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李铁教授提出的通经透络法治疗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接受非手术治疗的将8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甘露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经透络法。通过认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HI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HISS评分均有降低,观察组降低明显,两组分数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经透络法能显著提高出血性中风病人的临床总体疗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通经透络法;出血性中风
本文引用格式:周正国,李铁,曲芳.李铁教授治疗出血性中风经验总结[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0):324+326.
0引言
出血性中风是因高发病率,高死亡率、致残率,一直为临床医生关注。国家级名老中医李铁教授善治急危重症,疑难杂症,笔者有幸侍诊其右,今举隅老师治疗神经科重症出血性中风的经验。笔者在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采用李铁教授通经透络法治疗出血性中风病人疗效显著,汇总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42-78岁,平均
65.7岁,所有病例均符合纳入标准。中医诊断标准:目前仍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所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主要症状;起病骤急,神昏,昏愦,鼻鼾痰鸣,半身不遂而肢体强痉拘急,项强身热,躁扰不宁,甚则手足厥冷,频繁抽搐。次要症状:头痛,偶见呕血,大便干燥,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弦滑数。西医诊断标准[2]:①既往高血压史,且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②患者为时间小于24 h的首次发病;排除标准:排除既往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治疗组,通经透络法(针刺选穴:百会、曲池、内关透外关、足三里、太冲为主,五穴三向刺络的治疗方法),针刺疗法1日1次,手法:平补平泻。甘露醇(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100 mL,日2次,静脉点滴。静点次数根据出血量调整,然后逐渐减量。疗程:10天。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快速静滴,静点次数根据出血量调整,然后逐渐减量。疗程:10天。
1.3疗效评定。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前后NHI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NHISS评分为临床效果的评定依据。显效:治疗后,患者的NHISS评分减少90%及以上;有效:评分减少60%-89%;无效:治疗后,评分减少60%以下,且患者病情逐渐加重,甚至死亡[3]。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如果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2.1治疗前将两组患者的NHIS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NHISS评分均有降低,观察组降低明显,两组分数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77.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中风疾病是指由于邪盛正衰,脏气不通,经络不用,邪气上犯于脑,邪气外鼓,正气内收,络脉受伤,络破血溢,导致出血性中风。急性出血性中风属于中医急难危重之证,更是“风、痨、臌、膈”四大难病之首。出血性中风病位在脑,与肾肝脾关系密切,病因包括风、火、痰、虚、瘀。《素问·调经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复反则死”。其临床上以痰瘀化热者居多。故治疗时应以使痰瘀去,腑热清,经遂畅达,气血流通,病自易愈。李铁教授针对中风病急性期,提出“瘀血痰毒未除为患”的病机观,创立“引经透络、养血安中、填精益髓”治疗原则,在临床上起到了良好的治疗作用。追踪溯源《灵枢•官针》“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制定出“针行其气通十二经,针化其血透达脑络”的通经透络法,对于出血性中风痰热内闭心包证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脑出血的病因分为原发性(高血压、脑动静脉畸形、淀粉样变等)、继发性(高血压、淀粉样变、颅内动脉瘤、大动脉粥样硬化等)。高血压脑出血属于急性脑血管中急危重证,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微动脉瘤破裂脑出血是临床主要发病原因,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可以造成严重影响[4]。脑出血在发病早期即有明显的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可能危及生命。急性脑出血的患者病情加重或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于脑血肿的发展速度及再出血的出血量,而这些都是临床医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或者预后的主要标准,甚至是金标准。Dowlatshahi等[5]认为临床常用的改良Rankin量表绝对临界值比相对临界值多5-6或6时,评估脑出血的最终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才用统计学的临床意义。任鑫实验研究显示急性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周围组织NF-κBP65高表达可以作为评估指标之一[6]。汪淳等[7]通过实验指出针刺可以通过促进脑内血肿的吸收,减轻脑水肿。而本研究表明通经透络法联合脱水剂对脑水肿疗效好,副作用少,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不足之处:临床观察病例人数略显不足,缺乏大样本循证医学依据,其病理生理反应及改善脑缺血缺氧的时间窗、改善程度以及量化指标不足,均制约本研究的深入延伸。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s].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
[2]王明哲,张亮,姜文斐,等.益气化瘀豁痰法防治高血压脑出血后二次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11):1544-1547.
[3]杨春祥,王爱萍,邓超,等.硝苯地平联合甘露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循环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3,12(9):1471-1472.
[4]周文,董美华,孙西周,等.补阳还五汤配合西药分期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6,37(8):971-973.
[5]D o w la t s h ah i D,D e m c h u k A M,F lah e r t y ML,e t al.Defining hematoma expansion i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relation ship with patient outcomes[J].Neurology,2011,(76):1238-1244.
[6]任鑫.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IL-17与NF-κBP65的表达[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3):314-317
[7]汪淳,何立.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小脑出血术后共济失调的疗效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6,30(1):29-3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