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溧阳地区农村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及高危因素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8 10:57: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了解溧阳农村地区45~60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4月选取190名在溧阳地区行“两癌”筛查的45~60岁农村女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90名女性中,发生MPS者102例,MPS发生率为53.68%;居于前5位的围绝经期症状依次为眩晕(57.89%)、疲乏(54.74%)、骨关节肌肉痛(54.21%)、头痛(52.11%)、失眠(48.42%);不同年龄、月经状况、运动频率、工作生活压力MPS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月经状况与工作生活压力为MPS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溧阳农村地区女性MPS发病率与不高,不同年龄、月经状况、运动频率、工作生活压力大的女性MPS发生情况有差异,其中月经紊乱、工作生活压力大的农村妇女更易发生MPS,应根据不同特征女性制定MPS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围绝经期;农村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危险因素

本文引用格式:唐琛.溧阳地区农村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及高危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6):296-297.

Prevale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enopausal Syndrome in Rural Women in Liyang

TANG Chen

(Liy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yang Jiangsu)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in rural women in Liyang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developing relevant intervention measures.Methods 190 PM women who underwent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Liyang area we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Results Among the 190 rural women,102 were assessed as MPS and the prevalence of MPS was 53.68%.For all the respondents,the top five MPS symptoms were dizziness(50.7%),fatigue(54.74%),muscle and joint pain(54.21%),headache(52.11%),and insomnia(48.42%).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 of MPS among different ages,menstrual status,exercise frequency and stress(P<0.05).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menstrual status and stress were risk factors for MPS among the respondents.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MPS isn’t high among rural women in Liyang,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 of MPS among women with different ages,menstrual status,exercise frequency and stress.The prevalence of MPS is high among rural women with menstrual disorder and stress.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MPS should be formula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women.

KEY WORDS:Perimenopausal;Rural female;Perimenopause syndrome;Risk factor

0引言

围绝经期是每位女性必经的一段特殊,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内分泌系统的改变,以及女性个体素质、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围绝经期女性出现各种与绝经相关的症状,如:月经紊乱、血管舒缩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骨质疏松等,称为围绝经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MPS)。这些症状轻重不一,可以持续到绝经之后2-3年,甚至5-10年,给妇女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等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1]。本研究通过调查溧阳农村地区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的发生情况及进行高危因素分析,以期为临床防治该病提供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9年4月选择溧阳农村地区行“两癌”筛查的女性,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近三月内未服用过性激素的45~60周岁妇女为研究对象,经知情同意后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6份,剔除不完整女性资料4份,有效回收问卷190份,有效率达95%。

1.2研究方法

通过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Modified Kupperman Index Score,KMI)采集数据研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包括:被调查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基本信息,以及月经、婚育史,妇科既往疾病史和手术史等项目。基本人口学资料、月经史、婚育史、体育锻炼时间、工作生活压力等一般情况。KMI[2]包括13个项目,对出汗潮热、感觉异常、失眠等进行症状自评,每一症状按4级评定,0分为无症状,1分为轻度症状,2分为中度症状,3分为重度症状。每个症状实际得分为:该症状固定指数×症状轻重程度。出汗潮热加权指数为4,感觉异常,失眠,紧张、焦虑,性生活情况及存在泌尿系问题的加权指数是2,其余症状指数均为1,总分为0~63分。评分>6分则判定存在围绝经期综合征[2],0~6分为无症状,7~15分为轻度症状,16~30分为中度症状,>30分为重度。患者根据自身感觉回答各个问题,评定围绝经期女性MPS的发生情况。所有调查问卷均在通过培训合格的医务人员说明填写要求后,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对于受试者不理解的部分,医务人员可给予简单解释但不使用暗示性语言,填写完成后当场回收,后由两名医护人员录入并核对数据,保证数据正确完整性。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对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用2检验进行率的分析;对非正态分布的变量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溧阳地区190名行“两癌”筛查的45~60岁的农村女性中,年龄45~49岁96人(50.53%),50~54岁73人(38.42%),55~60岁21人(11.05);月经初潮年龄<12岁43人(22.63%),≥13岁147人(77.37%);孕次0~1次42人(22.10%),2~3次117人(61.58%),≥4次31人(16.32%);产次0~1次131人(68.95%),≥2次59人(31.05%);月经正常101人(53.16%),紊乱31人(16.32%),绝经58人(30.52%);家庭人均收入1500~3000元104人(54.74%),3000~5000元40人(21.05%),>5000元46人(24.21%);学历初中及以下177人(93.16%),高中及大专13人(6.84%);身体质量指数18~23.9有122(64.21%)人,≥24有68人(35.79%);平时运动频率每周一次以下70人(36.84%),每周2~3次97人(51.05%),每周3次以上23人(12.11%);工作生活压力较小者52人(27.37%),工作生活压力一般者110人(57.89),工作生活压力较大者28人(14.74%)。

