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特异性ige检测及过敏原分布在过敏性皮肤病的运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02 15:06:3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观察其过敏原分布,为过敏性皮肤病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选我院检验科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接收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352例,借助欧蒙印迹法进行特异性ige检测,观察检出率及过敏原分布情况。结果特异性ige检测对不同性别患者检出均高于95%,总体检出率高达98.01%,其中吸入性过敏原多以尘螨组合(26.47%)、狗上皮、猫毛(22.27%)为主;食入性过敏原多以牛奶(38.29%)及虾、蟹(24.77%)为主。结论特异性ige检测对过敏性皮肤病过敏原有着较高检出率,可为临床诊断及病症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过敏性皮肤病;过敏原分布;特异性ige

本文引用格式:黄平.特异性IgE检测及过敏原分布在过敏性皮肤病的运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7):182-183.

0引言

过敏反应个体对外来异物产生本能排异反应,此类异物通常无害,但患者接触后,会对异物产生超敏反应,进而对机体造成一定损伤[1]。过敏性皮肤病为皮肤科常见过敏性疾病,其过敏原以吸入性过敏原及食入性过敏原最为常见,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习惯变化,过敏性皮肤病发病率也迅速上升,占比已达门诊总量30%[2],其病症种类较多,包括荨麻疹、湿疹、各类皮炎等,其致病病因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其致病多与Ⅰ型变态反应有关,而Ⅰ型变态反应则与过敏原特异性IgE产生关系密切[3]。因此,在过敏性皮肤病临床诊治中,加强特异性IgE检测,明确患者过敏原,对其病因诊断、病症防治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我院特取352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对其进行特异性IgE检测,分析其过敏原分布,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检验科接诊的352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9例,女173例,年龄3~61岁,平均(36.09±12.63)岁;病程12 h至4年,平均(2.02±1.22)年。其中过敏性紫癜35例、异位性皮炎40例、特异性皮炎46例、湿疹83例、荨麻疹148例。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a.均经临床确诊为过敏性皮肤病;b.入组前14 d内未使用任何抗过敏药物干预;c.患者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a.存在严重病毒感染、结缔组织疾病等严重免疫性疾病或自身免疫系统遭受严重损伤;b.存在变应原诱发严重过敏性休克史者;c.由日光、运动、压力等物理因素所致过敏性皮肤病者;d.存在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者。

1.3方法

采用欧蒙印迹法检验,试剂选用吸入性及食物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试剂盒[国食药监械(进)字2012,第3402465号],先进行预处理,将检测所需要的膜条放置于温育槽中,分别加入1 mL缓冲液;并且在室温中温育5 min后吸取所有温育槽中液体。其后于温育槽内分别加入未被稀释过的患者样本,在摇床上进行室温温育60 min,其后吸去所有温育槽内液体,使用1 mL缓冲液对膜条进行清洗,一共3次,5 min/次;而后在温育槽中加入1 mL酶结合物,进行室温温育60 min,完成后以同样方法进行清洗;最后于温育槽加入1 mL底物液,摇床温育10 min,使用蒸馏水清洗3次,1min/次。将检测膜条放置于结果判定模板中,待其风干进行结果判断。

1.4观察指标

观察检测结果,分析男女患者特异性IgE检出率及各患者过敏原分布情况。结果判断:需充分考虑条带颜色、位置情况。结果未出现条带,表示无临床意义,即为阴性;出现弱条带,具有一定临床意义即为低浓度抗过敏原IgE抗体;出现清晰条带,表示具有临床意义,即为中浓度抗过敏原IgE抗体;出现深染色条带,则表示明显过敏,即为高浓度抗过敏原IgE抗体,此次研究中,非阴性结果即记为特异性IgE阳性。根据浓度可分为5级,0级为未检出特异性抗体,浓度<0.35 kU/L;1级为弱特异性抗体,临床无症状,浓度为0.35~0.7 kU/L;2级为弱特异性抗体,有临床症状,浓度0.7~3.5 kU/L;3级为特异性抗体浓度明显,通常有临床症状,浓度为3.5~17.5 kU/L;4级为高浓度特异性抗体,总是出现临床症状,浓度为17.5~50 kU/L;5级为特异性抗体浓度很高,浓度为≥50 kU/L。过敏原主要包括:ts20:树组合2(柳树/杨树),w1:普通豚草,w6:艾蒿,ds1:尘螨组合1(屋尘螨/粉尘螨),h1:屋尘,e1:猫毛,e2:狗上皮,i6:蟑螂,ms1:霉菌组合1(点青霉/分枝孢霉/烟曲霉/交链孢霉),u80:律草,f1:鸡蛋白,f2:牛奶,f13:花生,f14:黄豆,f27:牛肉,f88:羊肉,fs33:海鱼组合1(鳕鱼/龙虾/扇贝),fs34:淡水鱼组合1(鲑鱼/鲈鱼/鲤鱼),f24:虾,f23:蟹,CCD:CCD标记物,lnd:指示带。

