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欠发达地区民族医学院“学教研”复合型医学人才导师制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7 15:15: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旨在探寻“学教研”复合型医学人才导师制学生的培养方式,构建以专业学习为基础,理论讲述为提升,科学研究为宗旨的“学教研”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导师制培养模式。方法以欠发达地区民族医科院校为例对大学导师制的培养宗旨、培养模式与培养重点进行调整。以科学研究为导向,对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及个人能力进行锻炼。结果培养具备学习能力、授课能力与科研能力并存的复合型医学人才,以解决我国应试教育对人才培养所遗留的短板问题及我国目前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缺乏的现状,为新医改政策下医学教育事业的适应性发展变化及高校教育教学制度的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结论“学教研”复合型导师制为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升人才输出质量、拓宽学生视野,间接推动医学教育教学及医学科学研究的发展与进步提供研究方向。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民族医学院校;欠发达地区

本文引用格式:赵士博,曾雨竹,黄锁义.欠发达地区民族医学院“学教研”复合型医学人才导师制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2):362-363.

0引言

本科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人才培养和输出的主要途径[1]。通过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与探索,对欠发达地区民族医科院校的本科生导师制进行改良并付诸于实践。“学教研”型导师制的应用,旨在转变学术观念,重视教学研究,视教研为学术研究的一翼。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研究能力,在教的研究与学的研究的双边活动中实现育人的价值[2]。需培养具有突出的学习能力、优秀的教学手段与严谨的科研精神的“学教研”复合型医学人才。

培育创新型本科人才是现代高校面临的共同任务,而其科研能力的培养被普遍认为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条直接有效的途径[3]。导师制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教育模式,在我国高校中的推广十分广泛。本科生导师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积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科研能力和素养具有重要意义[4-5]。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发展是应对医学和健康科学研究人员减少的重要干预措施[6]。

\


 
1“学教研”型本科生导师制

1.1本科生导师制的定义及起源


本科生导师制(以下简称:导师制)的具体内涵:指高等学校以制度的形式,学生自大学本科低年级至毕业班的在校学习期间,为其配备专业导师,导师不仅传授已有知识,更要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7]。导师制最早可追溯至14世纪的英国,这种以导师为核心、通过导师指导学生学习生活的教育制度。牛津大学也因此跻身世界一流高校名列,引得全世界高校纷纷效仿、改良创新。逐渐形成了今日各大高校应用于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制度。本科生导师旨在于培养学有余力的本科生进行科学研究、社会调查、技能实践等能力的培养,其重心是为丰富本科生的课余时间,锻炼本科生的综合能力,为有深造想法的本科生奠定科研与实践基础。

1.2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的现状

导师制在我国主要应用于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极少数高校应用于本科生的培养上。导师制的应用与推广,不仅给予了本科生加强自身锻炼的机会,更多的则是在考研上展现自身的优势。同期入学的新生,在导师制培养下所展现出的思维与技能方面都更具有创新性与逻辑性。导师制可以培养学生出苦耐劳的精神与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现今社会浮躁之风盛行,科研态度尚需端正。医学教育事业事关我国医疗与科研水平的高低,医学专业本科生作为服务基层、面向大众的基础医疗群体,需要进一步的培养于锻炼,导师制在医学人才的深入培养与基层医疗水平的提升当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关键作用。

1.3“学教研”型本科生导师制的概况

“学教研”型本科生导师制是在传统导师制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研究生导师制的培养重点主要是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学教研”型导师制则是以学习为基础,通过学习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进行讲授,培养本科生的教学能力,同时通过导师示教与指点,接触科学研究,逐渐形成个人独有的科研思维。现今各大高校将专业学习与科研分离,仅有少数学科兼顾科研,对本科生的进一步发展有所阻碍。“学教研”型导师制不仅是为人才发展多元化提供可能,还可同时培养本科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为本科生的就业与深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选择。

