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院2018年全年收治的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患者中选取其中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其中2018年上半年43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2018年下半年43例为观察组,实施V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创伤愈合的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的临床疗效相比,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74%(33/43),远低于观察组的95.35%(41/43);两组的创伤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分别为(25.13±4.2)d、(25.18±5.34)d,较观察组的(17.52±4.5)d、(16.58±4.75)d用时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不仅可促进患者感染创面和创伤的愈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还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约治疗费用。
关键词: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创面;临床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张杰.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204,208.
0引言
骨科创伤患者由于其感染创面处理难度大,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患者受伤部位的运动功能受到影响,发生运动神经障碍,从而导致患者自身活动受限,给患者生活带来严重影响[1]。因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有助于患者创伤的恢复,提高治疗的效果。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8年全年收治的86例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8年全年收治的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患者中选取其中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其中2018年上半年43例为对照组,2018年下半年43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0-60岁,均龄(33.6±6.8)岁;创面类型:感染创面7例,新鲜创面36例;创面部位:腰骶部9例,四肢34例。观察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21-60岁,均龄(33.8±6.7)岁;创面类型:感染创面8例,新鲜创面35例;创面部位:腰骶部10例,四肢33例。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经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首先评估患者创面感染及创伤严重程度,记录评估结果,然后取创面分泌物做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进行常规清创,以敷料覆盖于患处,每隔1-2d更换敷料[2]。另外,对于创伤范围及面积较大的患者,还需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防止创面感染。最后,需定期对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每隔5-7 d检测一次。若患者创面感染严重需进行再次或多次清创,待创面长出肉芽组织后方可行缝合术或植皮术。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实施VSD治疗,首先进行常规清创,并做好抗感染措施。清创完成后,根据患者创面大小裁剪适宜的VSD敷料覆盖于患处。然后清理患者创面四周皮肤并加以干燥,以生物薄膜粘贴封闭患者创面[3]。最后,连接负压引流瓶及引流管,调整压力,实施负压吸引。在此过程中应对负压吸收时的工作状态进行观察,以防负压吸引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漏气、堵塞等现象。对于创面感染的需以敏感抗生素冲洗患者创面[4]。在负压吸引持续5-7d后,取出VSD敷料,若患者创面面积小新生肉芽良好可行缝合术;若患者创面面积大新生肉芽良好可行植皮术以消除创面;若患者创面深软组织过多缺损,应进行第2次或多次的VSD敷料覆盖操作,直到患处新生肉芽组织良好方可实施创面植皮术,VSD敷料覆盖的操作与首次相同。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的创伤及感染面愈合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评判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疗效评判分为三个等级:治愈(治疗后2周内创伤及感染面完全好转,无需再更换敷料);显效(创面分泌物减少,肉芽生长良好,敷料后创面逐渐愈合);无效(创面分泌物增加,创伤皮肤坏死,敷料多次仍未愈合)。治疗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用SPSS 24.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具有明显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的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平均伤口愈合时间(25.13±4.2)d,平均住院天数(25.18±5.34)d;观察组平均伤口愈合时间(17.52±4.5)d,平均住院天数(16.58±4.75)d,两组比较,对照组耗时更长,具明有显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临床上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常规治疗方式是对患者创伤部位进行换药和引流,由于换药频繁且换药时间长,患者需承受很大痛苦,治疗效果不够理想,整个治疗耗时较长[5]。VSD负压引流术是一种处理浅表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对于骨髓炎等内部难以治疗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6]。与常规方式相比,VSD负压引流术具有能减少换药次数,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治疗时间短等优势,是外科治疗技术的革新。另外,VSD治疗的过程中,以半透性粘贴薄膜封闭患者创面,可使患处创面处于干燥、清洁状态,既可促进肉芽组织的再生又可消退水肿组织,加上VSD材料封闭的良好性,可保证引流区处于负压的持续状态中,不仅可及时引流还能与外界隔绝,达到防止创面污染和交叉感染的目的。且治疗过程中患者无需频繁换药,更易为骨伤患者所接受[7,8]。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VSD负压引流术治疗,两组的临床疗效相比,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6.74%(33/43)远低于观察组95.35%(41/43);两组的创伤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分别为(25.13±4.2)d、(25.18±5.34)d,较观察组的(17.52±4.5)d、(16.58±4.75)d用时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较常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好,创伤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减少换药次数,具有多方面的有利因素。
参考文献
[1]李勇.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9):20-22.
[2]马瑞鹏.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5):48-49.
[3]鲁宁.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1):100-101.
[4]杨海波.骨科创伤与感染创面采用VSD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9):70-71.
[5]胡海平.骨科创伤感染治疗中应用VSD的临床效果研究[J].吉林医学,2019,40(1):168-169.
[6]江锐,黄浦,王学志,等.骨科创伤感染VSD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7,26(6):14-15.
[7]陈春.骨科创伤感染VSD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8):182.
[8]周文魁,魏树超,刘伟.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9):86-8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