]张欣,桂敏.氯氮平、奥氮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对比研究[J].吉林医学,2019,40(03):553-554.
[4]魏艳艳,李文学,张威.氯氮平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8,38(12):101-103.
[5]朱德超.比较利培酮与氯氮平对男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08):77-79.
[6]解凯,李德重,刘树林,等.利培酮与氯氮平合并哌罗匹隆应用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46(03):454-4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45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