1.4“学教研”型导师制的实施及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各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教育人力资本也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8]。欠发达地区民族医科院校不仅要承担基层医疗与基层服务的人才培养,还需要加强基层人才的综合素质。以此来提升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医疗水平,促进欠发达地区医疗事业与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缩短基层医疗与三甲医院之间的差距。“学教研”型导师制的实施,不仅可以切实提高现今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还可以为分级诊疗模式的开展与运作提供坚实的保障,积极响应国家医疗体制的改革与实施。

2“学教研”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民族地区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建设[9],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作为欠发达地区民族医科院校,实行“学教研”型导师制的优势不仅在于提升办学质量,更有助于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发展与进步。“学教研”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在专业技能与思维模式上起到良性作用,对于民族医学与民族医药的发展与传承大有裨益。为民族医药研究及中草药研究方向的人才培养提供平台。

2.1培养宗旨

导师制的培养宗旨始终都是为学生的学习生活保驾护航,“学教研”型导师制在此基础之上强化并扩大了导师对学生的指导范畴与培养宗旨。“学教研”型导师制奉行“学而优则授”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最基本原则,以培养、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手段为主体,将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与科研精神为最终目标为宗旨,对本科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与帮助。在综合能力的培养基础上依照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10]。

2.2培养模式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师制的创新势在必行[11]。“学教研”型导师制最具特色的地方即是独特的培养模式。“学教研”导师制以学生为载体,通过高年级带动低年级学生为主,以导师指导补充为辅进行基础技能的培训与学习。本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基础,进一步通过学生之间的言传身教来影响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这种一届带一届的培养模式,在最大程度上给予学生自我锻炼与自我创新的机会,在加强自身学习能力的同时锻炼自身的教学能力与科研态度。在此基础之上由导师进行指导与点播,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经验分享提供保障。

\

 
2.3培养重点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当代中国大学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12],“学教研”型导师制的培养重点在于突破传统知识教育模式,摆脱“灌输”式教育。在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与改革来摆脱传统教育模式所带来的弊病是势单力孤的,通过“学教研”型导师制从学生的课余时间入手,将理论、实践、思想和能力进行强化与多方位培养,逐步提高对本科生的培养水平。

3“学教研”型本科生导师制的前景

实验与理论教学并重,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等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13]。通过实验教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现今社会对于医疗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与更科学的治疗手段,“学教研”型导师制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更是对医疗水平与医疗技术的革新奠定人才基础。“学教研”型导师制使得欠发达地区科研水平在提高的同时对民族医药学与中草药研究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3.1提高人才输出水平

人才培养是教育的核心问题。不论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国家、社会需要的人才[14]。作为欠发达地区医科院校,首先要保证自身的教学质量与教育基础,进而加强对本科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个性化的塑造。“学教研”型导师制在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的同时,将导师制的培养内容作为联系各学科之间的纽带将交叉点进行融合,把教学与导师制进行优势互补,从而为学生打造出稳固且强大的专业知识体系,助力学生的深入学习与实践。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进行影响与培养,以量变积累质变,切实提高人才的输出质量与输出水平。

3.2促进医学教育事业及科研水平的发展

本科生导师制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是对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15]。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随着外部人才需求环境的变化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16]。作为欠发达地区民族医科院校的首要职责是教书育人,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第二要务就是承担起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科研水平的提升。“学教研”型导师制依托高校作为硬实力保障,通过本科生的成长与进步,扩大从事医学教育的人才基数,壮大科研队伍,推动创新思维教育与科研态度的传承与影响。通过“学教研”型导师制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医学教育事业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推动科研水平走向新的高峰。

4实践成效

近年来,以黄锁义教授为指导老师的本科生导师班自应用“学教研”型本科生导师制以来,在科研水平、教学能力与就业竞争方面所获成果十分显著。

4.1科研成果不胜枚举

黄锁义教授指导学生获第二届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暨实验教学改革大赛、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创新成果大赛奖、“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广西高校化学化工类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奖、广西高校化学化工类论文及设计竞赛奖、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奖、广西青年学术会论文比赛奖、中南地区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广西药学会优秀论文奖等50多项、校级科研论文竞赛奖70多项;2016年指导的学生科技成果《赤芍总苷对大鼠失血性休克血流动力学影响》被广西教育厅推荐参加在厦门举行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优秀成果展,指导的学生科技成果多次入选和参加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成果展;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8项、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26项、校级科研课题立项54项;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果展1项、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果展3项;指导学生获国家级、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分别为10项、28项,校级科研课题立项54项。指导导师制本科生开展科研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生第一作者论文150多篇(其中,国外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70多篇)。

