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评估并分析高龄冠心病患者行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风险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120例患者均实施PCI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观察评估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将患者的年龄、心功能分级、合并基础疾病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访1年后,共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36例,不良事件发生率达30%;17例为心绞痛复发,8例为心功能不全,10例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为心源性死亡;分析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80岁患者发生48例,≥80岁患者发生72例,其中80岁以上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血脂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非高血脂患者高;高血压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非高血压患者高;糖尿病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冠脉多支病变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单支病变患者高;KillipⅢ级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KillipⅠ级、KillipⅡ级患者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分析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影响到心脑血管不良事件风险的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冠脉多支病变、心功能分级高等,临床要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及时给予干预,才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高龄;冠心病;PCI术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风险评估
本文引用格式:毕泗宁.高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风险评估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51-52.
0引言
我国老龄化的加剧,而且人们生活方式、周围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导致老年冠心病发生率逐年上升,加剧了患者的痛苦,也得到了重点关注。临床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随着药物洗脱支架出现,PCI治疗也得到了广泛应用[1]。可是,术后再狭窄率仍然较高。研究发现,PCI术后再狭窄率在10%,其中高龄患者大多合并了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等疾病,术后极易发生不良事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要给予干预措施,分析影响术后不良事件的因素,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2]。本次研究中,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分析术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2例,女性48例;年龄60-92岁,平均(79.2±6.1)岁;年龄:<80岁98例,≥80岁22例;高血压80例,无高血压40例;高血脂52例,无高血脂68例;糖尿病33例,无糖尿病87例;冠脉病变支数:单支病变72例,多支病变48例;心功能分级:KillipⅠ级45例,KillipⅡ级46例,KillipⅢ级29例。入选对象均排除了合并精神疾病、PCI术治疗失败的患者。
1.2方法。入选120例冠心病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控制血压、血糖等在正常范围,纠正心力衰竭,确保各项生命体征保持在稳定的状态,可以耐受完成手术治疗。术后,为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肠溶阿司匹林等药物,避免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术后随访1年时间。随访时均以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复查,对心绞痛、心功能不全等不良事件进行记录,分析产生不良事件与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及心功能分级等因素关联[3]。
1.3观察指标。记录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及心源性死亡;统计影响PCI术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影响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冠脉多支病变、心功能分级高等。
1.4统计学分析。数据用SPSS 17.0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随访1年后,共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36例,不良事件发生率达30%;17例为心绞痛复发,8例为心功能不全,10例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为心源性死亡。
2.2分析心脑血管事件影响主要因素。分析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80岁患者发生48例,≥80岁患者发生72例,其中80岁以上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血脂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非高血脂患者高;高血压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非高血压患者高;糖尿病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冠脉多支病变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单支病变患者高;KillipⅢ级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KillipⅠ级、KillipⅡ级患者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冠心病属于多发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多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症状,可是,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发生血管再狭窄,而引起不良心脑血管事件,要及时干预治疗。有研究发现,术前分析患者病变程度、病变是否多支均会影响发病率。大多老年冠心病患者都存在较多病变血管,经PCI治疗难度较大。本次研究中将高龄、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脉病变支数及心功能分级等因素都是影响冠心病患者抵抗力和免疫力的因素,这些因素也均为独立危险因素,增加术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其中高血脂患者要给予针对性降脂治疗,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发生,利于消退斑块,及早加强降脂治疗,对术前血脂水平正常患者也要及早强化降脂治疗,经过他汀药物的治疗,也能降低术后患者心肌损伤情况,从而有效降低术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随访1年后,共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36例,不良事件发生率达30%;17例为心绞痛复发,8例为心功能不全,10例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为心源性死亡。而且分析影响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龄及冠脉病变支数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表明,高血压高于非高血压,高血脂高于非高血脂,糖尿病高于非糖尿病,高龄高于非高龄,可见,这些因素都是增加不良事件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分析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影响到心脑血管不良事件风险的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冠脉多支病变、心功能分级高等,临床要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及时给予干预,才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徐腊生,韩红彦,任勇,等.比较老年冠心病患者行择期PCI与急诊PC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9(3):365-367.
[2]陈磊,刘先霞,张远生,等.冠心病患者PCI手术围术期发生心肌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2015,26(15):2218-2220.
[3]杨磊,王春玲,刘伟学,等.7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行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5):442-4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