2结果

2.1特异性IgE检出率


352例中,特异性IgE阳性检出率98.01%(345/352),其中男性179例,特异性IgE检出率97.77%(175/179),女性173例,检出率98.27%(170/173)。

2.2过敏原分布结果分析

本组检出345例特异性IgE阳性患者中,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222例,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238例,同时对吸入、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115例,患者过敏原分布见表1。


\



3讨论

过敏性皮肤病为皮肤科常见疾病,患者多为过敏体质,当患者与过敏原接触后,则将产生特异性IgE抗体,诱发患者机体发生变态反应[4],表现出皮肤瘙痒、糜烂、渗液等症状,病症种类较多,且病因能以明确,临床治疗缺乏针对性,患者病症极易反复发作,将对其生活、工作造成巨大困扰,甚至影响其精神、心理健康[5]。因此加强患者特异性IgE检测,明确过敏原,对其对症治疗,并指导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对病症临床诊治,防止病症复发有着重要意义。

对病症过敏原检测主要可分为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其体内试验中,多以点刺试验为最理想诊断方式,但该方式需在人体进行操作,易出现一定全身或局部反应[6],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而体外试验主要通过对血清中特异性IgE进行检查。本研究中我院借助吸入性及食物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试剂盒(欧蒙印迹法)进行检查,该试剂盒中检测膜条中包有树组合、尘螨组合、牛、羊肉、虾、蟹等不同过敏原[7],经缓冲液从处理膜条,并加入试剂盒中酶结合物、酶底物染色,特异性IgE抗体将与膜条对应过敏原结合,发生颜色变化[8]。欧蒙印迹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查结果反馈快、检出率较高等优点,能够更为有效的进行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查,此次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欧蒙印迹法检查特异性IgE抗体检出率较高,具有较高准确率。一般患者食入性过敏原多为虾、蟹、牛奶等食物;而吸入性过敏原多以尘螨组合、狗上皮、猫毛等,此情况多与屋内通风条件低下,卫生环境质量不佳等因素有关,且随着猫、狗等宠物增多,也将引发过敏反应。

综上所述,对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查,可有效明确患者过敏原,避免日常接触,降低病症临床发病率,且具有安全、便捷、高效等特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戚喜萍.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结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4):94-96.
[2]Park KH,Lee J,Sim DW,et al.Comparison of Singleplex Specific IgE Detection Immunoassays:ImmunoCAP Phadia 250 and Immulite 2000 3gAllergy[J].Annals of Laboratory Medicine,2018,38(1):23-31.
[3]卢传林.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在过敏性鼻炎患儿中的应用意义[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6,14(2):238-239.
[4]齐海锋,谈小云,傅睿,等.南昌52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分析[J].江西医药,2016,51(7):619-621.
[5]潘伟,邹强.四种过敏性皮肤病患儿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结果分析[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7,44(2):143-146.
[6]Wilkołek P,Sitkowski W,Szczepanik M,et al.Comparison of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environmental allergen-specific IgE in atopic and healthy(nonatopic)horses[J].Polish Journal of Veterinary Sciences,2017,20(4):789-794.
[7]王伟丽.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结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5):23-24.
[8]杜静,朱天川,周薇,等.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特异性过敏原IgE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1):1537-15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09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