4.2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与本科生就业竞争力

自黄锁义教授应用“学教研”型导师制以来,不仅为各大高校与用人单位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更是为欠发达地区基层医疗与基层单位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复合型人才。所指导的学生因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而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顺利就业或考取研究生,已经考取包括厦门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暨南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高校研究生近20人。黄锁义教授“学教研”型导师制的应用不仅为高校培养了大批的年轻教师与优秀工作者,更是大大提高了欠发达地区民族医科院校的培养水平。在提高本科生的综合能力的同时,为全国各大三甲医院等单位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与科研工作提供了诸多高素质人才,为医科类院校输送了大量的青年教师,为教师团队输入新鲜血液,以保障医学院校教师队伍的壮大与以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创新。

“学教研”型导师制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与学校的人才输出水平,还能提早为本科生树立专业思维与职业精神,使得本科生在毕业就业时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与较为出色的科研实践能力,为本科生进入社会以后的发展提供更多选择与机遇。

5结语

创造发明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高校的创新实验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17-18]。制度上的创新比教学手段的创新更为重要。“学教研”型导师制对于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有着重大意义。导师制是新时期本科院校教育教学理念、培养方案的改革和创新,人们对导师制的认识是多种多样的[19-20],通过对导师制的创新与实践我们衍生出了“学教研”复合型人才培养导师制,不仅在提高了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增强了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进一步发展建设欠发达地区民族医科院校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提供思路与方向。

参考文献

[1]许心怡.实施本科学生导师制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J].智库时代,2019,(28):54-55.
[2]黄锁义,黎巧玲,林梦瑶,等.以科研和竞赛为特色的导师制实践型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0):168-171,182.
[3]熊万明,陈金珠,吴苏琴,等.农林院校化学类专业科研训练的教学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1):145-147,227.
[4]朱丽萍.导师制对生物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0):219-220.
[5]安宇,张国强,罗茗.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实施现状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4):14-16.
[6]J.Bovijn,N.Kajee,T.M.Esterhuizen,S.C.Van Schalkwyk.Research involvement among undergraduate health sciences students:a cross-sectional study[J].BMC Medical Education,2017,17(1):186.
[7]戴圣伟,王炎平,张居武,等.导师制与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协同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8):174-176,180.
[8]林敏,邱爽,周光美,等.四川省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6):105-107.
[9]侯建华,陈锟,吴岭清,等.第二课堂提升民族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3):153-157.
[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6):273.
[11]王保建,李兵,陈雪峰,等.基于“双导师制CDIO”本科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3):196-200.
[12]张海军,张淑兰,戚晓利,等.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8):222-225,254.
[13]侯玉东,林栋,沈建英.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师资队伍建设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9,(17):14-15.
[14]葛镜,余泽太,严建桥,等.高校实验教学和管理新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3):234-236.
[15]吴颖利,韩剑共.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8):180-183.
[16]阳海,张雪婷,邓继勇,等.本科生导师制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以湖南工程学院“化工卓越工程师”为例[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9(1):102-106.
[17]王京梅,贾利军.高等教育中开放式柔性实验教学平台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4):184-187,287.
[18]陈烨,袁小平.重视科学精神在高校实验改革中的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11):269-273.
[19]李春,崔乐,周春生,等.导师制提升地方院校本科生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效[J].高师理科学刊,2019,39(3):99-102.
[20]Quek Genevieve J H,Shorey Shefaly.Perceptions,Experiences,and Needs of Nursing Preceptors and Their Preceptees on Preceptorship:An Integrative Review[J].Journal of professional nursing: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2018,34(5):417-4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34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