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实际影响及对应措施,方法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到医院体检的5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样本,每位患者均采集两份血液标本,一份予以常规处理(对照组),另一份予以溶血处理(研究组),比较两组的生化检验结果。结果生化检验结果显示:研究组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以及血钾(K+)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生活检验中,标本溶血对其结果的影响较大,检验人员需尽量避免血液标本溶血,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保证。
关键词:标本溶血;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对应措施
本文引用格式:刘晓宇.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以及对应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1):143
0引言
生化检验过程中,血液标本极易在采集、运送及分离环节中溶血,进而严重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人员采血操作不当、未按操作标准规范检验或试管不清洁等原因均可造成血液标本内的红细胞受损,致使胞内物质误入血清中,使得血清显示出红色。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标本溶血对生化化验结果的实际影响,提出对应措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到医院体检的5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样本,包括31例男、27例女;年龄20~58岁,平均(37.51±2.15)岁;按文化程度分为文盲4例、小学水平18例、初中/高中水平20例、大专及本科以上水平16例。每位患者均采集两份血液标本,一份予以常规处理(对照组),另一份予以溶血处理(研究组),统计两组的生化检验结果,并做比较分析。
1.2方法
58例患者均采集两份空腹静脉血,每份血液为5 mL,分别放置在真空试管中保存。对照组的血液标本给予常规处理,负压注入试管内。研究组去除试管帽后用注射器抽取,反复几次出现溶血现象,通过5 min 3000 r/min离心后,使用生化分析仪对血清中各项指标进行检测。
1.3观察指标
使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血液标本中的ALT、AST、TBIL、CK-MB、LDH以及K+,并详细统计检测数据。对比分析两组生化检验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 21.0软件分析,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生化检验结果显示:研究组的ALT、AST、TBIL、CK-MB、LDH以及K+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血液标本无法长期保存且不变质,故是临床检验中保存难度较大的液体标本。血液标本在采集、运送、储藏等多个环节中均会出现血红细胞受损的现象,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可因此而进入血清、血浆中,导致血液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出现误差[1]。因此,临床开展生化检验前需检查血液标本是否出现溶血现象[2]。血液标本一旦溶血可严重影响生化检验结果,导致临床诊断出现失误,不仅耽误临床治疗,还会造成诸多不良反应发生。生化检验结果显示:研究组的ALT、AST、TBIL、CK-MB、LDH以及K+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标本溶血可对生化结果造成严重的影响[3]。标本溶血的原因包括:检验人员的采血操作不规范,如止血带绑得太紧,导致抽血负压较大;选择血肿位置为采血位置,导致血液进入真空试管后气泡较多;在生化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未严格按照检验流程及标准规范操作,如离心转速较快、水浴箱的温度过高等。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措施:(1)血液采集人员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尤其是对年老体弱的检验者做到一次性穿刺成功。(2)增强检验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注意止血带的松紧程度,切忌用力拍打抽血位置,尽量缩短扎止血带时间。血管不清晰者可先予以热敷处理,指导患者休息一段时间再进行穿刺部位选择。(3)尽量缩短血清分离时间,但注意离心转速适宜,以3000 r/min为宜。(4)避免血液放置时间过长,避免消毒液或其他滴液破坏标本质量,保证血液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检验人员需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规范操作,尽量克服相关影响因素,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在生活检验中,标本溶血对其结果的影响较大,检验人员需尽量避免标本溶血,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蔺志强.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5):14-15.
[2]王玉翠.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相关对策[J].临床研究,2016,24(10):215.
[3]马燕.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主要影响和解决措施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6):2304-230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