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急诊科日常护理工作中薄弱环节的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2 10:20: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之一,是门诊抢救急、危、重患者及门诊输液治疗的主要场所,是反应医院管理及医疗、护理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缩影。急、门诊患者具有数量多、流动性大、病情复杂且变化快、预见性低等特点,笔者回顾性的总结了在急诊科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薄弱环节及安全隐患,针性的采取具体措施,加强护理管理,从而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的目的。

关键词:急诊科日常护理工作;薄弱环节;护理管理

本文引用格式:谢俊.急诊科日常护理工作中薄弱环节的管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236-237.

0引言

在医院中,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也是处于医疗护理工作的第一占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对健康的越发重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为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回顾性的总结了在急诊科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薄弱环节及安全隐患,针对急诊室患者的特殊性制定一套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措施。以此来进一步提高急诊了护理水平,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1急诊科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1.1急诊科少数护理人员法制观念及服务意识淡薄,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护理工作是平凡而又艰辛的职业,工作量大、繁杂、服务性较强,还经常得不到患者及家属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导致一些护士不热爱自己的护理专业,工作热情不高,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生硬或语言使用不当、沟通能力缺乏,有章不循而至护理工作落实不到位;风险防范与服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差,不能及时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造成患者的误解,极易引起争端,引发纠纷[1]。

1.2急诊护理人员相对年轻化,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经验缺乏。由于急诊科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特殊,护士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这些年轻的护士由于工作年限不长,临床经验不足,缺乏对疾病的判断、观察及处理能力,急救技能及应急、应变能力相对不足,对患者病情的观察不够仔细和全面,对各种抢救仪器、抢救流程不十分熟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护理质量。

1.3急诊科节假日及平常中午、晚夜间,由于护理人员少而此时的患者并不少,而且当天来就诊的多为急、危、重患者,特别当在此时间阶段面对危重患者抢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量伤员需要诊治时,医护人员不足,薄弱环节显现。

\

 
1.4急诊科在救治110、120送来的路倒患者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由于这部分路倒患者大多存在意识障碍,有的患者胸前或者口袋里写有家人的联系电话、自身患有的疾病及自身对药物的过敏史;但是,大多数路倒患者无名无姓又无家属陪伴,医务人员忙于其他工作或责任心不强极易造成管理上的疏忽,发生坠床、摔伤及病情观察处理、记录不及时等安全隐患[2]。

1.5急诊科医护人员在抢救患者时往往争分夺秒,护士难免要执行很多口头医嘱,在抢救过程中会出现抢救记录及用药记录不及时的情况;记录字迹不清、潦草、与医生的医疗病历不吻合的现象。还有,在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之间交谈不慎或者态度不严谨,极易造成医患矛盾引发纠纷。

1.6门诊输液室、急诊观察室疏于巡视和观察。出现输液患者喊更换液体或者喊拔针的现象;出现液体外渗护士未能及时发现,造成局部肿胀不适;没有根据医嘱、药物、病情、年龄来调节输液滴速或对病人宣教不够病人自己随意调节输液滴速造成患者出现不适反应;输液单的巡视记录上输液滴数与实际不符;对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观察及病情观察不及时。

1.7急诊科危重患者经抢救、复苏及早期处理后。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经常要转至检查科室、手术室或住院病房。在转运途中有可能发生呼吸道窒息、休克、呼吸心跳骤停、管道脱落、坠床等的严重情况,我院在转运过程中人员的组成多为患者家属、护工、一名护士和护生,在安全上存在极大的风险隐患。

2针对急诊护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与安全隐患,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

2.1科主任、护士长重视,组织医护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加强责任心与风险教育,强化法制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同时加强业务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服务与医疗护理质量。

2.2护士长要充分了解自己科内护士的基本素质、操作能力、急救能力等情况,在排班时注重新老护士的合理搭配,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弹性排班,由高年资护士负责,做好传、帮、带工作,同时明确各班职责与分工,成立科室“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小组,由护士长牵头,年资高的护理骨干为组员,定期组织学习、考核并纳入绩效考核。

