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经方辨治围绝经期综合征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2-20 15:24: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女性绝经前后常见的疾病,给很多女性带来困扰,甚至影响工作及家庭生活。临床上,《伤寒杂病论》之方在妇科领域多有应用 , 疗效显著。现笔者试从《伤寒杂病论》着手,探析经方治疗围绝经期情绪不宁、失眠、汗出等常见症状的理法方药,以期为临床更好的应用经方辨治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参考。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情绪不宁;失眠;汗出;经方辨治

本文引用格式:王佳琳 , 马慧 , 马宏博 . 经方辨治围绝经期综合征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6):190-191.
\

0引言

中医称围绝经期综合征为“妇女经断前后诸证”,是指妇女于 45~55 岁,即绝经前后,出现烘热汗出、失眠健忘、情绪不宁、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头痛、耳鸣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 程度轻重各不相同,持续时间长短不一。诸症状中以情绪不宁、失眠、汗出常见,有文献报道,情绪不宁在围绝经期症状中的发生率为 74.23%[1],失眠的发生率为 53%[2],汗出潮热的发生率为 36.56%[3]。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责之于肾, 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亏损,精血不足,导致阴阳平衡失调,肾的阴阳平衡失调,又导致心、肝、脾等多脏的病理改变。现探析经方辨治情绪不宁、失眠、汗出等症状的理法方药,并简析如下。

1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调畅肝气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云:“妇人脏躁,善悲伤欲哭,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此条文论述心阴不足,肝气失和,心神失宁所致脏躁的病症。妇女年近老境,冲任气血亏虚,心肝失养,若逢肝气郁而不舒,则五志化火,营阴暗耗,神魂不安,发为脏躁,方用甘麦大枣汤。妇科大家朱南孙教授 [4] 认为甘麦大枣汤有养心安神、调畅肝气之效,可用以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情绪不宁、精神恍惚、喜悲伤欲哭等症状。并指出烦热明显,伴有口干舌燥,手脚心热,舌质红,舌苔薄少者,可用生甘草,补虚的同时兼能清热; 精神疲惫;乏力倦怠明显者,可用炙甘草,着重于温补脾胃, 益气和中;阴虚盗汗严重者,可用浮小麦,益气除热之余还可以敛汗、止汗。

2百合知母汤——清热养阴,除烦润燥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曰:“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百合病是指以精神恍惚、情绪不宁、饮食、行为、感觉失常等为主要表现的情志病,其主要的病机是心肺阴虚内热。条文本是论述百合病发汗后所用的方剂, 然而发汗之后有何病症,经文未有提示,但把百合病误作外感表证,辛温发汗,使阴液更伤、燥热更甚,故治以清热养阴,方用百合知母汤。方中以百合为君药,配知母以养阴清热,除烦润燥,临床上用此方治疗围绝经期患者因心肺阴虚内热而见情绪不宁、烘热汗出、心烦失眠等症状,疗效较佳。

3酸枣仁汤 --- 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曰:“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场主之。”,此条文论述心肝阴血亏虚,心神失养而不得眠的病症。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围绝经期女性经历了经、孕、产、乳等数伤其血之后,阴血素亏,若恰逢虚火内扰,则心神不得安,以致烦而不得眠、惊悸。治以养血安神、清热除烦,方用酸枣仁汤。方中酸枣仁养血补肝,宁心安神,重用为君;川芎之辛散,可调肝血、疏肝气,两药相伍,寓散于收,补中有行;知母清虚热;茯苓宁心安神。诸药合用, 可养肝之血、畅肝之气,恰适肝性,疗效较佳。

4栀子豉汤——清宣郁热,除烦安神

《伤寒论》云:“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此条文论述无形邪热蕴郁心胸,扰于胸膈而致心胸烦乱不得眠。围绝经期女性大多处于肩负家庭和社会各种压力的阶段,七情怫郁,肝气郁结,郁而化热,若热郁心胸,则扰于胸膈,以致心胸烦乱,似热不热、似饥不饥、似痛非痛,莫名可状,甚者彻夜难眠。治以清宣郁热, 除烦安神,方用栀子豉汤。方中栀子性寒味苦,气薄味厚,轻清上行,不敛且利二便;淡豆豉气味皆轻,可清表宣热,又可和胃降气。二药相伍,共奏清宣郁热、除烦安眠之效。

