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可行性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1 14:12:1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可行性。方法研究时段: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研究对象:本院在以上时段内收治的70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分析所有患者病例资料,以不同的治疗措施,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用前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对比临床观察指标、膝关节功能、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观察组均较短,统计学有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较高,统计学有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不仅可以改善膝关节功能,还可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后侧入路手术;胫骨平台后柱骨折;膝关节功能;治疗总有效率

本文引用格式:沈家志.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可行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5):127+129.

0引言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骨折,患者还会伴有关节面压缩、移位等症状[1]。临床统计表明,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发病率上升速度较快,且治疗难度也较大。目前,临床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时,需要在第一时间复位与固定关节面,但在复位与固定过程中,患者会出现创伤生关节炎,从而影响治疗与预后,因此,针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来讲,在治疗中应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实施针对性手术,以此来提高临床疗效[2]。临床实践表明,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采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对改善膝关节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3]。本次研究针对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取70例患者开展研究,现汇报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抽取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时段内本院收治的70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开展研究,对70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分组依据(不同的治疗措施)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n=35):女性、男性分别14例、21例,年龄在40-76岁,平均(58.23±10.01)岁;包括4例双柱骨折、6例三柱骨折、10例单柱骨折、单纯压缩性骨折15例。观察组(n=35):女性、男性分别14例、21例,年龄在40-76岁,平均(58.23±10.01)岁;包括3例双柱骨折、5例三柱骨折、10例单柱骨折、单纯压缩性骨折17例。对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次研究。所有参与研究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方法。对照组用前侧入路手术治疗,行全麻,取卧位,分离筋膜皮瓣后做一骨窗于胫骨内侧与骨干之间,将塌陷骨折块逐渐向上推,于骨窗内矫正骨折位置,对其复位及固定,手术后缝合手术切口。观察组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全麻后,俯卧位,做好止血处理,垫高踝关节,让膝关节轻度屈曲,暴露腘窝处横纹。保护好膝下组织,避免长时间压迫引起坏死。于膝内侧做手术切口标记,即近端与远端两部分;延横纹由内向外作一切口延伸至腓肠肌内侧,逐渐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皮瓣、肠肠肌近端中线,并做好保护措施,避免腓肠内侧皮神经受损。游离后充分止血,保持清晰的手术视野,暴露膝关节后内侧关节囊,向外侧牵拉神经血管[4]。最后,关节囊切开,牵开半月板后脚,彻底清除骨折间隙内的血凝块、肉芽组织,检查关节面情况,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恢复关节面平整。选合适的钢板预弯,后支撑,明确螺钉是否打入关节腔内。

1.3分析指标。对比临床观察指标、膝关节功能、治疗总有效率。临床观察指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膝关节功能:胫骨平台内翻角度、内侧平台后倾角度、外侧平台后倾角度、活动度。治疗总有效率:骨折部位治愈,没有复发,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生活与工作恢复正常为显效;骨折部复位成功,术后没有并发症,部分患者需进一步治疗为有效;骨折明显好转,病情加重为无效[5]。显效、有效比例之和为治疗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SPSS 22.0,计量资料用t、平方差(±s)进行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卡方χ2、百分数(%)进行检验、表示,2组数据资料,以P值区间(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临床观察指标、膝关节功能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膝关节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


2.2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22例显效、12例有效、1例无效;对照组:15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观察组97.1%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1,P<0.05。

3 讨论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是一种特殊的骨折,以解剖位置方面为主要表现,累积于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占平台骨折的36%左右,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6]。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治疗中,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属于经典手术方式之一,其可以矫正冠状面畸形,有助于内外侧髁塌陷的骨折软骨面恢复平整。但此手术方案不能在直视下完成,故此手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有效的手术入路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在治疗时,需尽最大可能的获取匹配、关节接触面;同时还可预防关节表面积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而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发,不仅可以矫正后侧骨折块移位与畸形,还在剥离骨折部位软组织时不会暴露重要的血管神经,在清晰的手术视野下进行手术,对周围腓肠与神经血管发牢固保护作用,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此外,此手术以股二头肌做切口,手术清晰,可降低手术操作难度,进一步提高治疗疗效,缩短预后时间,促使膝关节功能尽快康复。

综上所述,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雷如军,李燕妮,谢铁松,等.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64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0):74.
[2]陈林全,李小龙,范科,等.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1):44-45.
[3]杨万里.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7):94-95.
[4]汪青,徐峰,杨小海,等.后内侧和/或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柱骨折[J].中医正骨,2017,29(06):53-55.
[5]王坤,吴竞娇.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06):146-147.
[6]魏辉,张玲,周义波.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01):104-10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81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