2.3加强急诊科输液室、观察室的管理,严格执行输液室、观察室的工作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工作,严禁患者擅自调节输液滴速;护理人员遵循医嘱正确调节输液滴数,及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病情变化,做好相应的护理记录。对于特殊用药应及时与患者沟通,告知注意事项、药物的不良反应,做好宣教工作;对于老年患者、婴幼儿应加强巡视与管理[3]。

2.4急诊护理工作突出一个“急”字,训练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和管理及各种常见病的抢救流程,加强急救知识的学习与培训,人均制定一份培训计划,建立培训手册,详细记录培训内容及阶段考核结果,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定时培训与考核。

2.5做好120、110送来患者的登记工作,在节假日或者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及时通知科主任、护士长,必要时通知总值班。同时做好抢救、护理观察与治疗记录、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加强各种管道的护理,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可使用床护栏和其他护理措施,积极主动的联系患者家属,必要时申请护工,协助管理;认真书写交班报告,做好床头交接班工作。

2.6急诊科护士长实行“五查房”工作制度,对重点时间、重点人员、重点事件加强管理,利用早晨晨会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学习兴趣;护士长充分了解护理人员的心理与思想状况,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加强中午、晚夜间及节假日的护理力量,并且安排二线班,当遇到急、危、重患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量伤员需要诊治时,护理人员能够迅速的达到并能迅速投入急救工作。

2.7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文书书写标准》,在科室建立护理文件书写示范样本。做到急诊护理文件记录及时、准确、连续、完整、无涂改、记录内容真实并与病历相符;护士长与质控小组人员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护士应严格要求遵守抢救工作制度及护理查对制度,抢救病人时不能只注重抢救措施,而忽略了抢救记录,在抢救中医生的口头医嘱应复述2遍,经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任何有疑问的医嘱不能勉强执行,非抢救的口头医嘱不能执行;保留急救时用过的空瓶以便抢救后认真核对,加强医护之间的沟通,确保文件记录的一致性。

2.8制定急诊病人转运流程,确保患者在院内转运途中的安全是医院安全管理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2.8.1转运前,当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转运的可行性,评估内容包括:意识状态及瞳孔评估、生命体征情况、明确护送医务人员的分工,制定临时紧急风险预案;医务人员应对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性、转归等问题向家属交代清楚使家属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取得理解和支持必要时应在转运告知书上签字。

2.8.2备好转运所需的简易急救用品:如氧气袋、手电、简易呼吸气囊、急救药品如呼吸兴奋剂、升压药等,携带转运病人登记本,提前通知患者所要转运的检查科室或者病房提前做好接收患者的一切准备工作。

2.8.3患者在转运过程中避免头部剧烈震荡,途中运作要求平稳、防止颠簸,上下坡时头部保持高位,天气偏冷时为患者做好保暖工作。

2.8.4加强转运途中生命体征的监测工作,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患者意识、呼吸道是否通畅、伤口及内脏有无继续出血、面色是否苍白,脉搏强弱快慢的变化、输液及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无扭曲,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及给予相应正确的处理。

2.8.5患者到达接诊科室后,必须协同接诊科室的护理人员将患者安置好,向接诊科室的护理人员将患者病情、各种管道、静脉通道、用药及救治情况、注意事项及转运途中患者的情况等交代清楚,请接诊科室接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各种管道,在护送登记本上签字后方可离开。

3结论

急诊护理是一种高风险的职业,护理风险的防范和薄弱环节的管理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我科在科主任及护士长的带领下,通过不断的完善与管理,积极分析和总结急诊科日常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针对性的加强管理,采取应对举措,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效的推进了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减少了患者对急诊科护理的投诉,提高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与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

 
参考文献

[1]席淑华,周立,严爱萍,等.加强急诊护士法律与服务意识预防护理纠纷[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46-848.
[2]刘玉琼.急诊科护理安全的隐患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4):12-13.
[3]刘映红.急诊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J].当代护士(中旬刊),2007(11):102-10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87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