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手术护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08 10:38: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手术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2例,依据建档顺序分组,各46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施行改进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生活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4.35%较对照组19.57%低(P<0.05);两组生活质量护理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26.84±2.51)分高于对照组(23.25±2.48)分(P<0.05)。结论对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采取改进围手术期护理,可明显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张星谭.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手术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311-312.

0引言

深静脉血栓为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多发于下肢深静脉,可致使患者局部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疼痛、肿胀等表现,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液循环到达冠状动脉、肾血管、肺动脉、脑血管及主动脉等重要器官形成栓塞,引起缺血性疾病,增加患者病死风险[1]。髋关节置换手术作为老年股骨、髋关节病变、创伤首选治疗术式,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及术后制动时间相对较长,均为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2]。因此,积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尤为关键。本研究自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予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手术护理,并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2例,依据建档顺序分组,各46例。其中实验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55-78岁,平均(66.46±4.74)岁;对照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56-78岁,平均(67.02±4.41)岁。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宣教、生命体征监测、遵循医嘱用药等;实验组施行改进围手术期护理,具体如下:①术前访视患者,详细交代注意事项,告知其保证充足睡眠重要性,并指导患者积极调整心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体位准备;②术前8 h遵循医嘱禁食水,手术当日,准备保温被,提前对手术室进行预热;③静脉通道建立于上肢血管,并尽量减少止血带捆扎时间;④协助术者调整体位,并使用保温毯覆盖于暴露区域;⑤完善手术配合,及时进行止血操作,尽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⑥密切注意患者血液循环量,及时进行补液;⑦术毕,为患者采取保温措施后,送至病房,注意避免震动,预防血栓脱落;⑧术后为患者示范指导被动肌肉按摩及关节运动训练,并监督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促进静脉回流,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运动过程中注意动作轻柔、循序渐进,以免发生不必要损伤;⑨术后遵循医嘱及时予以患者抗血栓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复方丹参注射液。

1.3观察指标。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②生活质量,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GQOLI-74)评估,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3]。③护理工作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评价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包括护理服务态度及质量两个方面,总分30分,分值越高,护理工作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SPSS 24.0统计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用n(%)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生活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用(±s)表示,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实验组术后出现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4.35%(2/46);对照组术后出现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9.57%(9/46)。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较对照组高(χ2=5.060,P=0.025)。

2.2生活质量。两组生活质量护理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

 
2.3护理工作满意度。实验组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26.84±2.51)分;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
(23.25±2.48)分。实验组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t=6.901,P=0.000)。

3讨论

静脉血液缓慢或瘀滞、血液高凝状态及手术造成的失血、血液粘稠、血管内膜损伤等均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原因[4]。而髋关节置换手术易损伤髋臼血管内壁,致使血小板聚集及静脉血液瘀滞,术中下肢牵拉过度可对血管壁造成间接损伤,诱发血栓形成,加之手术创伤可激活部分凝血因子及组织因子,使其黏附于血管损伤部位,增加术后血栓形成发生风险[5]。因此,髋关节置换手术期间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尤为关键。

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但其护理内容刻板,缺乏理论支持,且对患者本身重视度不足,效果并不理想[6]。

本研究对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采取改进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显示,护理后,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改进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改进围手术期护理期间,护理人员术前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有助于减轻术中应激刺激;术中积极、默契配合术者操作,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可减少深静脉血栓术中风险因素暴露;术后转运过程中提高警惕,避免碰撞、震动等致使已形成血栓脱落,引发严重后果,并积极对患者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指导其进行关节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从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风险,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采取改进围手术期护理,可明显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晓珂,张红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5,14(4):344-345.
[2]付朝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9):174-175.
[3]黄江英,郑春兰,黄秋仙.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8):78-80.
[4]李仲娥.术中护理干预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13):2851-2852.
[5]钟敏兰,向福胜.术中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0):133-136.
[6]张帅.术中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6):206-20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46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