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自制小儿消食合剂对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方法将50例小儿消化不良患儿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服用自制小儿消食合剂,对照组口服江中小儿健胃消食片,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中医症状总积分、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和患儿舌象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的中医症状总积分、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小儿消食合剂对小儿消化不良症状效果明显,能够较快改善不良症状,临床效果好,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自制小儿消食合剂;小儿消化不良;临床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李强,张玉国,代晶,等.陆长清小儿消食合剂在小儿消化不良中的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215,220.
0引言
小儿消化不良是儿科一种常见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腹胀、早饱、嗳气、厌食、恶心、呕吐等消化功能障碍症状,通常是由于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全、家长喂养方法不当,造成胃肠负担过重,造成消化系统紊乱[1]。中医将小儿消化不良划归“积食”“伤食”范畴,可对脾胃造成损伤,长时间积食会造成小孩营养不良、发育迟缓[2]。对此,我院自制小儿消化不良合剂,可短时间内治疗由于小儿饮食不节造成的脾胃损伤以至厌食、恶食症状。笔者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我院中医儿科收治的50例小儿消化不良患儿,口服自制小儿消食合剂治疗,取得显著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象来源为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我院中医儿科就诊的小儿消化不良病症患儿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0.6~6岁,平均(2.4±0.4)岁,病程0.2~1.4年,平均(1.0±0.2)年,将这50例患儿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1.2.1中医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诊断参照《2017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的中医辨证标准,辨证属积滞·脾虚夹积证[3],主要证候为:面色萎黄、脾气虚弱、运化无力、因虚致积、大便溏薄,日行2~3次,夹有乳片或食物残渣,呕吐酸腐,不思饮食,食则饱胀,食而不化,脘腹胀满,舌淡红,形体消瘦,夜寐不安,舌淡红,苔白腻,脉细滑,指纹淡滞。小儿均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呕吐等症。
1.2.2西医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中国儿童FD(Functional Dyspepsia)的共识意见》的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标准[4]:辅之血常规、粪便或肠镜检查确诊为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口服江中小儿健胃消食片(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6021464),主要成分为:山楂、麦芽、莱菔子(炒)、蔗糖、滑石粉、硬脂酸镁。用法用量:嚼服,0.5~1岁,1片/次,2~4岁,2片/次,5~6岁,3片/次,3次/d,7 d为1个疗程。
1.3.2观察组
太子参6 g,扁豆6 g,山楂10 g,炒麦芽10 g,乌梅6 g,槟榔6 g,二丑3 g,薄荷3 g,甘草3 g,上药加水煎服150 mL。0.5~1岁,10 mL/次,1~1.5岁,15 mL/次,1.5~3岁,20 mL/次,4~6岁,30 mL/次。3次/d,7 d为1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2)观察对比两组患儿中医症状总积分;(3)观察对比两组患儿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变化;(4)对比两组患儿舌象变化。
1.5评价标准
(1)疗效标准:痊愈为临床证候完全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为临床证候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为临床证候有一定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为临床证候无改善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2)根据自制中医证候积分表计算积分;治疗前后各计算1次。按无、轻度、中度、重度,主症分别记为0分、1分、3分、5分,次症分别记为0分、1分、2分、3分。
1.6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采用t和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分积分较接近,P>0.05;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中医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儿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对比
治疗前,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数值较接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3结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儿童饮食营养的多样化和精细化,小儿消化不良成为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通常是由于儿童脾胃发育尚不完全,儿童对饮食的自控能力不足,加之家长对儿童摄入营养和饮食习惯培养控制不当,造成儿童无法正常抵御外邪侵入,造成脾胃虚弱,部分家长追求迅速治愈,给小儿服用疏通肠胃和抗生素药物,加重脾胃负担,形成恶性循环。
小儿消化不良症是西医诊断的病症,西医认为由于儿童整个消化系统的肌层发育不完全,消化酶分泌不足,肠道菌群易失调,一旦受外界不良影响,易造成儿童消化功能无法满足食物消化需要,造成消化不良。
中医认为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脾本虚弱,运化不及,乳食稍有增加,则易积食,食积日久,脾虚更甚。因此脾虚夹积是小儿积滞的重要病机,也是小儿积滞的不可或缺的证型。小儿消食合剂以补脾开胃,消食化滞于一炉,补中寓消,消中寓攻,药味平和,方中太子参、扁豆补脾养胃,山楂、炒麦芽开胃消食,二丑、槟榔消积化滞,乌梅、甘草酸甘化阴、养胃生津,薄荷疏肝胃滞气,全方补脾而不碍胃,消滞而不伤正,甘酸和中。用于小儿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症,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分别为(9.1±0.7)分和(8.9±0.5)分,积分较接近,P>0.05;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中医症状总积分为(2.6±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5±0.7)分,P<0.05,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采用自制小儿消食合剂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可有效改善消化不良症状,提升治疗效果,达到消积滞、补脾胃的目的,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郝莉,贺金娥.自制消化合剂治疗小儿消化不良40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3,14(5):2701-2702.
[2]陈庆健.儿消食合剂中4种药材的薄层鉴别[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6,44(7):63-64.
[3]刘佶.健儿消食口服液加赖氨酸维生素B12合剂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17(9):3119-3200.
[4]陈捷.乐食合剂为主治疗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电图节律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8(6):1270-127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