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彩超和MRI对子宫肌瘤检查诊断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07 09:47: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和MRI对子宫肌瘤的检查诊断。方法应用彩超和MRI对我院2015年4至2018年4月行手术治疗80例子宫肌瘤检查。结果彩超和MR检查80例,肌瘤例数彩超/MR发现病灶个数为,黏膜下肌瘤6例(6/6),肌壁间肌瘤35例(55/66),浆膜下肌瘤37例(59/70),阔韧带肌瘤2例(2/2),彩超和MR检查发现肌瘤个数存在差异,P<0.05。结论彩超是对子宫肌瘤常规筛查与随访,MRI是对子宫肌瘤的精准定位与定性诊断,两者配合使用是对子宫肌瘤检查诊断的互补。

关键词:子宫肿瘤;彩超检查;MR检查

本文引用格式:陈军.彩超和MRI对子宫肌瘤检查诊断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5):226+228.

0引言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良性肿瘤,超声检查是诊断最便捷有效的影像检查技术之一,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肌瘤检出及定位、定性的诊断方面有较明显优势[1],收集我院2015年4至2018年4月行手术治疗,并进行彩超和MRI检查80例子宫肌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子宫肌瘤80例中,年龄25-53岁,平均(34±4.5)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长、月经量多或月经周期紊乱等,已婚78例,未婚2例;经量增多伴贫血28例,习惯性流产8例,经量增多仅15例,盆腔包块伴有明显压迫感4例,痛经14例,无明显症状11例,妇科体查发现盆腔包块。

1.2方法:①应用东芝SSA-660A或迈瑞DC-8PR型多功能彩超仪,腹部探头选用3.5MHz阴道探头3-11MHz可变频探头,膀胱适度充盈经腹检查、排空膀胱经阴道检查。仰卧位,对腹、阴道横向、纵向进行扫查。②仰卧于MR检查床上使用飞利浦Achieva 1.5T扫描仪以及8通道表面线圈。通过信冠双筒MR高压注射器以2 mL/s对患者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注20 mL生理盐水,对患者实施MR扫描,采用TIWI轴位、冠状位或矢状位扫描。

1.3子宫肌瘤的彩超和MR表现为:

(1)肌壁间肌瘤超声表现:①子宫增大,②单发肌瘤呈低回声结节,边界清,多发子宫肌瘤时子宫形态失常,宫壁表面凹凸不平,旋涡状杂乱回声和竖条状暗影,伴后方回声衰减,③肌瘤压迫宫腔,宫腔线偏移或消失,④瘤内较丰富的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MR表现为肌壁间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子宫内膜受压移位,SPAIR为混杂信号,DWI为高信号,增强T1WI轻度强化。

(2)浆膜下肌瘤彩超表现:①子宫形态不规则,见异常回声结节突于子宫表面,②结节边界清,内呈低或中等回声,③加压时,瘤体与子宫无分离现象,完全突出子宫的浆膜下肌瘤,与子宫仅以一蒂相连,④瘤蒂内血流来自子宫的供血血管;MR表现为浆膜下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或混杂信号结节,SPAIR为混杂信号,DWI为高信号,增强T1WI轻度强化。

(3)黏膜下肌瘤超声表现:①宫腔内见中等或低回声团块,②如肌瘤脱入宫颈管及阴道,见宫颈管增大,③多发性黏膜下肌瘤使宫腔形态改变,④可见瘤蒂内供血血管;MR表现为黏膜下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SPAIR为混杂信号,宫腔分离,DWI为高信号,增强T1WI轻度强化。子宫肌瘤变性表现为;a.玻璃样变,MR表现为T1WI中等信号及T2WI低信号或无信号,增强无明显强化,DWI表现为等、高信号;b.囊变,为无回声,后壁回声增强,MR为水样信号区,增强无明显强化;c.钙化,为弧形强回声带伴后方高度衰减,MR变现T1WI为高信号,T2WI为低信号或无信号,增强无强化。阔韧带肌瘤与子宫肌瘤彩超和MR表现一样[2]。

2 结果

彩超和MR检查80例,直径5-110 mm,平均50 mm。肌瘤例数彩超/MR发现病灶个数:黏膜下肌瘤6例(6/6),肌壁间肌瘤35例(55/66),浆膜下肌瘤37例(59/70),阔韧带肌瘤2例(2/2),2例黏膜下肌瘤合并肌壁间肌瘤,2例黏膜下肌瘤合并浆膜下肌瘤,30例肌壁间肌瘤合并粘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有16例为多发,浆膜下肌瘤有20例为多发(见图1-22)。彩超和MR检查发现肌瘤个数有明显差异,P<0.05。

\




说明:1.子宫肌壁间肌瘤,图1-6(图6为阴道超声检查图片)
2.子宫粘膜下肌瘤,图7-12(图7、8为阴道超声图片,图9为DWI图片)
3.浆膜下肌瘤,图13-18(图13为阴道超声图片,图18为DWI图片)
4.较大肌瘤平扫和增强(图19-22)

3讨论

3.1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3]。子宫肌瘤由于组织结构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超声声像图和MRI信号[4],在超声声像图上表现均匀的较强回声区,组织密度差小,呈低回声或等回声,退变肌瘤声像图呈混杂回声。肌瘤内细胞排列紧密,胶原纤维多,粘蛋白及水分少,T1WI上呈等或低信号,在T2WI上为明显极低信号,假包膜在MRI表现为肌瘤边缘断续线样高信号。肌瘤由排列紧密的细胞团组成,胶原纤维少,胞体大,水量多,MRI的T1WI为均匀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变性的子宫肌瘤呈混杂的MRI信号,增强后多呈不均匀或不强化[5-7]。

3.2子宫肌瘤分成浆膜下型、壁间型与黏膜下型。壁间型最为常见,超过60%。子宫肌瘤红色变性为出血性梗死,是静脉回流受阻,超声多为混合回声或低回声、高回声和无回声,MR上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特异性较高,SPAIR为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

3.3子宫肌瘤可根据彩超和MRI进行影像学诊断,彩超检查方便廉价,显示不如MR全面,适合于常规筛查病变与随访;MRI可清晰显示子宫各层解剖和周围组织结构,对子宫肌瘤进行精准定位与定性诊断,两者配合使用是诊断子宫肌瘤良好方法。

参考文献

[1]章伟,刘彦平,等,MRI和超声在子宫肌瘤诊断中价值的比较[J].现代使用医学,2013,25(7):739-740
[2]任卫东,常才,超声诊断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6-378.
[3]乐杰,谢辛,等,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95-298.
[4]李兰弟.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7):89-90.
[5]王孟丽,赵龙华,徐锐,等.子宫肌瘤MRI信号与病理组织特点的对照研究[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2015(4):13-16.
[6]任小龙,周晓东,张军,等.超声造影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早期疗效的价值:与增强MRI对照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7,16(2):151-153.
[7]孙长坤.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三维彩色能量图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与超声造影对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36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