5黄连阿胶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伤寒论》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此条文论述少阴病阴虚阳亢,心肾不交而失眠,若肾阴不足,不能上奉于心,水不济火,心阳独亢, 扰及神明,则夜寐不安。围绝经期女性处于“年四十而阴气自半”的阶段,肾气渐衰,天癸将竭,精血亏虚,虚火内生,以致心肾不交,多表现为失眠,可伴有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等症状。方用黄连阿胶汤,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方中芩连直折心火;鸡子黄与芩连相伍,泻心火补心血;阿胶补肾滋阴; 芍药佐阿胶,可于补阴中敛阴气。此五药合用,可滋肾水之不足,泻心火之有余,使水升火降,水火既济,则心肾相交。

6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疏肝解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 96 条“伤寒五六日中风,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文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为情绪不宁的表现。且 101 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故治以小柴胡汤疏肝解郁,调达升降之机。方中柴胡透泄少阳之邪、黄芩清泄少阳之热,二药相伍一散一清,恰入少阳, 以解少阳之邪;佐以人参、大枣扶正祛邪,又可益气以御邪内传;又佐以半夏干姜以和胃,纵观全方,升降并用,邪正兼顾。

7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解清热,镇惊安神

《伤寒论》第 107 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原文论述此证是因伤寒表证误下,表邪入里,正邪交争郁于少阳,致表里、上下之气不相和谐而发,治以通阳泻热,重镇安神,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因该证兼有痰热,且见谵语,故在小柴胡汤基础上加大黄泻热,茯苓利水而化痰,桂枝通阳和表,龙骨、牡蛎镇心安神。诸药合用,使少阳邪除, 阴阳平衡,则诸恙自除。

8桂枝汤——和营卫,调阴阳

《伤寒论》曰“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 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桂枝汤具有调和营卫、阴阳之功,徐彬《金匮要略论注》言: “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围绝经期女性,天癸将竭,阴阳俱虚,营卫失和,腠理不固,迫津 外泄,可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的非正常汗出。方用桂枝汤,复发其汗,以达和营卫、调阴阳之效。柯琴 [5] 在《伤寒附翼》称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之总方”。方中桂枝助卫阳,通经络,固卫而善走阴;芍药益阴敛营,兼通阳之机;桂、芍等量相配,既营卫同治,邪正兼顾,相辅相成由散中有收,汗中寓补,相反相成;甘草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 甘草配芍药酸甘化阴以益营,姜枣相配益脾和胃。药虽五味, 但配伍严谨,发中有补,散中有收,营卫同治,阴阳并调。
\

9小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肩负的压力越来越大,进入围绝经期的年龄逐渐提前。有关资料表明 [6],我国超过 50% 的妇女可被诊断患有围绝经期综合征,其中至少 60% 的患者会出现典型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相关症状。因此,如何帮助患者平稳渡过绝经期、提高绝经期的生活质量,受到广大医疗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中医治疗本病重视辨证论治,东汉张仲景,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成《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为传世之作,书中之方,组方严谨,用药精当,疗效卓越,仍被后世沿用。《伤寒杂病论》不仅是中医内科学、中医外感病学的奠基之作,亦是指导中医妇科临床实践的“教科书”。

参考文献:

[1]崔亚美 , 阮祥燕 , 田玄玄,等 . 北京妇产医院就诊妇女更年期症状发生率的调查研究 [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4,04(35):392-396.
[2]邓小虹 , 张淞文 . 北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现状的流行病学调查 [J]. 北京医学 ,2002,24(4):235-238.
[3]笪红英 , 李冬华 , 吴洁 . 围绝经期妇女相关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J]. 现代医学 ,2014,42(5):543-545.
[4]张春玲 , 刘志杰 . 朱南孙教授应用甘麦大枣汤经验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9(15):70-71.
[5]李淼 , 白正勇 . 经方辨治更年期失眠探析 [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1,3(25):17-19.
[6]董雪婷 , 吕盼军 , 王丽,等 . 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J]. 湖北中医杂志 ,2018,7(40):58-60.

《经方辨治围绝经期综合征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20/20181220032542366.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2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