2.2KMI各症状分布情况

调查发现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不一,按发生率高低依次顺序为,眩晕、疲乏、骨关节肌肉痛、头痛、失眠、感觉异常、心悸、抑郁、泌尿系症状、皮肤蚁走感、潮热汗出、性交痛、情绪波动。均以轻度发生为主,具体见表1。

2.3MPS发生情况

190名围绝经期农村妇女发生MPS102例,MPS发生率为53.68%;其中轻度、中度分别为78和26例,未发现重度MPS,不同特征女性比较,不同年龄、月经状况、运动频率、工作生活压力MPS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
 

2.4 MPS发生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发生MPS为因变量(0=否,1=是),根据单因素2.3统计结果显示统计学相关的变量为自变量:年龄、月经状况(月经规律=1,月经紊乱=2,绝经=3)、平时运动频率(每周小于等于1次=1,每周2至3次=2,每周大于3次=3)、工作生活压力(较小=1,一般=2,较大=3)。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果显示月经状况、工作生活压力是MPS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详见表3。


\
 

3结论

围绝经期是妇女自生殖旺盛的性成熟期步入老年期的生理过渡阶段,有研究显示女性发生自然绝经的年龄通常在45~55岁,研究显示我国围绝经期女性现已达1.6亿人,预计到2030年将达2.8亿,全球将增长到12亿,部分女性在这一时期会出现MPS,主要表现为烘热,进而汗出,精神倦怠,烦躁易怒,头晕目眩,耳鸣心器,失眠健忘,腰腿酸痛,手足心热,或伴有月经紊乱等[3],激素水平的波动被认为是MPS形成的主要原因,此段时间女性的卵巢功能日渐衰退,雌激素水平持续下降,致患者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女性在围绝经期出现的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各不相同,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本次调查研究显示,溧阳农村地区围绝经期女性MPS发生率为53.68%,接近全国50%的发病率[4],低于张琛[5]等报道的社区居民74.7%的发生率。说明围绝经期症状对半数以上的围绝经期女性带来了的身体和心理、生活和工作的困扰。本次调查结果提示出现的围绝经期相关症状排名前三位的为眩晕(57.89%)、疲乏(54.74%)、骨关节肌肉痛(54.21%)。此结果与王凯荣[6]等报道的宁夏山区农村围绝经期妇女的结果相似,排名前三位的症状为疲乏(65.57%),眩晕(63.04%),失眠(61.52%);与陆亦琼等[7]报道的上海地区围绝经期妇潮热出汗(53.2%)、骨关节痛(47.6%)、性生活障碍(45.2%)有差异,提示农村与城市围绝经期妇女发生症状有差别。溧阳地区农村妇女一般情况调查显示受教育程度较低,收入不高,工作生活压力不大,每周适当运动,基本从事体力劳动,而城市人群高学历、高收入、高压生活,从事脑力劳动为主,个体素质、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差异导致了地区症状发生的差别。本研究显示不同年龄、月经状况、运动频率、工作生活压力MPS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月经状况与工作生活压力为MPS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李满茹等[8]研究发现压力、人均年收入、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月经情况均为影响MPS的因素。另有研究显示[9]年龄、家庭摩擦、教育情况、食欲情况、月经状况对围绝经期综合症发病有影响。

总之,MPS的对发生为围绝经期人群所特有的疾病,并会增加某些慢性疾病的发生率[10],对围绝经期女性造成身心伤害,MPS的发生不仅仅是内分泌的改变,与社会环境、个体因素等多方面有关,通过对溧阳地区农村妇女的调查研究,基层医院在临床防治MPS可根据此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及有效的健康管理策略,以提高农村妇女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范振宇,杨娟.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与治疗[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32):12-16.
[2]贾庚,王树越,苗盛,等.长春市某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6):6090-6092.
[3]席思思,白文佩.更年期患者的就诊特点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7):804-807.
[4]董雪婷,吕盼军,王丽,等.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18,40(7):58-60.
[5]张琛,柳晓琳,李君.675名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2):270-273.
[6]王凯荣,崔鹏,李洁,等.宁夏南部山区回族、汉族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9,2(41):124-128.
[7]陆亦琼,汤振宇,许薇,等.上海市南京东路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1,18(2):209-212.
[8]李满茹,董子启,杨丽,等.围绝经期妇女绝经症状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7,15(8):71-73.
[9]王慧.石家庄市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D].河北: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7.
[10]王丹瑾,李黎,谢少欧,等.绝经期综合征的分级全程化管理初探[J].中国医药导刊,2018,9(20):534-54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38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