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动态脑电图对皮层或脑干病变昏迷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08 09:35: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对皮层或脑干病变昏迷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39例原发脑干病变昏迷患者和43例原发皮层病变患者为本组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视频脑电图检查,在脑电图的基础上,通过对振幅整合趋势、光谱熵、频带能量以及α变动等数值综合来分析,然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对患者的脑电图和预后效果进行评价和观察。结果动态脑电图对原发皮层病变组患者预后评估的准确率、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于脑干病变组患者。结论原发皮层病变昏迷病人采用动态脑电图检测后,对脑电整体结果进行振幅整合趋势、频带能量、α变动以及光谱熵分析预后效果较好,对于原发脑干病变昏迷患者预后评估价值仍有待进一步明确。

关键词:动态脑电图;原发皮层病变;脑干病变;昏迷;预后价值;振幅整合趋势;光谱熵;频带能量;α变动

本文引用格式:孙楹,卢小丽,吴艳芝,等.动态脑电图对皮层或脑干病变昏迷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206-207.

引言

皮层和脑干病变昏迷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功能受损现象,对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是确保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的重要因素[1]。临床研究发现,动态脑电图对于缺血缺氧性昏迷患者预后效果较好。本次针对我院收治的皮层和脑病变昏迷患者采用动态脑电图监测,同时对脑电的振幅整合趋势(反应脑功能状态),光谱熵(反应患者昏迷、镇静深度),频带能量(分析α、β、θ、δ各波所占比例反映患者昏迷程度、睡眠周期),α变动(反应患者脑血流量)等数值进行综合分析,对其预后价值进行分析和判断,如动态脑电图1所示。

\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82例昏迷患者为本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无自动睁眼动作,对语言无反应,排除有精神疾病或痴呆患者。根据患者原发病变部位将其分为原发皮层病变组(n=43)和脑干病变组(n=39),其中皮层病变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31-62岁,平均(34.9±17.6)岁;脑干病变组患者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36-65岁,平均(37.1±19.2)岁。

1.2方法。动态脑电图为便携式脑功能评估仪。检测方法:在头皮上用火棉胶将电极固定起来,在患者发病后的24小时内在床边进行描记,在对脑电图进行记录的同时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脑干反应进行评定,并进行Glasgow评分。

1.3结果评定

1.3.1脑电图检查结果分级:Ⅰ级:脑电图显示正常;Ⅱ级:θ节律为主,伴有少量α波和β波;Ⅲ级:δ节律为主,伴有少量平坦波和θ波;Ⅳ级:平坦波为主,少量δ波;Ⅴ级:电静息。预后结果分为:生存、死亡和植物状态。

1.3.2预后效果方法:准确率=(脑电图良好且预后良好人数+脑电图不良且预后不良人数)/(脑电图良好+脑电图不良人数);预后评估指标有TN(真阴性)、FN(假阴性)、TP(真阳性)、FP(假阳性),敏感性=TP/(TP+FN)×100%;特异性=TN/(TN+FP)×100%[2]。

1.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应用软件SPP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计数资料行X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脑电图分级。在脑电图分级水平相同的情况下,皮层病变组患者高于Glasgow评分,说明脑干病变组患者的昏迷程度深,详见表1。


\

 

2.2动态脑电图分级对昏迷病人预后评估,见表2。


\


3讨论

皮质或脑干病变昏迷主要是由于多方面因素所引起的,对昏迷病人预后进行准确预测,是医务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可以有效减轻家庭负担。当前对昏迷患者进行评估通常采用Glasgow评分法,但在评估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疼痛刺激反应、脑干反应,植物状态及残疾生存患者的准确性不高[3]。在人体脑干中,有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活动较为广泛,而皮质病变和脑干病变的发病机制不同,通过脑电图虽然可以显示大脑皮层神经元状态功能,但对于脑干功能状态的显示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为此在对昏迷患者预后评估过程中,应采用脑电图来观察患者不同病变部位。需要注意的是,在疾病发展期间,对昏迷病人是单纯脑干病变还是皮层病变并不能进行有效且准确的区分,原发病变部位在发病早期对于昏迷状态有一定的影响。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在原发皮层病变昏迷病人中,动态脑电图预后价值较高,在脑电图分级水平相同的情况下,皮层病变组患者高于Glasgow评分,说明脑干病变组患者的昏迷程度深[4]。但在动态脑电图分级中,Ⅲ级状态患者的预后效果无法进行准确的评估,在对动态脑电图预后价值的判断过程中,还要将Ⅲ级状态下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剔除,虽然会对数据严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总体预后价值的判断上来看不会产生较大偏差[5]。总而言之,在原发皮层病变昏迷患者的预后评估中,动态脑电图的检测价值较高,对患者脑电活动及睡眠周期进行动态监测,加以对振幅整合趋势、光谱熵、频带能量以及α变动等数值进行分析,可以对脑功能反应状态进行准确评价,但对于原发性脑干病变患者的预后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结合其他电生理指标。在皮质和脑干病变昏迷患者评价中,动态脑电图可以对医生提供临床依据,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保障,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以及社会负担,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忠玺,佘秀菊,周鹏,等.动态脑电图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21):70-71.
[2]谢秋桂,周旭.脑电图联合血清NSE、MBP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及病情评估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8,25(09):1297-1300.
[3]周旺侨.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用于病毒性脑炎诊断的临床价值对比[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2):114-116.
[4]韩春艳,朱珏华,周赟,等.双侧丘脑和脑干病变临床病例讨论[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8,26(04):475-479.
[5]王永青,孙承洪.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异常14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1):25-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45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